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垃圾袋貼二維碼,回收垃圾可變現:上海寶山大場鎮推進垃圾分類有新辦法

來源:上觀2019.3.25

摘要: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寶山將垃圾分類的工作推廣到了9個試點小區……

今年以來,寶山大場鎮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社會治理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大力推進。

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寶山將垃圾分類的工作推廣到9個試點小區,具體舉措主要有兩個:

第一,制作二維碼,為干、濕垃圾貼上“身份證”。

建立二維碼庫,將9個試點小區10068戶居民信息納入數據庫,實現“一戶一碼”。干、濕垃圾二維碼標簽分別使用白色、粉紅色進行區分,二維碼標簽制成可貼式,便于居民粘貼在垃圾袋上。

由居委會將二維碼分發到戶,要求居民投放的每袋垃圾貼有唯一的二維碼“身份證”。

第二,引入“小黃狗”,補位可回收、有害垃圾。

對于垃圾分類中的大類“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通過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入第三方回收機構“小黃狗”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進行專業回收處置,實現兩網融合。“小黃狗”實時發放“環保金”的方式,讓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大場鎮還積極建立志愿者隊伍,招募引導員、宣傳員等,明確“定時定投”的原則,培訓合格后上崗。規定早7點-9點,晚6點-8點作為定時投放時間段,每個垃圾分類點位有志愿者值守,引導、監督居民按要求粘貼二維碼并正確投放,對未貼二維碼的垃圾袋做好標記,同時記錄在冊,列入重點關注名錄。

除了監督,大場鎮還積極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正向激勵方案》,通過志愿者積分制度鼓勵推進垃圾分類。結合“大場e社區”app,形成《社區志愿者星級評選及打卡制度推進方案》,使志愿者的發動、組織和管理從垃圾分類志愿者拓展到所有社區志愿者,讓志愿者隊伍成為社區自治共治的又一支中堅力量。

3月22日,居民將有“身份證”的垃圾放入分婁垃圾桶。

由居委會將二維碼標簽分發到戶,要求居民投放每袋垃圾時,都自覺貼上唯一的二維碼“身份證”。

在大場鎮乾皓苑小區內,每個樓道門口都放置著干、濕垃圾分類桶。打開垃圾桶,可以看到,干、濕垃圾上都貼著唯一的二維碼“身份證”。

干垃圾上的二維碼標簽是白色的,濕垃圾二維碼標簽則是粉紅色的。二維碼上方,清楚地標出了垃圾“主人”的門牌號。

據介紹,目前,大場鎮已建立二維碼庫,將9個試點小區10068戶居民信息納入數據庫,實現“一戶一碼”。 在“大場e社區”APP上,可以通過該APP掃碼追溯每袋垃圾的身份信息,實現源頭追溯。

設置分類垃圾桶。

居民區內設置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居民智能“喂狗”得“賞錢”。

除了垃圾“身份證”,最近,大場鎮一批新入駐的“小黃狗”也格外受歡迎,因為它們不僅能夠“吃掉”可回收垃圾,還會給居民“打賞”。這群給力的“小黃狗”,其實就是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該設備通過有償回收的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居民的環保意識,促進社區環保工作推進。

在緯地路上的觀瀾泓郡小區,記者看到了這只功能強大的“小黃狗”。

它的外形與快遞寄存柜有些相似。中央有一塊智能紅外觸摸屏,兩邊各有三個垃圾回收柜,分別寫有金屬回收、廢棄塑料回收、紡織物回收、紙類回收、玻璃回收及有害垃圾回收。

每個回收柜都有一個投入口,居民只需要將垃圾按照要求處理并投放到箱內,系統就會自動稱重,核算金額,直接通過居民預裝的APP系統返錢。如果遇到居民投遞錯誤,系統還能夠自動識別并回吐。

當天,一位阿姨拿著一個廢舊紙箱來到“小黃狗”面前,點擊選擇“紙類回收”后,“小黃狗”自動開箱把阿姨壓扁的紙箱“吃掉”,隨即 顯示“投遞成功,已投遞物品為紙類0.61公斤,獲得環保金0.42。若環保金滿10元,便可從APP中提現。

回收垃圾可“變現”。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