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黃魚20年不成漁訊,但黃魚現在住深海“別墅”跟挪威三文魚相同待遇!
來源:上觀2019.10.22

每年11月至春節前后,是東海大黃魚的上市季。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市民餐桌上的咸菜黃魚豆腐湯、紅燒大黃魚等,用料多為東海野生大黃魚。但受濫捕和環境因素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東海野生大黃魚已不成漁訊,漁民捕撈基本靠運氣。漁民一旦撈到野生的,每斤價格多在1000元以上,極難得撈到4、5斤重的,其價格更是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目前,市民在菜場所購的大黃魚,多為近岸人工養殖大黃魚,但因靠近海岸,養殖環境與真正野生環境差異很大,導致養殖大黃魚肉質粗、彈性差、味不鮮、腥味重。
不過,記者從日前在滬召開的第三屆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獲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從2013年起,嘗試在福建、浙江等海域,為大黃魚搭建“深海別墅”。
這些“別墅”多建在距海岸30公里遠、水深10米以上的深遠海海域。這種深遠海養殖方式,與挪威三文魚養殖類似。由于大黃魚在多浪、空間更大的環境中生長,其口感已十分接近野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王魯民研究員告訴記者,6年前,他帶領專家團隊,在浙江臺州大陳島海域逐步搭建起4個深遠海大型坐底圍欄式大黃魚養殖設施,每座設施面積在1萬至2萬平方米,加上10米水深,單座設施的體積可達10萬立方米以上。在大陳島,東海水產研究所探索“接力式養魚”——由于福建海域冬日水溫較高,更符合魚苗生長習性,因此科學家團隊先在福建海域將魚苗養至半斤,隨后再轉移至大陳島,讓大黃魚在深遠海大型圍欄設施中再呆上8個月,成長為商品魚,重量在1斤以上。
深遠海養殖總體管理成本較高,因養殖設施水下部分采用耐腐蝕且抑菌的銅合金,成本較大。與此同時,養殖設施還必須抵御風大浪急的惡劣外部環境。經不斷科技攻關,目前大陳島的深遠海養殖圍欄已能經受臺風考驗,包括今年的“利奇馬”和“米娜”兩大臺風。據介紹,近岸養殖大黃魚的市場售價一般在18元-20元/斤,而深遠海養殖的大黃魚每斤多在80元以上,且往往不走菜場路線,多由經銷商在網上銷售或直供中高端餐飲企業。
位于我國黃海的深海漁場”深藍1號”,主要養殖三文魚。
然而,如何讓養殖大黃魚的口味更接近野生,上海科學家們仍在探索。王魯民告訴記者,事實上,野生大黃魚更習慣于在海面以下50米處生活,因此東海水產研究所又在研究深遠海智能化升潛控制網箱。這種網箱用錨固定在離大陸岸線幾十公里、水深30米-50米海域,通過岸上室內智能控制,可調整網箱在水中的高度,遇臺風天還能下潛到10米以下更深水域,從而躲過浩劫。據透露,目前兩臺新版本深遠海養殖網箱已在福建海域進入裝備過程,即將開始試養,預計明年可少量上市,每斤價格或超百元。
第三屆“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支持,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等聯合承辦。本此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澳大利亞、智利、挪威、美國、芬蘭等12個國家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103家單位代表參加。
會上,上海耕海漁業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五方聯合聲明,達成合作成立 “深藍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意向。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