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完成經皮異位三尖瓣植入術,挽救“被遺忘的瓣膜”
來源:上觀2019.6.3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率先為一例重度三尖瓣返流患者成功實施經皮異位三尖瓣植入術(簡稱CAVI)。這也是亞洲地區相關領域的首次探索。手術應用經皮心臟導管技術,無需開胸,創口極小,為重度三尖瓣返流患者特別是外科手術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帶來福音。
記者了解到,患者是85歲的女性,房顫、起搏器植入術后仍出現重度三尖瓣返流、心衰、腎衰。口服利尿劑治療后,仍反復有雙下肢水腫、腹部不適、食欲減退。由于病情重,合并癥多,同時存在跨三尖瓣的起搏器導線,已不能接受傳統心外科手術。
葛均波介紹,三尖瓣返流是常見的心臟疾病,多為繼發性,起病較為隱匿,往往夾雜在其他心臟疾病中,容易被忽略,因此,三尖瓣也被稱之為“被遺忘的瓣膜”。可是,三尖瓣疾病并非沒有臨床意義,嚴重的三尖瓣返流,可導致心排量下降、體循環淤血,是很多心臟疾病預后不良的信號,與患者生活質量及死亡率密切相關。
可惜的是,既往三尖瓣返流治療手段較為有限,效果欠佳未被重視。中山醫院一項14萬例病人超聲數據庫分析,輕、中、重度三尖瓣返流檢出率分別為2.96%、2.22%及1.39%,重度患者5年生存率為77%。患者中,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者占比80% -85%。外科手術是最主要治療手段,但具有創傷大、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等缺陷,且約有半數的患者因高齡、心功能低下及存在嚴重合并癥無法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導致絕大多數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
基于上述客觀原因,三尖瓣經導管介入治療(簡稱TTVI)技術應勢而生。CAVI術正是其中一種主要治療方法。相比傳統方法,CAVI術具有明顯優勢:介入途徑容易實現,技術操作相對簡單,只需把帶瓣膜支架放置在腔靜脈即可;腔靜脈較長且順應性低,帶瓣膜支架固定性較好;腔靜脈在心臟外圍,帶瓣膜支架壓迫、影響心臟組織結構的風險性較低。目前已有數十例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患者接受該項技術的治療,手術成功率高達96%。
今天,葛均波院士在著名心臟病專家德國菲格勒教授協助下,順利完成亞洲首例CAVI術,術后患者腔靜脈壓力顯著降低,心搏量明顯升高,目前患者情況良好。
葛均波表示,此類手術,術前需要制定非常詳盡周全的治療方案,多團隊合作的協調性相當重要。手術的關鍵點在于上下腔靜脈瓣膜的定位,綜合分析術中造影圖像及三維食道心超結果是非常有必要。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CAVI術手術操作更難,但安全系數也更高。未來將成為我國心臟病治療中的一個亮點。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