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進入新老交接高峰期,上海民企“年輕一代”最需要哪些培訓?

來源:上觀2019.2.12

摘要:上海在民企“年輕一代”教育培養工作中存在四大“軟肋”。

在今年上海兩會上,如何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出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清晰信號。此后,上海在第一時間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27條”政策,召開促進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帶頭貫徹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

企業發展,關鍵在人。對于民企發展來說,除了政策支持,接班人的問題也十分重要。當前,改革開放之初發展起來的民企進入新老交接的高峰期,同時,青年自主創業者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近年來,上海不斷加大對民企“年輕一代”的教育培養力度。然而,筆者率領研究團隊在調研中發現,與黨和國家的戰略要求和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實際需求相比,相關教育培養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教育培養的規劃引領、方式內容、政務服務、考核評估等方面精準施策,進一步提升教育培養效果。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上海在民企“年輕一代”教育培養工作中存在四大“軟肋”:

教育培養效果不平衡。調研發現,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教育培養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遠郊的金山區近年來通過探索“師徒帶教制”、“眾籌創業項目”、加強街鎮基層青創聯組織建設等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育培養效果,而在有些中心城區效果則不太理想。在對象上,對民企接班人的教育培養效果要好于自主創業者。

教育培訓的方式內容難以滿足需求。調研發現,當前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不能緊密貼合年輕一代的特點和需求。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亟需的排名前十的培訓內容分別是:現代企業管理、產業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文化、法律法規、危機管理、參政議政、統戰政策、心理調適、人文修養,而當前的教育培訓課程存在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比例達60%以上),輕企業經營管理、參政議政等方面能力培訓,教育培訓內容難以滿足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實際需求。

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民營企業亟需融資、政務、法律、技術、人才等方面公共服務,但相關體系還不完善,難以滿足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實際的具體服務需求。當前各區在面上都有成立青創聯組織,但大多“有形式無內容”,缺乏有效開展服務的實質性抓手。

考核評價機制還不健全。當前,各區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養工作的主管部門(如統戰部、工商聯、各街鎮黨委)還未制定專門的考核評估制度和辦法,僅針對“青創聯”有考核,且考核納入統戰工作考核“一攬子”項目中,對于非“青創聯”會員的年輕一代企業家教育培養工作的考核評估,缺乏有效抓手和載體。

鑒于上述“軟肋”,建議有針對性地“精準下藥”,提升教育培養工作質量。

一是精準制定教育培養規劃,加強規劃引領。建議制定相關規劃,為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養提供頂層設計和方向引領。在規劃制定中,需要做到“兩個精準”,即對象精準和目標精準。所謂對象精準,是指確定民企接班人、自主創業者為重點對象,對不同類型、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行業特點和企業規模的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分類、有步驟的教育培養。所謂目標精準,是指以提升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人才隊伍能力素質為目標,將民企“年輕一代”教育培養工作納入到地方黨委政府人才培養總體規劃和統一戰線人才培訓整體規劃中進行統籌安排,加強教育培養中長期規劃。

二是精準安排教育培訓方式內容,逐步提升培訓的實效性。統戰部門與工商聯部門要進一步拓展、創新教育培訓的手段,提升教育培訓的實效性。通過需求調研和深入訪談座談,準確了解掌握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對教育培訓形式、內容、方法等方面需求,探索符合年輕一代特點和規律的培訓方式,如企業管理沙龍、“企業大學”、民營經濟大講堂等培訓形式。同時,精準設計教育培訓內容,開展精準化、訂制化的產業政策、科技創新、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企業文化、法律法規、統戰政策、參政議政、危機管理、心理調適等內容的教育培訓內容,提升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經營管理、戰略思維等方面能力。

三是精準提供政務服務,為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養工作提供保障。建議建立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數據庫,摸清企業發展情況,實現動態管理;加強“政企”、“銀企”交流,工商聯部門要依托商會為民營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法律、技術、人才等具體服務;建立市、區、街鎮三級青創聯組織,實現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全覆蓋,在青創聯組織中成立“活動型黨支部”,以此為依托,建立制度化、系統化的服務項目,如“服務清單”制度,為民營企業搭建更多的互聯共享、合作交流、投資創業等平臺,引領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轉變投資觀念、加快轉型發展。此外,鼓勵高層次人才到民營企業工作,對民營企業各類人才在技術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同等對待。

四是精準考核評估,引導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養工作扎實推進。建議將“年輕一代”納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綜合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他們在企業發展、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情況,還要增加對年輕一代政治認同、價值取向、道德自律等方面的指標權重。各區可以針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建立“一企一檔案”管理模式,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定期對各街鎮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教育培養工作進行考核評估。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區委黨校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