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支付寶里的這個“上海創新”,向長三角復制推廣了

來源:上觀2019.1.29

摘要:上海在支付寶里首創的“垃圾分類回收”線上服務正加速向長三角推廣。

點點手機,不到一分鐘就完成預約。一小時后,社區回收人員上門,以150元的價格收走了閑置近一年的舊電視機,這讓家住靜安區彭浦鎮佳寧花園的李阿姨大呼“真方便!”

李阿姨用的是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與支付寶聯合推出的“垃圾分類回收”線上平臺,通過支付寶,不僅可以回收廢舊家電,至于報紙、塑料瓶等低價值的回收品,也可以兌換積分,累計后免費領取雞蛋、大米等日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支付寶里的“上海首創”正加速向長三角推廣。目前,長三角共有14個城市、3萬多個小區支持“支付寶里收垃圾”,而上海還在拓展回收垃圾的種類,并將相關經驗完善后繼續向長三角其他城市復制。

垃圾分類回收裝上技術翅膀

“這個平臺是再生資源回收網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運輸網‘兩網融合’的成果”,支付寶垃圾分類平臺負責人楊威說。他在公司在內部被戲稱為“垃圾(分類)小哥”,因為他所探索的服務被很多人所需要,“大家發現,身邊的垃圾回收員越來越難找,在很多情況下,那些有回收價值的廢舊電器不得不被當作普通垃圾遺棄,很不環保。”上線垃圾回收服務,就是讓居民家中具有回收價值的生活垃圾進入到規范的循環處置環節中。

楊威介紹說,目前支付寶垃圾分類回收線上平臺主要提供兩類廢品上門回收服務。一類是廢舊大家電、家具等物品,上海全市已有2萬余個小區支持;另一類是廢紙、玻璃、金屬、織物等生活廢品,這是最新探索的回收種類,目前在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江寧路街道等100多個小區試點,未來將在全市推廣以及長三角推廣。

“支付寶里收垃圾”之所以在上海誕生,與上海全力推進垃圾分類不無關系。“上海鼓勵利用新技術、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垃圾管理水平,也歡迎社會企業、資本的加入。這讓我們覺得可以與上海相關部門合作,試試新的垃圾分類和回收方式。”楊威說,當他與彭浦鎮相關負責人談起用支付寶收垃圾時,雙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現在的“上海首創”。

“早在90年代,上海就已嘗試鼓勵垃圾分類,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不少痛點,包括上門回收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彭浦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此前有不少平臺嘗試“互聯網+垃圾回收”模式,但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問題是使用者少、激勵機制不強。相比之下,支付寶提出的解決方案能彌補這兩個短版:支付寶用戶廣泛,通過支付寶就能將用戶、垃圾回收企業、政府部門串聯在一起;同時,支付寶里的回收可以打通淘寶、天貓、優酷、螞蟻森林等在內的各項權益,讓賬戶內的積分“活”起來,從而對主動回收垃圾的行為進行正向激勵。

不僅要回收,更要規范處置

“垃圾分類回收是一項不賺錢的服務,卻和每個人息息相關,要做就做好。”楊威說,別看現在居民只是在支付寶里點點戳戳就能完成預約回收和后續的積分兌換,但整個服務總共經過9個月的實地走訪調研和3個月的產品設計,就是為了實現再生資源回收網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運輸網“兩網融合”,說得通俗點,就是“不僅要回收,更要規范處置”。所以在實際操作中,用戶要求回收的垃圾會由社區指定的回收員進行上門回收,然后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拆解或回收再利用。在整個回收環節中,回收人員、回收機構都是可追溯的。

市場反響證明,通過支付寶這一熱門App參與,“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大有作為:新平臺在2018年9月正式通過支付寶小程序上線,不到半個月時間,已有數萬人在平臺下單“賣垃圾”。

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主任胡光認為,通過“互聯網平臺下單+社區人員上門回收”的新模式,能解決回收人員難找、可回收品隨意丟棄而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通過城市環衛系統與再生資源系統“兩網融合”,能有效促進垃圾減量。他認為,這開創了“政府主導、企業創新、居民參與”的垃圾治理新模式,也是城市治理的創新模式,實現了政府、企業、社區、居民多方參與,打通垃圾回收全鏈路。

來自相關部門的數據也驗證了“回收后規范處置”的價值。根據上海綠化市容部門統計,全市“兩網融合”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量達到1100噸/日。

“上海經驗”向長三角復制

除了迅速受到上海用戶歡迎外,讓楊威略有意外的是,“支付寶里賣垃圾”迅速向長三角復制了。上線不到半年,長三角已有14座城市3萬余個社區支持這項新服務。

但事后想想,他覺得這也是情理之中。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等存在一定相似性,因此產生的垃圾類別和形態也類似,垃圾分類、回收等綜合處理能力建設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共享性。這也是上海經驗得以迅速在長三角復制的原因之一。

當然,“復制”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難題。“資源回收和垃圾回收分別隸屬不同的職能部門管轄,涉及到環保、發改、財稅、街道、物業等方方面面,協調難度加大。”楊威覺得,如果長三角能設立“環保委員會”、定期分享成功經驗,打通不同部門,那么就能實現一套解決方案多地共享。“不久后,長三角人乃至全國都能方便地在家支付寶一鍵呼叫垃圾回收員了。”

“長三角是最先嘗試垃圾分類的城市群,再加上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擁有較強研發能力的科技企業紛紛落戶長三角,長三角在垃圾綜合治理創新和探索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胡光認為,長三角各地區可共享產業優勢和垃圾處理新技術、經驗,共同推動整個區域的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

楊威還表示,通過“互聯網+垃圾回收”,未來也有能力繪制出長三角的“大數據垃圾回收地圖”,因為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參與,垃圾分類工作不僅能完成垃圾回收鏈路的線上化,而且能實現是讓數據“說話”。

他以上海為例解釋說,上海每天產生2萬余噸生活垃圾,主要由濕垃圾、干垃圾及可回收物組成,而除了讓用戶點點手機召喚回收員,還可以利用智能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和數據統計。比如,支付寶與上海金橋再生資源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垃圾智能設備的鋪設,市民用支付寶“掃一掃”垃圾桶上的二維碼,將垃圾丟入對應的干、濕、有害等分類垃圾桶后,垃圾桶會自動計算重量并給予用戶一定的現金或積分。

“智能垃圾桶能記錄干濕垃圾的丟棄重量、比例,就能形成以社區為單位的上海生活垃圾的大數據地圖,從而幫助政府更好決策垃圾分類、回收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靈活調配不同種類的運輸車輛、指定最合理的運輸線路,提升垃圾回收效率。”楊威覺得,隨著這些智能垃圾設備在上海、在長三角推廣,那么未來,不僅長三角居民回收垃圾的方式將變一變,而且可以通過“大數據垃圾回收地圖”為垃圾處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設計。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