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華為公布了最新的戰略方向,將怎樣改變人們生活?

來源:上觀2019.4.17

摘要: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展示了觸手可及的智能世界。

4月16日,第十六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揭幕。作為華為一年一度展示自身戰略方向的會議,今年的會議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來自華為不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介紹了華為的多項進展。其中,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更是詳細介紹了華為對智能世界的觀察、對產業走向的判斷以及華為的戰略投入方向。

他表示:“智能世界觸手可及,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邁向發展新高度。華為堅決投入打造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全場景智慧化體驗,讓更多人、家庭和組織受益于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科技普濟天下。”

那么,華為構想的“智能世界”究竟如何落地呢?

這些都是智能世界的新場景

胡厚崑預測了幾個智能世界的場景。其一是零搜索,簡而言之,就是“信息主動圍著人轉”。他說,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技術,人們在智能世界中不需要搜索,信息會根據人們的需要找人,“零搜索意味著我們將不需要復雜的遙控和按鈕。作為消費者,我們會與數字世界、與機器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互動。消費者將會釋放雙手,釋放雙眼,釋放想法,這將是一大進步。”

其二是超級視野,即人們能夠“看見過去看不見的,懂得過去懂不了的”。實現超級視野的技術支持來自5G、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這些技術使能的超級視野能幫助人們突破空間和知識的障礙。

華為還披露了兩個超級視野的具體應用場景:一個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巡檢地下管道。當下,人們想要檢查地下管道并不容易,但機器人可以到達很深的管道,幫助人們識別和定位管道的破損地點。還有一個場景是眼科醫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通過基本檢查就診斷眼疾,實現醫療資源的普惠。

智能世界的基礎在這里

智能世界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在華為眼里,它的基礎是5G技術。胡厚崑解釋說,聯接是智能世界的基礎,講到聯接,必然繞不過5G。

華為預測,5G的普及要比人們想象中快得多——3G時代達到5億用戶,用了10年;4G用了5年;5G時代只需要3年;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將覆蓋全球58%的人口,服務28億用戶。

這一預測來自數據支撐:目前,全球已經有4家5G芯片提供商、有超過40個5G商用網絡,并且有10萬個基站正在部署、有40款5G終端規模商用。據透露,華為目前已獲得40張5G商用合同,出貨7萬個基站。

通過5G,連接將成為平臺,而不僅僅是管道,所有的物都可以連網、所有應用都能上云,這意味著終端將被重新定義,創造全新無縫的體驗。很多行業也將由此改變,比如媒體行業能提供更高質量、更具沉浸式的用戶體驗。

胡厚崑舉例說,目前VR和AR頭戴設備很重,用戶體驗不太舒適,常有眩暈感;但有了5G網絡,這些障礙能夠被突破,頭戴設備可以變輕、變薄,用戶體驗更舒適。所以他預測,5G將在今年引爆VR和AR體驗,而到2025年,全球的VR、AR用戶將達到3.4億,9%的企業會在業務中使用這兩項技術。

同時,5G手機也能讓人們與智能世界更加緊密。今年初,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 X。胡厚崑覺得,折疊屏或其他形式的大屏手機加上5G網絡,將成為“殺手級應用”,為在線學習、游戲等領域帶去顛覆式創新。

普惠無所不及的智能

從本次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看,“普惠”是重要的關鍵詞。除了5G技術,華為還披露了其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表示將利用人工智能幫助更多的企業上云,繼而應用云上的數據創造價值。

再看終端產品。雖然華為分析師大會主要面向專業人士和商業用戶,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在會議召開前一周,華為在國內發布了包括今年首款旗艦手機P30系列在內的各種智能硬件產品。P30系列約在三周前就在法國巴黎進行了全球首發,相關技術參數已經公布,不過在國內發布時,3988元起的售價仍舊令很多“花粉”(指華為的粉絲)驚喜——因為同樣的產品在歐洲的定價為799歐元起(約合人民幣6041元)。也就是說,國行版本要比歐洲版本便宜2000元,而用戶仍舊可以體驗P30手機集中呈現的華為各種研發成果。

對普通用戶來說,P30系列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攝影效果。可專業人士更看重P30的性能配置,包括其搭載了華為自研的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80。要知道,華為手機的攝影攝像效果不僅來自鏡頭,也來自芯片的計算。因為在黑暗、長焦、背景虛化等攝影場景或攝影效果上,都需要芯片對拍攝效果進行判斷和調整,并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現出最終的畫面。所以,用戶感受到的“拍照好”,其實是華為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成果在消費級產品上的落地。

此外,除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表外,華為還推出一款與韓國太陽鏡品牌Gentle Monster合作設計的智能眼鏡,可用于通話等場景。由此可見,華為也試圖增加智能產品的種類,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也透露,華為希望打造的是智能無縫的數字體驗,“讓每個消費者成為數字體驗的中心”。當前智能終端和應用越來越多,但消費者對目前的數字體驗并不完全滿意,因為很多時候不得不在許多智能終端和應用間切換,使得智能體驗變得碎片化。所以,華為在研究將不同智能終端“融為一體”的解決方式。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