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經濟拐點在哪、旅游時選酒店關注還這個…他都能用神奇的數據告訴你答案
來源:上觀2019.5.6
摘要:從預測宏觀經濟走勢,到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的調查等,一個個看似枯燥的統計數字背后,關乎著國家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何愉的辦公室桌上和電腦里,每天都堆著“厚厚”的統計報表。一年算下來,他和團隊要做50多項調查,涉及10萬個以上的樣本,幾乎每周一個主題。
每天都在和調查數據打交道,這是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分析研究處處長何愉的日常工作。從預測宏觀經濟走勢,到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的調查等,一個個看似枯燥的統計數字背后,關乎著國家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當你投入其中做事情,那些調查數據為各行各業所用時,它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對何愉來說,統計工作并非一成不變,要想做得出色,要隨時應對挑戰,有所創新,“保持韌勁,不斷地刷新自己。”
孟雨涵 攝
“門外漢”成了行家里手
有意思的是,15年前剛進統計行業時,何愉不是科班出身,用同事們的話來說,“他卻比很多科班出身的做得更出色,成了統計工作的行家里手。”
何愉特別愛看書,工作后的他保持著“書蟲”的狀態。他常利用業余時間到圖書館、高校、社科院等查資料,學習國內外經濟、統計相關的新理論和新知識,琢磨研究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城市的調查新技術。他的首次突破就和研究有關。
一次,他在圖書館閱讀到20世紀初美國金融危機大爆發期間哈佛指數和采購經理指數的內容,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同時也產生了困惑。他給當時全球最大的商業研究機構之一某集團董事寫了封信,問了兩個問題:“為什么庫存越高,經濟反而越好”“為什么物流配送越快,經濟反而越差”。令他意外的是,這封信很快有了回音,“老法師”告訴他:因為庫存用的不是產成品庫存,而是原材料庫存,采購多了,經濟固然上升;物流配送時間是逆指標,配送越慢,經濟反而越好……這給了他啟發,聯想到“雙十一”網購等社會現象不正是如此?他考慮在上海推動采購經理指數調查。
“這個指數是唯一能提前預警經濟趨勢的指標。”何愉說,它在國外有80多年歷程,經歷了美國金融危機、二戰爆發等特殊時期,起到很好的效果。工作三四年后,他一頭扎入“采購經理指數”的世界,根據中國國情研究出了這套調查分析方法。在10年前的金融危機之后,率先預見經濟運行拐點,準確描述了經濟運行趨勢,為上海經濟發展提供了參考決策依據。如今,在他的指導下,全市各區陸續建成了自己區域特色的采購經理指數,包括浦東制造業、寶山鋼鐵產業、嘉定汽車產業、松江電子產業、青浦快遞業等。
孟雨涵 攝。
何愉編制的指標體系,還助力了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市統計局專門成立“自貿區統計改革創新推進小組”,何愉擔任了自貿區功能監測組組長。在和一些單位、高校共同研討后,何愉設計編制了自貿區功能三大指標體系,包括投資貿易便利指數(TFI)、投資貿易便利措施利用指數(PUI)和投資貿易商抱怨指數(TCI),完成自貿區功能監測調查。有關結果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引用于對上海自貿區的第三方評估,取得不錯的社會反響。
“網絡爬蟲”融入民生調查
除了一些全國、省部級重大課題,何愉團隊開展的調查中,許多是反映市民民意的民生調查。從這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調查中,在傳統調查的基礎上,何愉開發了新的調查模式。
一次,他在對崇明旅游狀況的相關調查中,偶然在網上發現了傳統調查中容易忽略的一點。許多網友在論壇、微博等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住宿要有WIFI”的需求。他說,傳統調查主要通過問卷、面對面入戶、街訪等調查形式,一些細節和需求難免遺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上存在大量的“呼聲”和“數據”,如果將它們作為傳統調查的補充,無疑會讓調查結果更加準確。
從這以后,他用“網絡爬蟲”將網絡大數據融入到民生調查中。“網絡爬蟲是一項技術,在網絡輸入關鍵詞,它可以自動提取網絡上的相關海量數據和信息。”他再將這些海量信息與傳統調查數據比對、建模,開發出相關平臺,形成更完善的調查方案和報告。“其實這是一種調查理念的突破。”何愉當時很興奮,加入海量的大數據后,意味著數據生產方式的改變。大數據是補充,同時也是一種評估和驗證。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后,他就運用大數據建模,對全球迪士尼樂園的消費者評價作了調查,指導和幫助上海迪士尼完善服務。
如今,何愉在統計領域中開發的大數據平臺不斷應用和復制推廣。團隊與12331食品安全熱線、12345市民服務熱線、962777燃氣服務熱線、52901111綠化市容公眾熱線等主要熱線大數據進行聯合開發,比對調查結果,提高了調查精確率。
“我們的工作停不下來,需要時刻準備著。”何愉的“搭檔”、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分析研究處副處長陸鈺華這樣形容他們的工作狀態,“往往一個調查沒結束,另一個新調查任務又來了,有時甚至同時進行好幾個項目。”37歲的何愉所帶領的團隊也全是“80后”“90后”,他說,做調查工作對學習要求比較高,“每一項調查都是新的知識點,需要短時間內成為‘半個專家’。”在他看來,正是不斷的挑戰和學習,讓統計工作者保持了新鮮感,實現了自我價值。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