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辦醫助力申城口腔發展|馬瀧齒科:優化投資環境,一個葡萄牙醫生的上海創業史
來源:上觀2019.11.4

“上海是最好的城市。”馬瀧博士(Dr.Malo)認真說道。對他而言,這座城市與他的家鄉葡萄牙里斯本很像,“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卻同時縈繞著一種舊時光的味道,讓我著迷。”所以,每年他都要來上海,穿過新天地,走入合肥路上一個小小的口腔診所——馬瀧齒科。
1995年,作為全球知名的齒科種植與美學修復大師,馬瀧在里斯本創立“Malo Clinic”(馬瀧齒科),目前在全球28個國家擁有44家分支機構和超過100家齒科診所。2014年起,馬瀧博士和中國公司董事長邵宗宗共同將目光鎖定了上海,將馬瀧齒科中國公司總部設在申城,并以此為中心逐步輻射全國。5年內,連續開設6家診所,上海成為馬瀧中國診所數量最多的城市。
在馬瀧看來,這座迷人的城市擁有著優質的市場與環境——這正與上海“健康服務業50條”高度契合:適應卓越全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斷優化健康服務業政策支持體系和投資環境,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產業創新。
全家型客戶打造“隱形簽約”
周日上午10點,方女士帶著13歲的女兒來到馬瀧齒科,事先預約好的范旭雯醫生已在診室等候。“女兒在這里箍牙,每個月來檢查,順便和醫生聊聊天。”方女士笑道,“范醫生特別溫柔,一邊看牙一邊跟我女兒講故事,女兒喜歡得不得了,每次檢查都是她主動催著我來。”
2年前,方女士經朋友介紹在馬瀧齒科補牙,對服務、技術與環境都很滿意,于是推薦丈夫、女兒和父母都來這里看牙,全家成了“會員”。馬瀧齒科CEO楊志宇告訴記者,像方女士這樣基于信任和口碑的“全家型客戶”,是馬瀧齒科的主打人群,也是目前占比最高的客戶群體,在上海大約有6至8萬名客戶家庭,基本實現了一種隱形的“簽約關系”。
楊志宇說,“伴隨消費升級,優質齒科醫療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社會不斷進步、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同頻共振。所以,我們希望以自身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首先在高知人群中擁有良好口碑及滿意度,然后進一步服務更多用戶的齒科健康。”
馬瀧齒科對客戶人群的定位非常明晰:高學歷、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質與家庭教育,對自身健康較為關注,并且希望獲得較高水準和私人化的健康服務與健康管理,而上海正是最適合的土壤之一。在他看來,隨著國民健康素養與科普水平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于口腔健康的重視還將繼續增強,“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牙醫,這將不再是國外電視劇中的場景。齒科的市場化程度高、消費屬性強,城市人群對生活質量、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消費能力人群的需求要得到滿足,將來會進一步引入健康保險。”
獨家絕技為行業“輸血”高質量人才
“患者為男性、71歲,身體狀況良好,口內上下頜活動義齒固位較差,因重度牙周炎,牙齦炎癥嚴重,余牙有3度松動……我們的治療計劃是行‘All-on-4’+Malo Clinic Bridge(馬瀧診所固定義齒牙橋)。”在馬瀧齒科的培訓教室,親自觀摩馬瀧博士的“All-on-4”教學手術和授課,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頓時有些激動。
馬瀧齒科副總裁兼醫療總監張慧介紹,“All-on-4”是馬瀧博士最具代表性的獨創技術之一。很多人因為長期缺牙,導致牙槽骨嚴重吸收,無法立刻進行普通半口牙種植,即使采用普通種植方案,也須先行骨移植手術以增加種植牙位置的骨量,6個月后才能進行人工種植牙,再往后3個月才能安裝牙橋,周期長、費用高。而“All-on-4”可一次完成四顆人工牙根植入,在手術當天制作過渡的固定牙橋,穩定后更換成永久牙橋,這樣可避免漫長的牙齒治療周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
該技術問世以來,已歷經20年以上的臨床驗證,是最受無牙人群歡迎的半口牙種植方案之一,適用于絕大多數無牙患者,包括骨量不足和嚴重牙周病患者等很多常規種植方案不能解決的復雜病患,被世界公認為缺牙或近無牙頜患者治療方案的重大革命。“這是一項技術,也是一項基于對患者充分考慮的平衡的藝術。”學員之一、泰康拜博集團北京醫院熊院長說,“它到今天仍提醒我們,口腔醫療行業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創新突破。”
擁有14項專利技術的馬瀧,每年為行業培訓超過3500名專業醫生——這也是他來上海的最主要目的。“一方面要做好內部培訓,讓年輕醫生不斷進階;另一方面,目前中國每名牙醫服務幾萬人,市場巨大,因此我們希望以高質量培訓為口腔醫療行業的規范化運作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他說道。
楊志宇說,就人才培養與管理運作而言,馬瀧齒科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不同于大多數口腔診所實行的提成制,我們實行年薪制,為醫師創造安心成長、接受培訓與自我發展的良好環境,不要把每顆牙都當成逐利工具。”而另一特別之處則在于,馬瀧齒科以“裂變”方式來擴大“體量”。不久前,馬瀧齒科在上海的第6家診所正式開業,該門診的院長馮雨欣就是馬瀧齒科從原來門診中培養出的年輕高階醫生,直至可以帶領團隊獨當一面,成為另一種身份的“馬瀧人”。邵宗宗說,“未來,我們會更專注于專業牙科醫師培養、醫療服務質量優化、患者健康知識科普教育等,力求為中國民營口腔醫療行業的發展找到更多可能性。”
國際化視野下的創新創業
“從經濟角度而言,上海的市場與目標客戶群契合;同樣重要的另一點是,從營商環境而言,上海對于社會辦醫的各項政策清晰、流程明確、制度規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創業、執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馬瀧齒科行政總監蘇雯對最初的創業印象深刻,當時還沒有建立本土團隊,為了達到高標準的醫療服務品質,馬瀧博士從歐洲帶來了不少高水平的外籍醫師和技師,“在上海,外籍醫生短期行醫許可證的辦理流程清晰,效率極高。”
邵宗宗說,“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口腔診療人次約2.5億,隨著城鎮居民整體消費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行業消費升級趨勢尤其明顯,這無疑是千億級的大市場。但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醫療行業是一個不完全由資本和企業規模、發展速度所能左右的市場,需要更多沉淀、耐心和更專業的臨床醫療技術基礎。因此,我們不能盲目追求規模化擴張,而是力求打磨優化企業的四大體系:臨床專業學科建設體系、教學醫療體系、精細財務運營管理體系和高品質患者服務體系。”
“一個葡萄牙醫生在上海的創業史,也反映了改革開放的上海在大健康領域的國際競爭綜合優勢、吸引醫療投資和創新創業的軟實力。”去年7月,上海出臺“健康服務業50條”,明確了戰略發展新方向——將鼓勵發展一批國際化、特色化、高水平的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同時將打造健康醫療服務需求的“新入口”,即健康保險。而今年剛剛出臺的《健康上海行動》中,更明確了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的目標。“馬瀧齒科在口腔領域的創新創業,實質上體現的是上海對國際化醫療的貢獻,也是中國對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需求。”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云認為,這必將為更多民營專科連鎖醫療服務產業的經營之路提供啟示與借鑒。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