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這四個月來,上海16個區共回收生活垃圾可回收物114萬噸

來源:上觀2019.11.7

摘要:目前,全市已完成兩網融合服務點12732個,中轉站170個,分揀場9個。

今天,市人大代表集中視察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類工作。代表們聽取了市商務委關于本市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情況的匯報。

市商務委朱茜表示,自7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本市已經形成可回收物資源從“點——站——場——廠”的回收利用體系,已經培育一批覆蓋可回收物主要類別的龍頭和重點處置利用企業,已經依托市綠化市容局和城投公司開發建成一套“可視、可溯、可控”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化平臺,包括可回收物資源的統計信息等。

據統計,《條例》實施以來,全市各區共回收生活垃圾可回收物114萬噸,覆蓋廢紙、廢塑料、廢玻璃、廢紡等七大類別,基本已實現回收利用。目前,本市廢舊金屬等七大類可回收物交投、處置、利用市場化運營機制逐步形成,涌現出一批綠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

本市推進兩網融合建設,落實可回收物“點、站、場”布局。目前,全市已完成兩網融合服務點12732個,中轉站170個,分揀場9個。在此基礎上,市商務委會同市綠化市容局梳理了可回收物從“服務點——中轉站——分揀場——處置廠”的路徑。市人大代表視察了秋月朗庭小區兩網融合回收點,以及田強環保公司可回收物體系建設情況。

據統計,全市16個區,經政府采購程序共確定有45家回收主體運營企業,不同品類處置利用企業有122家,分步在長三角區域。其中,本市的處置利用企業共有37家,涉及廢紙、廢玻璃、廢紡、廢塑料、廢金屬等品類可回收物的處置。

比如在長寧區試點廢玻璃回收,幫助燕龍基城市礦產基地與回收主體企業新錦華對接,將回收的廢玻璃統一運送到基地進行再生處理。據了解,處理后形成的玻璃熟料出口海外或流向玻璃制作企業用于制造日用玻璃、建筑材料等。

南橋鎮兩網融合中轉站是代表集中視察的另外一個點。奉賢區試點廢塑料回收,在南橋鎮共116個小區設立兩網融合回收點,目前每月可回收10噸左右的泡沫包裝塑料。由奉賢區統一采購泡沫減容機,分別安裝在奉賢區5個鎮垃圾處理中轉站,對泡沫包裝塑料進行減容壓縮處理,變成泡沫冷壓塊/熱熔塊,再統一運送到英科公司進行資源化利用。據悉,生產的再利用產品PS粒子、高分子材料仿木裝飾線條、建材貼腳線等裝飾類材料以及相關的成品畫框、鏡框和相框等中高檔家居裝飾類工藝品,已成功銷往120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了解到,市商務委會同市綠化市容局,以城投公司為載體,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臺,使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做到全程“可視、可溯、可控”。平臺具有數據收集、追蹤溯源和分類品質在線識別三大功能,并預留標準接口,可實現不同回收企業和末端企業的無縫接入。朱茜表示,隨著平臺應用范圍的擴大,有望依托平臺實現可回收物回收體系主體企業、數據信息和監管部門等多種“要素集成”,全程實時監管可回收物的流向、流量、流速等,可實現每5分鐘更新一次數據,為后續政府財政補貼、績效評價、稅收和產業政策制定提供可信支撐。

市商務委表示,針對當前本市可回收物處置的難點,市商務委正在與市供銷社和華東理工大學所屬校企華昌公司對接,重點推進城市綜合分揀場和廢紡處置利用基地建設,補足短板。同時,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建設,以市場化方式培育一批綠色供應鏈龍頭和重點企業,帶動回收企業上下游環節的信息暢通,實現企業市場化回收體系和兩網融合體系的無縫對接。對可以市場化外運處置的,建立進一步驗證處置企業的資質,實現長三角范圍內的聯動處置和一體化監管。

市商務委還建議,在回收分揀環節要重點發揮財政補貼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收集分揀的積極性。在回收環節則要通過稅收政策優化和增值稅鏈條完整,減輕回收企業整體稅負,鼓勵規模型企業做優做強。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