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鎮的一把手攢了個“飯局”
來源:上觀2019.2.25
摘要:“說白了,招商關鍵還是要做有心人。”張惠彬說。除了讀書積累知識,他還會通過找“度娘”、找園區、找業主、找銀行,來了解企業真實情況。他甚至能隨口報出一些企業家的生日。

【小編說】
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更新迭代,而落實的關鍵還在于“人”。在上海各部門、各區、園區、街鎮,活躍著一大批為企業服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有的在招商一線“沖鋒陷陣”屢建奇功,有的駐守窗口崗位練就一身“問不倒”的硬功夫。請跟隨上觀新聞記者,走近這個群體,看看金牌“店小二”們有哪些特質,有哪些奇招,有著怎樣的情懷?
邵競 制圖
日前,在寶山區高境鎮食堂的餐桌上,52歲的鎮黨委書記張惠彬和幾位企業家,還有園區、銀行等人士,邊吃工作餐邊談工作。其間,還拉拉家常。
“你們知道不?他剛剛升級當爸爸,女兒叫‘楊美麗’。”看著坐在他對面的快倉智能科技總裁楊威,張惠彬說。
年輕的總裁有點不好意思地呵呵笑:“沒錯,我希望女兒漂亮點。”此前,得知楊威女兒出生,張惠彬特別安排長江軟件園的負責人前去看望。
說起張惠彬和楊威的相識,也頗有意思。2015年初,張惠彬在寶山另一個鎮當鎮長。調研時,他發現幾位年輕人租用在一間舊倉庫里搗鼓機器人。一問才知,這個團隊成員大都來自北大,在地下跑來跑去的機器人將應用于物流。張惠彬來了勁,他打聽到團隊負責人楊威的電話就打過去。誰知,這位“每天從睜眼忙到閉眼”的創業者,隔了一天半才想起來回電話。
張惠彬不計較這個。當時,楊威的初創企業注冊在外區,張惠彬對他的關心關切卻從沒間斷。除了詢問企業發展情況,張惠彬喜歡和企業拉家常、天南海北地聊。聊著聊著,雙方便不再僅僅是工作關系,更像是朋友、親人。張惠彬還給自己定下四個“必訪”:企業重大決策咨詢必訪、負責人家里重大變故必訪、負責人生病住院必訪、企業經營困難必訪。
2016年,張惠彬到高境鎮任黨委書記。2017年,楊威的企業正式注冊到高境鎮,“到張書記這里來,我只要安心做企業,很多瑣事都不用操心了。”
食堂餐桌上,張惠彬繼續“起底”楊威:“他以前在振華重工工作時,在希臘解決了一個重大難題,我猜企業獎勵他的錢有‘一麻袋’。”在大伙的笑聲中,楊威頗有些自豪地介紹:“我研發的技術,上過《大國重器》節目。”
在座的其他人,無不流露出欽佩。他們中有園區負責人、銀行負責人。張惠彬牽線此次“飯局”,正想給各方建立更多聯系。楊威說起現在辦公地方小了,張惠彬馬上要求高境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吃完飯就安排楊總看一下北上海科技金融園,看看能否作為辦公場所。”
“張書記的風格就是速戰速決,雷厲風行。”坐在他旁邊的軟通動力上海·浙江大區總經理高元銳說,“上次一個企業提出涉及環保的問題,他不是和職能部門約時間,而是當場就找來職能部門和企業接洽。”
高境鎮是寶山區的科創小鎮,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多家。科創企業個個都是技術派,怎么知道誰的技術真正前沿、貨真價實?張惠彬指指高元銳,打趣說:“高總講話就是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得猜!”一旁的高境鎮鎮長高虹軍笑起來:“張書記真正的秘訣是博覽群書,平時隨身包里就帶兩本,有空就翻。”
來到張惠彬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不但書櫥里放滿了書,茶幾、桌子上也都堆著書。書的類型十分廣泛,有經濟類的《中關村筆記》《中國產業地產創新實錄》等,也有歷史、人文社科類的《李鴻章傳》、《李光耀》、《奇石》、《中國在梁莊》等。
不僅看書,張惠彬還堅持做讀書筆記。他首先記錄書名和讀書時間,然后摘抄每本書的精華內容,間或寫下讀書感想。去年一年,利用晚上、周末和零碎時間,他整整讀了45本書,讀書筆記做了厚厚4本,平均每8天讀完一本書。
張惠彬習慣做讀書筆記
讀書是張惠彬的愛好,也給他工作帶來更多收獲。他和企業家聊天時海闊天空,很容易找到雙方共同的興趣點。張惠彬還是位運動達人,專門看過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寫的《馬拉松人人都可以》。他請丁祖昱給政府部門做過產業咨詢,和丁祖昱聊天時會特別聊到跑步,還和另外幾位喜歡跑步的企業家一起跑過。
“說白了,招商關鍵還是要做有心人。”張惠彬說。除了讀書積累知識,他還會通過找“度娘”、找園區、找業主、找銀行,來了解企業真實情況。他甚至能隨口報出一些企業家的生日。“我看到就記下來,設置手機提醒。到生日那天,就發一條祝福短信、寄一張生日賀卡。”
尤安設計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建筑設計公司。得知這家企業有搬遷意向后,張惠彬多次前往,與企業負責人坦誠溝通,了解到企業對地處城郊的高境鎮的環境心存顧慮。經過張惠彬多方協調,拿出了高境最理想的辦公大樓——中設廣場3號樓。企業負責人被其誠意感動,幾個月內就整體搬遷到高境鎮。來了之后,企業要建千人食堂,可衛生許可證一時拿不到,張惠彬又迅速協調解決。引進第一年,尤安設計稅收即破億元。
尚林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是位于高境萬達廣場的一家小微企業。張惠彬聽同事說“這家企業好像遇到些困難”,立刻上門了解,原來企業面臨資金流轉問題。第二天,張惠彬就召集交通銀行、寶山區金融辦等開協調會,不久問題就得以解決,企業邁過一個“關乎存亡的大坎”。在張惠彬眼里,所有偉大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開始的。“無論什么企業,只要有一分需要,我盡十分努力。”
采訪結束時,張惠彬送了記者一本書——《種子的力量——讀懂鐘揚》。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