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絞圈房子”走出一位新中國石油化工的領雁人,“大愛無疆”的精神代代相傳

來源:上觀2019.10.22

摘要:解放后,顧敬心轉至石油戰線, 他多次參加我國石油工業的調查研究、設計、建設和生產等工作。

浦東周浦鎮最東邊的旗桿村,兩處比石庫門年代更悠久、樣式更地道的上海本地特色民居———“絞圈房子”日前被列入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其中一座保護比較完好的顧家老宅,至今仍住著顧家的多位老人。推開老宅廳堂的木窗,不遠處就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浜,兩岸種著四季桂、桔子樹,盛夏時節河中央開滿野生睡蓮,一幅江南水鄉的美景。

很多人不知道,這座老宅里走出過一位新中國石油化工的領雁人——顧敬心。在民盟浦東區委的精心籌備下,“向心致敬——紀念顧敬心同志逝世30周年”座談會日前在周浦鎮舉行,通過追憶顧敬心無私奉獻的一生,弘揚其“科學救國、科學興國”精神,激勵當下更多的浦東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顧敬心,名裕國,字局仙,曾用名金鑫。1928年顧敬心從南京東南大學畢業,獲理工學士學位,并因表現優異留校任教籌建化工科。為了進一步豐富自身的學識,1931年他遠赴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留學深造,于1934年以優異的成績獲特許工程師學位。1936年他又考取柏林工科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純電石制造及新結晶構造的發明》在德國《無機和應用化學》雜志發表,由于論文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他被邀請參加了德國、美國等地的化學年會,并在會議上宣講了論文。這一系列突出表現使得他名聲大振,被德國拜耳氮肥公司聘請任中央研究所主任工程師職務,這個職位在當時也是莫大的殊榮,不僅受人尊敬,還有著高額的薪資。

1937年我國國內局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抗戰進入到新的階段。顧敬心心中的愛國之火被點燃,毅然決定回國。顧敬心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當時不少人勸他繼續在德國進行研究工作,有的甚至勸他干脆就留在德國,可他內心清楚的明白自己出來留學就是為了更好的效力自己的祖國。于是1937年他不顧德國拜耳氮肥公司的挽留,毅然辭去了該公司高薪職務,回國參加抗戰。

解放后,顧敬心轉至石油戰線, 他多次參加我國石油工業的調查研究、設計、建設和生產等工作。開國大典的第二天,他就來撫順調研,就任了石油三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49年10月,他指導完成了我國第一套高壓加氫裂解煉制高級汽油裝置的設計和投產。抗美援朝期間,顧敬心把自己的四百英鎊國外存款取出捐獻給國家。1951年8月1日,在他的參與指導下我國正式生產出了我國第一批自己的航空汽油和18種特種軍用油脂,有力地支援了時值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內生產建設。

顧敬心從事石油化工研究幾十年,曾任中國化工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遼寧能源學會理事長、遼寧化工學會名譽理事長和遼寧省科協名譽主席等眾多職務,在中國石油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他親自總結經驗,撰寫書籍,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知識傳授給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他著有《黃磷制造問題的研究》、《純石灰氮的發明》、《純電石制造和電石新結構材料構造的發現》、《加速城市煤氣化建設是節省能源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和《遼寧能源探討》等多部著作,為化學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石油化工領雁人。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我的父親,那就是‘愛’。他是一個充滿愛的人,有對國家的‘大愛’,也有對家庭的‘小愛’,”在座談會現場,顧敬心的長女顧秀君用“大愛無疆”描述了父親在她心中的形象。她說,“因為有家國情懷的大愛,在抗戰期間,我的父親不遠萬里,放棄德國的高薪工作回來報效祖國;因為有無私奉獻的大愛,我的父親任勞任怨,永遠走在祖國工程的第一線,哪里需要他,他就義不容辭地去那里。我在東北撫順讀書的時候,到石油一廠見我父親,他經常頭發也不理,身上綁著件大棉襖,下到一線工作。”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