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全球總裁有個很棒的中文名,他在上海半小時說了17次“機會”
來源:上觀2019.10.21

今天,世界500強掌門人在滬開大會。這是一個已經延續了數十年的約定——每到金秋時節,他們都會來到上海,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市咨會),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今年,是第31次會議。市咨會給上海帶來了全球智慧與先進理念,也為上海的決策層打開了一扇扇觀察學習世界的窗口。
趕在市咨會正式開始前一晚,解放日報·上觀記者專訪了市咨會副主席、普華永道全球主席羅浩智(ROBERT E.MORITZ)。
采訪開始時,已是晚上21時20分,浦江游輪歸來的羅浩智依然沉浸在興奮中。這是難忘而充實的一天。此前,他剛去了上海體育學院,驚艷于花樣跳繩、體育舞蹈和武術表演,還跟人工智能機器人打起乒乓,而浦江兩岸迷人夜景與天際線也令他贊不絕口。不過,他所有的意猶未盡,最終都詮釋在專訪中的一個關鍵詞里。短短30分鐘的專訪,他說了17次“opportunity”(機會)。
(王力 攝)
聯通上海,聯通更多機會
記者:第一個問題是關于上海要建設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這一目標的。您認為上海在金融開放以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能發揮哪些作用?
羅浩智:上海在城市繁榮、可持續發展及金融中心建設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歷任市長為國內外組織及公民創造了大量的經濟機會。和其他世界各地的新興城市相比,上海的優勢在于有很好的基礎設施、交通便利,能吸引大量人才,這是一個城市成功的關鍵。
上海正嘗試向更多金融機構開放,這一點全世界都看到了,并且全世界都在期待這個計劃能加快執行。與此同時,中國正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有許多的計劃以及共同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對于參與倡議的國家而言,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與中國主要城市即上海的聯結。而這次來參加市咨會的跨國企業家們,都能很好地服務這一過程中的各類需求。
普華永道與市咨會的聯結,就是聯通上海繼而聯通、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各種計劃的機會。因為上海可以在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重要而專業的金融作用,而且“一帶一路”倡議中大量基礎設施實施和其他項目中,有許多專業人員都來自上海。
畫好一個環,提供更多選擇
記者:上海是長三角地區的龍頭,您認為在我國積極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上海是否有機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應該注意些什么?
羅浩智: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受城市化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城市在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地位變得越來越突出。顯而易見,上海所呈現的機會,以及其自身的經濟實力,使它有望成為未來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容量瓶頸”問題,尤其成本問題無可回避。上海如何來營造一個成本相對低的環境?我認為城市不能無限擴張,上海可以給它的周邊地區提供更多的選擇性。上海越是考慮和致力于改善城市周邊區域,那么對于想在城市附近投資的公司和想住在城市附近的人來說,就意味著擁有越多的機會。上海要畫好一個環,這個環有完備的通勤基礎設施,有較低的生活成本,并且因聯結而獲得技術與人力資源。隨著長三角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認為上海正在創造一系列更大規模的選擇,這也將使上海得以繼續繁榮與發展。
為“制造”服務,架設好橋梁
記者:您或許也留意到了,今年上海設立了自貿區新片區,目前大家對新片區的深化改革開放都寄予厚望。您對于上海自貿區政策制定和實施有何建議?
羅浩智:現在圍繞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已經出臺了一些新舉措,這些新舉措未來一定將有利于上海、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發展。在這些新舉措實施過程中,首先要關注的是,如何通過這些政策為自貿區和上海吸引來真正想在此工作與生活的合適的人才。要用“開放”的心態去吸引中國其他城市及其他國家的人才來上海工作。
其次,在經濟發展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激勵措施,包括適當的產業政策。我很清晰地看到,上海的政府部門已經在做了,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制造業是基礎,我認為,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在為制造業制定產業政策時,一定要將眼光放長遠,要讓這個政策有利于國家或城市的制造業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發展。從現在看,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已為當下的制造業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景象。下一步上海可進一步關注為這些制造業企業服務的行業,如信息產業、高端服務業等。尤其是信息產業,它未來將成為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橋梁。
加速資本流動,加快合作速度
記者:近年來,上海在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不少政策,其中不少政策是針對跨國企業的,包括不久前出臺的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的政策。您認為上海應如何更好地發揮目前外資企業集聚度較高的優勢?未來可考慮從哪些方面發力,從而進一步吸引跨國企業來滬發展?
羅浩智:對任何城市來說,能否吸引更多外資,關鍵在于它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好了,能吸引到更多外資,當然也就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人才。那么,一座城市如何獲得更好的營商環境?需要有好的規劃,還要擁有很強的執行力,有效及時地實施這些規劃。
除了吸引外國資本來此投資之外,還要重視資本輸出。唯有資本流動了,才能吸引更多金融類的跨國企業將上海作為亞太地區的主要中心。
政府的各項政策實施速度越快,營商環境越好,城市向前發展的動力就越強,也就加快了跨國企業來這里投資合作的速度。
(王力 攝)
深耕中國,更好服務全球
記者:明年1月,《外商投資法》將生效。您認為,這部法律生效后會讓哪些領域的跨國公司受益?
羅浩智:我認為,在考慮哪個方面受益更多這個問題時,重要的不是去看法律讓“開放”這件事發生了,而是要看現在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在哪里。首先,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其次,中國人的消費、投資和獲得回報的意愿正在增強。人們對獲得數字信息技能的教育需求、對健康保健的需求在持續增長,城市與鄉村的聯結性也在不斷增強。從技術層面說,數字技術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并且能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地的產業都可能因為中國正在發生的創新而受益。所以,《外商投資法》的實施對跨國公司來說,并不僅僅可以讓它們在中國建更多分支機構,尋找更多發展機會,服務當地的消費者,還能給它們更多深耕中國市場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服務全世界。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