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青年創客盯上“垃圾”創業,“壓一壓”餐廚廢物變“無味”有機肥

2019.3.21

摘要:曲陽路街道創業夢想屋孵化下,他們借鑒荷蘭模式,將收集到的餐廚垃圾,經過專業機器研磨,通過真空管道輸送至機器進行脫水和生物處理,油水分離后,經過再次處理,廢棄油脂可以制成生物燃料,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道;在剩余的固體垃圾中加入菌種,經過恒溫發酵、反應,可制成無味、無菌的有機肥料。
虹口曲陽的創業者王群龍沒想到,“風口”竟然來得這么快。今年,當垃圾分類工作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時,王群龍借鑒荷蘭模式的創業項目“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設備”,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日前,王群龍的項目在虹口曲陽路街道的幫助下,正式落地同濟虹口綠色科技產業園。不過,由于設備成本還比較高,盡管項目屢次獲獎,暫時還沒有在上海開展試點。但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推進,王群龍信心滿滿:“目前我們正在對接工廠,進一步降低成本,順利的話年內就可以開展試點。”


借“外腦”引入國外先進技術
垃圾,特別是濕垃圾,濕噠噠、臭烘烘,讓人棄之唯恐不及。據統計,虹口區日均產生濕垃圾144.2噸,而餐廚垃圾占到了一半以上。每天,這些餐廚垃圾從大大小小的食堂、餐飲企業運出,由專業公司運送至中轉站進行壓縮,再拉到指定的地點進行集中處置。
有沒有辦法進行就地處置,既節省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又不會在轉運、填埋的過程中污染環境呢?王群龍“盯”上了這些臭不可聞的餐廚垃圾。
30歲的王群龍畢業于同濟大學化工專業,一直潛心于環境工程事業。在創建第一家公司的過程中,他發現荷蘭通過就地處置餐廚垃圾,使之變成僅為原體積1/12的肥料,這樣既解決了垃圾污染問題,又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兩年前,王群龍和來自同濟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幾位科研人員一合計,決定就國內餐廚垃圾處理情況進行立項探索。

該項目獲得2018飛馬之翼虹口區國際創業大賽11強

王群龍團隊項目獲得第十二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
在曲陽路街道創業夢想屋孵化下,他們借鑒荷蘭模式,將收集到的餐廚垃圾,經過專業機器研磨,通過真空管道輸送至機器進行脫水和生物處理,油水分離后,經過再次處理,廢棄油脂可以制成生物燃料,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道;在剩余的固體垃圾中加入菌種,經過恒溫發酵、反應,可制成無味、無菌的有機肥料。


“馴化”菌種開展本地化應用
針對國內餐廚垃圾的特點,目前王群龍團隊已成功改良了荷蘭餐廚處理設備,并經過近兩年的實驗,成功“馴化”了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普適性菌種。
據介紹,王群龍公司生產的一套中型設備可日均處理1噸餐廚垃圾,適用于中等規模的食堂或者街道層級的餐廚垃圾處理。


那么,這種設備和上海多地已經運用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有何不同呢?王群龍告訴記者,最大的不同是制成的有機肥是“無味”的。“目前,很多垃圾處理設備制成的有機肥是有些氣味的,易招蠅蚊,更適合在田間地頭施肥。但我們制成的有機肥是無味的,形成類似‘糠’的形態,更精細化,更適合在城市綠化中施肥。”
現在,他們研制的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設備已在威海、廣西兩地的大型食堂進行對接試點。下一步,王群龍打算在上海的街道試點推廣,以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規范實施。“如果能和綠化部門進一步對接打通,可以讓城市的廚余垃圾就地使用,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各類污染,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據介紹,同濟虹口綠色科技產業園是同濟大學與虹口區政府聯合打造的創新創業與產學研合作基地,旨在發揮同濟大學環境學科優勢和知識溢出效應。目前注冊企業100多家,其中80%為綠色環保企業,現已引入“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分中心”等機構。
為服務好這些企業及機構,去年曲陽路街道成立了社區創業就業服務聯盟,整合開業服務、人才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政府部門和機構,聘請上海財大創業學院的專家作為社區智囊團,為創業者提供指導,并聚集區域創新創業資源,搭建了各類平臺,助推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曲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做實聯盟,在創新合作、服務聯動、資源對接等方面,為王群龍這樣的創業者提供高水平服務,以進一步助力垃圾分類的社會化運作。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