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創谷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園區開業!超百個應用場景,打造全生命周期AI產業鏈
來源:上觀2019.6.12
今天上午,楊浦長陽創谷舉辦“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園區”揭牌儀式,這標志著長陽創谷AI+園區建設初見規模,擁有超百個應用場景、上海中心城區首個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的AI產業園正式向公眾開放。
目前楊浦共有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9家,其中40家上規模核心企業,總產值達106億元。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表示,楊浦將以人工智能產業為契機,鼓足楊浦一股勁,心無旁騖求發展,聚焦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資金鏈,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項目和產業集群,助力區域經濟行穩致遠。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遍布園區各處
“刷刷刷”,空無一人的園區草坪上,兩臺精準無線定位的剪草機器人在來回往復地進行3D打印式的剪草作業;人行道上,一身黑的“鐵甲保安”正在24小時不間斷巡邏;L4級無人駕駛巴士穿梭往來,帶給園區白領全新的交通出行體驗……走在長陽創谷內,時刻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營造的創新氛圍。
安防機器人在園區內穿梭往來。
在這里,AI技術被用來服務于園區的每一個人。創谷的“十字光廊”分布在園區核心區域,由兩條呈十字交叉交錯的長廊組成,科創企業沿長廊兩側分布。“這樣大面積的走廊如果要通過人工去清理,不但要消耗許多人力,這么多保潔人員活動還會影響走廊兩側的創業者辦公。”長陽創谷負責人告訴記者,于是,這份差事便交給了能悄無聲息工作的洗地機器人。
園區里這樣的例子不少。創業者們抱怨新能源車充電樁車位不足,然后就有了隨傳隨到的自主充電機器人,“車找樁”變成了“樁找車”,一分鐘一度電快速地為新能源車提供充電服務。過去園區里缺乏健身場所,如今白領們隨時可以到無人健身倉、無人乒乓倉,與機器人“教練”來一場對決。創業者們經常加班到深夜,便利店關門了怎么辦?在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里,隨時都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助購物、結賬。
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在無人健身倉里與機器人對打乒乓球。
看似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技術,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貼近著人們的生活。每到傍晚時分,居住在附近社區的爺爺奶奶帶著孩子走進這個開放園區,到無人健身倉做運動,品嘗一杯機器人調制的冰淇淋和奶茶,成了周邊居民日常的休閑項目。
機器人“奶茶師”。
小朋友品嘗機器人做的冰淇淋。
創新平臺關注AI企業成長每一步
超百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遍布園區各處,其中有許多服務,是由長陽創谷自主培養的企業提供的。就地成長,就地服務。園區內有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約20家,其中AI+教育領域的流利說、AI咨詢行業的埃森哲、智能交通領域的愛馳汽車,AI大健康行業的倫琴醫療以及智能制造領域的智能云科等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領軍企業。
AI-Link人工智能理念傳播平臺。
AI企業為什么愿意來長陽創谷駐留?這得益于其為企業創造的全生命周期生態環境,從“創新平臺+技術支撐+創新企業+場景應用”打造四位一體的AI創新創業生態。
企業進入園區,首先會到的地方是位于園區入口、由三個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創廂”,這是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和稅務局新設在園區里的試點工作站。“創廂”內可辦理涵蓋25個政府部門的256個行政服務事項,企業或個人在平臺上提交電子材料后,審核10到20分鐘,即可現場打印營業執照等證書。拿到營業執照后,創業者可進入啟迪之星實現孵化,在AI-Link人工智能理念傳播平臺與全球人工智能頂級人才交流對話,獲取行業前沿信息。
創業者在智能“創廂”內辦理營業執照。
雙創支行里,機器人為你服務。
進入加速階段,園區內多種不同形態的AI創新體驗平臺將發揮作用。百度(上海)創新中心承擔著AI技術開發者培訓和AI技術資源開放共享以及合作交流的功能,中心將培育和招募優秀的AI創新創業企業入駐,并向企業開放百度ABC技術資源平臺,培養AI技術開發者。
百度創新中心內的智能機器人。
新氦科技體驗空間是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落地載體空間,它承擔著AI芯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功能,是上海市首批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與過去我們使用的量子芯片不同,類腦芯片擁有抽象化思維,模擬人腦,為人工智能應用端提供國產人工智能芯片替換方案,減少對國外芯片的依賴度。”新氦科技負責人介紹。
埃森哲創新中心
在埃森哲中國數字創新中心的柔性工作室,創業者與埃森哲專家團隊一起設計并快速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原型。創新中心還利用擴展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自動化等最新數字技術,幫助傳統企業變革核心運營模式。比如幫助一家傳統工廠解決生產線的效率問題,中心通過數字模擬出一條生產線上四名工人的行動軌跡,從而尋找出最優的分工方案。
打造5G時代的“數字孿生園區”
近年來,楊浦全面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群落,形成了創智產業帶、創谷產業帶、環同濟產業帶和濱江產業帶四個AI片區。今年1到4月,楊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完成61.5億元,同比增長14.6%。到2020年,楊浦將打造2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2到3家人工智能功能性平臺,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
“下一步,AI園區的目標將瞄準5G。”楊浦區科委副主任沈昕告訴記者,目前長陽創谷已通過升級園區內網絡,實現“萬兆到園區,千兆到桌面”的目標,打造5G+AI園區。
楊浦將與5G運營企業實現深度合作,為企業提供一個可共享軟件資源的開源平臺,讓人工智能企業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深度開發,減少資源浪費。同時作為AI園區,長陽創谷將實現水、電、煤、電梯、安防等完全數字化管理,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園區內科技企業和員工的需求、喜好和生活習慣,依次來改進服務模式。
5G時代的AI園區是什么樣的?長陽創谷將建設基于3D GIS和BIM技術的虛擬園區。“我們將在物理園區的基礎上,打造一個鏡像面的數字孿生園區。在鏡像的虛擬世界里,這是一個無限擴大的園區,想象有多大,園區有多大,任何人都可以到這個虛擬園區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服務和支持,并在真實園區內實現。”落實發展第一要務,楊浦將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