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這個鎮的一把手攢了個“飯局”

來源:上觀2019.2.25

摘要:“說白了,招商關鍵還是要做有心人。”張惠彬說。除了讀書積累知識,他還會通過找“度娘”、找園區、找業主、找銀行,來了解企業真實情況。他甚至能隨口報出一些企業家的生日。

【小編說】

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更新迭代,而落實的關鍵還在于“人”。在上海各部門、各區、園區、街鎮,活躍著一大批為企業服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有的在招商一線“沖鋒陷陣”屢建奇功,有的駐守窗口崗位練就一身“問不倒”的硬功夫。請跟隨上觀新聞記者,走近這個群體,看看金牌“店小二”們有哪些特質,有哪些奇招,有著怎樣的情懷?

邵競 制圖

日前,在寶山區高境鎮食堂的餐桌上,52歲的鎮黨委書記張惠彬和幾位企業家,還有園區、銀行等人士,邊吃工作餐邊談工作。其間,還拉拉家常。
“你們知道不?他剛剛升級當爸爸,女兒叫‘楊美麗’。”看著坐在他對面的快倉智能科技總裁楊威,張惠彬說。
年輕的總裁有點不好意思地呵呵笑:“沒錯,我希望女兒漂亮點。”此前,得知楊威女兒出生,張惠彬特別安排長江軟件園的負責人前去看望。
說起張惠彬和楊威的相識,也頗有意思。2015年初,張惠彬在寶山另一個鎮當鎮長。調研時,他發現幾位年輕人租用在一間舊倉庫里搗鼓機器人。一問才知,這個團隊成員大都來自北大,在地下跑來跑去的機器人將應用于物流。張惠彬來了勁,他打聽到團隊負責人楊威的電話就打過去。誰知,這位“每天從睜眼忙到閉眼”的創業者,隔了一天半才想起來回電話。
張惠彬不計較這個。當時,楊威的初創企業注冊在外區,張惠彬對他的關心關切卻從沒間斷。除了詢問企業發展情況,張惠彬喜歡和企業拉家常、天南海北地聊。聊著聊著,雙方便不再僅僅是工作關系,更像是朋友、親人。張惠彬還給自己定下四個“必訪”:企業重大決策咨詢必訪、負責人家里重大變故必訪、負責人生病住院必訪、企業經營困難必訪。
2016年,張惠彬到高境鎮任黨委書記。2017年,楊威的企業正式注冊到高境鎮,“到張書記這里來,我只要安心做企業,很多瑣事都不用操心了。”

食堂餐桌上,張惠彬繼續“起底”楊威:“他以前在振華重工工作時,在希臘解決了一個重大難題,我猜企業獎勵他的錢有‘一麻袋’。”在大伙的笑聲中,楊威頗有些自豪地介紹:“我研發的技術,上過《大國重器》節目。”
在座的其他人,無不流露出欽佩。他們中有園區負責人、銀行負責人。張惠彬牽線此次“飯局”,正想給各方建立更多聯系。楊威說起現在辦公地方小了,張惠彬馬上要求高境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吃完飯就安排楊總看一下北上海科技金融園,看看能否作為辦公場所。”
“張書記的風格就是速戰速決,雷厲風行。”坐在他旁邊的軟通動力上海·浙江大區總經理高元銳說,“上次一個企業提出涉及環保的問題,他不是和職能部門約時間,而是當場就找來職能部門和企業接洽。”

高境鎮是寶山區的科創小鎮,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多家。科創企業個個都是技術派,怎么知道誰的技術真正前沿、貨真價實?張惠彬指指高元銳,打趣說:“高總講話就是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得猜!”一旁的高境鎮鎮長高虹軍笑起來:“張書記真正的秘訣是博覽群書,平時隨身包里就帶兩本,有空就翻。”
來到張惠彬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不但書櫥里放滿了書,茶幾、桌子上也都堆著書。書的類型十分廣泛,有經濟類的《中關村筆記》《中國產業地產創新實錄》等,也有歷史、人文社科類的《李鴻章傳》、《李光耀》、《奇石》、《中國在梁莊》等。
不僅看書,張惠彬還堅持做讀書筆記。他首先記錄書名和讀書時間,然后摘抄每本書的精華內容,間或寫下讀書感想。去年一年,利用晚上、周末和零碎時間,他整整讀了45本書,讀書筆記做了厚厚4本,平均每8天讀完一本書。

張惠彬習慣做讀書筆記
讀書是張惠彬的愛好,也給他工作帶來更多收獲。他和企業家聊天時海闊天空,很容易找到雙方共同的興趣點。張惠彬還是位運動達人,專門看過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寫的《馬拉松人人都可以》。他請丁祖昱給政府部門做過產業咨詢,和丁祖昱聊天時會特別聊到跑步,還和另外幾位喜歡跑步的企業家一起跑過。
“說白了,招商關鍵還是要做有心人。”張惠彬說。除了讀書積累知識,他還會通過找“度娘”、找園區、找業主、找銀行,來了解企業真實情況。他甚至能隨口報出一些企業家的生日。“我看到就記下來,設置手機提醒。到生日那天,就發一條祝福短信、寄一張生日賀卡。”
尤安設計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建筑設計公司。得知這家企業有搬遷意向后,張惠彬多次前往,與企業負責人坦誠溝通,了解到企業對地處城郊的高境鎮的環境心存顧慮。經過張惠彬多方協調,拿出了高境最理想的辦公大樓——中設廣場3號樓。企業負責人被其誠意感動,幾個月內就整體搬遷到高境鎮。來了之后,企業要建千人食堂,可衛生許可證一時拿不到,張惠彬又迅速協調解決。引進第一年,尤安設計稅收即破億元。
尚林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是位于高境萬達廣場的一家小微企業。張惠彬聽同事說“這家企業好像遇到些困難”,立刻上門了解,原來企業面臨資金流轉問題。第二天,張惠彬就召集交通銀行、寶山區金融辦等開協調會,不久問題就得以解決,企業邁過一個“關乎存亡的大坎”。在張惠彬眼里,所有偉大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開始的。“無論什么企業,只要有一分需要,我盡十分努力。”
采訪結束時,張惠彬送了記者一本書——《種子的力量——讀懂鐘揚》。


記者有所感悟:某種程度上,張惠彬日常所做的招商服務也好似培育種子,只有用心灌溉呵護,種子才能發芽生長、開花結果。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