徐匯這份“操作圖”,手把手教“科技宅”把科研成果變股權
來源:上觀2019.1.7

“現金買斷科研成果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對創新的需求,股權轉化才能讓技術的估值最大化。”1月4日下午,徐匯區科委、區市場監管局和區稅務局聯合舉辦了2019年的“新年第一講”,一場在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舉行的聚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宣講會,迎來了來自6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士到場。而大家最關心的,正是科研成果如何以股權形式快速轉化。
去年6月,徐匯在上海率先發布了區域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操作指導規程》(下簡稱《指導規程》),由匯區科委等5部門聯動,通過流程再造和政策集成,聚焦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價值評估、工商登記、股權變更、遞延納稅等重點環節,打通轉化痛點、堵點,縮短辦理時限,逐步構建起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轉閉環。
為何科研機構紛紛關心股權轉化流程?上海交通大學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中心負責人胡鳳麟告訴記者,以往大部分成果轉化都通過現金形式買斷,但如此一來,發明人與科研成果就不再有關聯,一旦企業在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就非常棘手,因此,特別需要研發者陪伴科研成果繼續走一段路。“如果只有現金作價機制,沒有股權轉化這一無形作價機制,很難把技術的估值做大,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就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于是,2015年10月1日起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及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中都明確規定,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形成的股份或投資比例,要按照一定比例給與科研團隊獎勵。
機制保障有了,新問題卻來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成果轉移轉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科研成果這一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屬于研發單位,但股權獎勵的對象卻是研發者個人,這就產生了資產所有者和受獎勵對象不一致的情況,許多科研人員不得不放棄了相關股權獎勵。
轉變發生在《指導規程》發布后。其中第22條“股權獎勵先投后獎”明確,徐匯區的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在成果轉化中可根據相關上位法規定,從成果形成的股份或出資比例中提取一定比例,對相關個人給與獎勵報酬。由此,企業與高校、院所的合作不再是“一錘子買賣”,科研人員更是能全程參與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程轉化,并獲得應有的回報。
“但是在高校科研單位,大家研發能力很強,面對成果轉化卻是‘你看看我,我等等你’,不愿消耗太多研發精力去研究轉化方面的政策流程。”胡鳳麟道出了科研人員的一大顧慮,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由政府來“推一把”。
在4日下午的宣講會現場,觀眾手中都有一份熱騰騰的《徐匯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注冊登記操作指引》(下簡稱《操作指引》)。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毛潔介紹,這份成果轉化的路線圖根據現有的《科技成果轉化注冊登記材料清單》和大調研中科研單位集中反映的常見問題梳理而來,從作出將“紙”變“錢”的決定開始,到市場監管局最終核發營業執照,不僅每一步流程都根據科研機構的思考路徑梳理,還分別根據新設企業、增資入股、股權轉讓等三類成果轉化注冊登記需求分類而治。科研機構只要勾選自己適合的股權轉化方式,就能按部就班完成全部注冊操作。
據悉,作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徐匯區現有12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10余所高等院校和數十個國家級、部級重點實驗室,正逐步構建從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到產業發展的全鏈條政策支撐體系。
胡鳳麟介紹,目前僅交大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中心就有約3個項目根據《操作指引》進行孵化。“有了明確細致的操作路線,科研機構可以一步步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科研產品,放大技術優勢,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創新技術主動進行轉化,完成華麗蛻變。”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