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在上海,能不能“鋪天蓋地”?
來源:上觀2019.9.17

談起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不少人有一種下意識的偏好,就是比較看重“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對那些“鋪天蓋地”的處于初創期、尚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不大看得上。而不論從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還是謀劃城市未來發展看,都必須對中小企業給予更大關注、更大支持,這同加快吸引培育更多“巨頭”應當并行不悖、相輔相成,既有“螞蟻雄兵”,也有“大象起舞”。
“巨頭”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今叱咤風云的“頭部企業”,大多始于微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創業歷程,歷經過種種艱辛。在一些領域,小企業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更強,進行試驗探索乃至顛覆性創造的包袱也相對較小,其創新活力和專注度往往更強。一旦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對一個領域乃至一個行業的帶動力很可能是驚人的。
由小變大,是企業成長的規律。對一座城市來說,也唯有兼具不同層級、不同體量的企業,才能構造出一個有機的、良性的生態,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產業要做強,有賴于企業的集群效應。既然要成為集群,就注定需要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企業間展開的分工合作。
龍頭企業的意義,不只在于直接拉動增長,更在于其能夠帶動起一條產業鏈,并帶出一片產業集群,培育出大批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反過來,正是因為有集群、有生態、有活力,龍頭企業才能得到更大的市場和空間,更好地發揮龍頭作用,才能更大程度地彰顯價值。
同時,有沒有這個龐大的“底部”,也是決定一個地方能否招攬更多“巨頭”,體現吸引力、集聚力的重要因素。
上海經濟要逆勢上揚,一個當務之急,是瞄準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千方百計吸引培育“頭部”企業,讓它們“頂天立地”。但“參天大樹”不可能全靠移植,同樣要主動培養。這就要重視培育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初創企業,為它們提供服務、提供支撐,讓它們在“鋪天蓋地”中茁壯成長。
這一方面有利于更好構筑整座城市的創新生態、產業生態;另一方面,正是在這些看似貌不驚人的企業里,很可能藏著未來“頂天立地”的種子。發現它們、培育它們,尤其需要眼光和耐心。
培育生態是一件既緊迫又需要久久為功的事,不能急功近利。一個地區要發展的產業有重點,重點吸引和培育的企業類型也有側重,但在營商環境的打造上,在政府服務企業的態度上,不能戴“有色眼鏡”,搞“差別對待”。對那些有潛力、有雄心,但初創期條件弱、困難多的企業,更要在關鍵時刻幫一把、推一把,幫助它們跨過發展中必須跨過的坎,更好地向“參天大樹”成長。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