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紙變錢?楊浦聯合四大高校推出首創性基金,拿出3億支持科研成果轉化
來源:上觀區情2019.8.9

今天下午,楊浦正式成立科技園區聯合成長投資基金與“星火燎原”基金,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化指明方向。楊浦區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在全市首創雙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鏈。
讓孺子牛變成千里馬
一直以來,大學研究人員給人們的印象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人,相比起產業,教授可能更關心科研本身。如何刺激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成為一大難題。
“現在大部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手段都是針對學校和教授的,通過學校把收益讓渡給研究人員,讓他們有積極性去做產業化的事情,但這樣的機制效果會打折扣。”楊浦區副區長丁歡歡當了個比方,“教授是孺子牛,擅長做研究,而科技成果轉化是千里馬,如何讓孺子牛變成千里馬,我們要做的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兩項基金的最大特點是觀念的轉變,用市場的眼光來看學校的科研成果。對市場“看中”的項目采用貼補的方式支持成果轉化,一旦轉化成功后,高校、教授、園區、市場和政府多方都能得到收益。
基金有別于純政府補貼,又帶有市場投資的特色,同時兼具扶持和投資的性質,這在上海全市具有首創性。“不是政府補貼,又不是項目經費,又不是投資基金,也不是獎勵。”丁歡歡表示,可以用“四不像”來形容這個基金。為了打造這樣一個金融產品,同時兼顧到學校、教授和市場的利益,兩項以創新模式推動科技成果產業發展的新型投資基金應運而生。
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大量投資機構都更關注于在“金字塔”塔尖那部分成熟的企業,早期企業尤其是輕資產的科技企業,想通過市場化融資非常難。“一方面是這類企業的變數很大,投資風險較大,另一方面是企業發展周期長,而基金一般有周期限制。”楊浦區金融辦主任宋南暉告訴記者,“星火燎原”基金就是為了填補這個環節的市場缺失而設立,讓早期科技企業的星星之火也可發展成燎原之勢。
規模為2280萬元的“星火燎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由楊浦區與上海理工大學合作設立。基金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通過區級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借助專業技術轉移機構,聯合有意向的產業部門,尋求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
“高校本身有科技經費投入來支持科學研究,但研究出來的實驗原理經過論文發表以后,還只是一張紙,沒有變成錢。”“星火燎原”基金就從這一關鍵節點開始介入,讓學術論文原理轉化為具有市場運用和交易價值的知識產權,并籍此推動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的形成和繁榮。
楊浦區還聯合了上海理工大學技術轉化公司和國家東部技術轉移中心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服務,結合了財政補貼和市場投資的方式,首期試點安排資金2280萬元,對每個項目最高補貼100萬元。
“對政府來說,錢投進去,項目失敗了,就當做政府財政補貼,一旦成功了,項目會按照市場投資的方式給予本金返還,可填補之前失敗項目的投資虧損,同時還會將一部分利益讓渡給大學科技園公司等。”宋南暉介紹,不同于過去的純政府補貼,“財政+基金”的方式更可持續。
大學創業示范園。 孫斌?攝
在全市首創雙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鏈
楊浦區內有十所高校、七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是楊浦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但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仍存在諸多瓶頸制約,一方面高校每年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的比率卻比較低,很多技術先進、市場潛力大的專利技術被限制直至過期失效。
楊浦科技園區聯合成長投資基金,由楊浦聯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及復旦、同濟、財大、上理工等高校發起成立,一期規模擬定為3億元。基金投資方向主要圍繞智力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現代設計服務、智能制造研發服務產業、科技金融、信息技術、文化創意、體育健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哪些項目能最終選拔出來獲得基金扶持?則是由從孵化開始陪伴企業成長的大學科技園管理方做出選擇。
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涉及多次股權變更,在國有的大學科技園里,普遍存在國有基金的投資和退出審批流程長等問題,阻礙了成果轉化的進程。為此,楊浦還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達成合作,專門為楊浦科技項目設立了綠色通道,大大減少了國有資產退出時間,同時采用公開的市場評價機制,公開和高效地助企業快速實現評價和掛牌流程。據了解,目前在楊浦試點的綠色通道未來還會逐步推廣到其他區域。
2018年楊浦區創新創業綜合指數達到188.7,同比增長25.7%,基本實現了全面建成高水平雙創示范基地的階段目標。“楊浦區是全國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有責任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丁歡歡表示,楊浦區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乘數效應以及產業導向功能,在全市首創雙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鏈,針對企業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和風險特征,制定了“星火燎原”“夢想資助”“天使召喚”“投貸加速”“天馬養成”五大計劃,此次發布的基金正是針對“星火燎原”計劃中的早期中小企業而設。
除當日發布的兩個基金外,在上海市科委等部門的支持下,楊浦作為全市首家開展科技履約貸聯動試點區域,由銀行提供不超過10億的貸款規模,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設立風險補償準備金3000萬元,用于楊浦區科技企業履約責任保證保險貸款風險補償。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