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讓臺灣年輕人放下“小確幸”、走出“小世界”,上海做了這些有意義的事

來源:上觀2019.5.7

摘要:今夏,第四屆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如約而至,創客們將在金山展示創意與才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圓夢創造機會,一起分享祖國發展的紅利。”金山科創園總經理王瑋說。

4年前,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的方詳銘開始在金山科創園創業。“園區提供管家式服務,使我很多事情能一次辦好,省下不少時間和精力。”如今,這位“85后”的植物護膚品產業已小有成就,成為多家一線品牌的合作客戶,在業界獲得一定知名度。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指出,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筑夢、圓夢。在上海,一系列充滿含金量與含情量的惠臺政策,讓寶島青年感到滿滿的獲得感與融入感,能更好地在這里創業發展、實現夢想。

體現上海特色

去年6月1日,大陸首個省級層面惠臺政策措施——上海市《關于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惠臺55條)發布實施。這是本市貫徹落實中央惠臺31條的實質性舉措,結合了上海特點、發展階段和工作需要,體現出“上海+”特色。

辦法提出,支持臺資企業在本市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參與四大品牌建設。支持臺資企業及臺灣同胞在本市從事科技、文創等產業研發活動。

“對于想在上海創業的臺灣文創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上海市臺協會副會長、文創工委會主委連泰瑞說,臺灣有創意有人才,上海有資金有市場,如果再有政策支持,一定會產生化學作用。如今在他管理的麥可將文創園區已有20多家臺企落地經營,更多的島內文創業者來此尋求發展。

受惠的遠不止文創業一家。惠臺55條提出,支持臺灣青年來滬創新創業,按照規定給予初創期創業場地房租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也就是瞄準臺青創業難點痛點準確施策,為他們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真正做到滬臺一家親。

去年底,上海出臺《關于落實本市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將政策適用對象覆蓋到持居住證的臺灣居民。近期,市政府又取消三地人員在滬就業審批,臺胞創業工作更加便捷。

在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看來,上海惠臺政策始終以“應該做、可以做、能夠做”為指導思想,針對臺胞“最期待、最擔心”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惠臺55條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上海將提供更優質服務,引導更多臺灣青年前來創業,使上海繼續成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排頭兵。”

關注“安居”“樂業”

2015年,臺北人虞慧芳租下兩個樓面,成立了孵化平臺“臺青創客家”,為臺灣創業者提供財務、法律、認證等服務。如今這里走出不少成功案例,未來她還將建一個服務兩岸設計師的眾創平臺。

惠臺55條真正落地落實,離不開上海各區結合實際開展工作。虞慧芳所在的閔行區有近千家臺企,去年出臺閔行惠臺38條。區臺辦表示,將圍繞文創、“互聯網+”等產業,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吸引臺灣更多“青草(青年與草根)”實習就業創業。

在文創資源豐富的長寧區,馬克滬眾創空間成立了臺灣青年設計師實踐發展基地,為臺灣設計師提供從材料、打樣、量產再到銷售的一站式服務。從2017年開始,“普陀育菁計劃”兩岸青年企業實踐訓練營啟動,滬臺大學生一對一結成學伴,共同完成職場任務,幫助臺生更好了解上海。靜安區則利用區內律所資源成立了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連續3年為臺灣法律專業青年提供實習崗位。在崇明區廟鎮“開心農場”,不少臺灣青年在此實習,豐富職場體驗。

解決“安居”才能更好“樂業”。對于創業者來說,租金是筆巨大開支。在金山科創園,創業臺青能在較長時間內免除場租開支,還可以免費參加“創業加速營”活動,通過“創業周末”、成果路演等活動提升創業能力。在楊浦區,符合條件的臺灣人才能享受租住人才公寓租金7折優惠,一套位于新江灣城的兩居室,每月租金只要5200元。目前,已有8人次臺胞成功申請入住公寓,7名創業臺青申請到創業人才租房補貼。在五角場工作的臺青郁欣蓓把這個消息告訴島內同學,“希望他們早點來上海享受政策。”

放下“小確幸”走出“小世界”

上月底,作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范點,上海市臺協組織在滬臺企前往臺灣高雄招聘人才,收到簡歷3325份,當場就有近200人達成錄用意向,又一批臺灣青年將來到上海打拼。

目前,本市已有6個由國臺辦授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及2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示范點。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5萬臺青在上海參加各類實習就業創業活動,僅去年一年就有2萬多人參與。在2018上海高校畢業生港澳臺僑學生專場招聘會上,近600家企業向臺灣青年提供近萬個崗位。

今夏,第四屆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如約而至,創客們將在金山展示創意與才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圓夢創造機會,一起分享祖國發展的紅利。”金山科創園總經理王瑋說。

作為來滬創業的先行者,金山“17(一起)創聯盟”的總經理林靖軒說:“在兩岸交流合作的浪潮中,我們臺灣年輕一代能更好放飛青春、實現夢想”。如今他為臺灣年輕人分享經驗、提供創業建議。

“這些年來,我見證了上海為臺灣青年開拓發展舞臺。”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上海市臺協會長李政宏說,真心希望臺灣年輕人能放下“小確幸”、走出“小世界”,許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信臺灣青年在上海創業故事還將繼續。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