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這家上海民企,正在把中國制藥推向全世界

來源:上觀2019.2.1

摘要:陳啟宇相信,有了國際化的標準、人才和技術,中國藥企躋身世界前列只是時間問題。

陳啟宇直到今天還記得,當初每晚睡在公司實驗室里的日子。

那是1994年,復星醫藥的前身剛剛創立不久,正在進行第一款實體產品——PCR乙肝診斷試劑的試驗。而這位日后復星醫藥的董事長剛剛從復旦大學遺傳學專業畢業不久,加入公司后和團隊所有人一樣,以實驗室為家,足不出戶,全力投入。好不容易等到產品研發成功,這幫昨天還窩在實驗室里的科學家們,又得親力親為地去銷售、送貨和服務。那時的陳啟宇才二十來歲,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市場,為了公司,他開始倒上幾班公交車滿上海去送貨,更跟著幾個復星創始人一起坐著通宵綠皮火車,滿中國去推銷。

創業不易,好在上海市科委和普陀區政府從一開始就很關心這個大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貸款、場地、人事,只要有問題,總能很快找到政府部門的人,并得到高效解決。陳啟宇尤其感慨,當時IPO還實行總量控制的審批制,但上海市政府特別支持大學生創業和本地科技民營企業發展,復星醫藥得以在1998年獲得了一個寶貴的IPO資格。

有了資本市場的助力,再加上PCR乙肝診斷試劑在市場上獲得的成功,復星醫藥開始加大奔跑的步伐。他們通過調研和分析,收購了一批有潛力的國內醫藥企業。這其中,就包括桂林南藥。

“說來也巧,在當時收購桂林南藥之后的第一次董事會上,他們拿出一個剛剛新鮮出爐的文件,內容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青蒿素類聯合用藥推薦為抗瘧疾標準療法。當時我就眼前一亮。”陳啟宇回憶,長期以來,中國的青蒿類藥品產業很大程度受制于一些跨國企業,瘧疾用藥一般由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統一采購,而進入用藥采購名單需要符合嚴苛的國際標準,中國不少藥企往往力不從心,所以只能賣專利、賣原料。當時的桂林南藥生產的治療瘧疾的青蒿琥酯品牌藥品也是如此,在全球市場的發展中屢屢受制于人。

成為標準療法后,青蒿類產品必然會加速在非洲等處落地抗瘧,這當然也給了中國青蒿類藥品走向國際的機會。而幫助中國制藥走向世界,一直是復星的目標之一。機會來了,當然要把握住。陳啟宇說,中國藥要國際化,首先必須要達到國際最高的水準。因此,復星在質量和工藝標準上不斷下功夫,根據WHO的要求對原先產品的生產標準進行了多方面的提升。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05年復星醫藥的青蒿琥酯片終于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通過WHO直接供應商資格認證的藥品。復星醫藥并未就此止步,他們研發的藥品Artesun(注射用青蒿琥酯)又再次成為全球首創,并且已經成為國際治療重癥瘧疾的金標準,WHO強烈推薦的重癥瘧疾治療首選用藥。目前,公司生產的青蒿素藥物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注冊銷售,在全球重癥瘧疾市場占有率90%以上,截止目前為止已挽救700多萬重癥瘧疾患者的生命。

這樣的經歷,無疑給予了復星醫藥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和經驗。陳啟宇認為,中國藥企尤其是民營藥企進入到國際市場,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國際規則,并且讓企業在制造、研發、供應鏈、注冊等一系列環節上能夠達到國際體系認證的標準。這一過程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難度不小。同時,招募任用全球范圍內的國際化人才,尤其是當地人才,頗為關鍵。比如復星在非洲開拓青蒿素市場,就選擇了當地的營銷人才,如果全靠國內的人才去學習成長,效率和效果都未必最佳。此外,作為民營企業,一定要扎根主業,保持財務健康,不要濫用杠桿。

隨著在國際市場的開拓與發展,2008年,陳啟宇與復星管理層敏銳地覺察到,中國藥企傳統模式的研發已經有些落后。依賴本土的模式,本土的人才,本土的眼光,研發的水平和能級都遠遠不夠。從研發的角度來看,當時中國醫藥行業和美國乃至全球的差距還是不小。所以復星醫藥當即決定,要加大研發投入,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依靠自身研發。另一方面,走了一條到國際上找人才、找團隊、找技術的路。通過密集的調研和考察,2009年復星醫藥先后成立了復創和復宏漢霖兩個技術創新平臺,把國際領先的技術團隊引入中國,為了留住和用好這些技術人才,復星還為其創造了股權激勵、共享成長的模式。

“當然,這些醫藥創新平臺要顯現出能量,周期可能比較長,需要耐心的培育。”陳啟宇稱,平臺創立到現在差不多將近十年,已經成為復星醫藥未來長期發展的另外一個動力引擎。他相信,有了國際化的標準、人才和技術,中國藥企躋身世界前列只是時間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復星業務的多元化,陳啟宇已不再只是復星醫藥的董事長,他已成為復星國際的聯席總裁。而復星也早已不是簡單的醫藥企業,經過多年的戰略發展,這家民企已成為一家全球運營的產業集團。從醫藥大健康產業出發,復星已經開始著力構建健康、快樂、富足的生態。

“復星在上海創立和成長,未來也會和上海一起前進。”陳啟宇認為,公司正在做的一切,和上海“四大品牌”非常契合。復星現在發展的醫療健康、金融保險等產業,匹配了“上海服務”和“上海制造”。復星致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改造豫園商城,匹配了“上海購物”和“上海文化”。同時他也介紹,一直以來,復星積極撬動全球資源,近年來嫁接了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全球一流的產品與品牌,不斷把國際領先的理念、產品和技術帶回上海,助力中國。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