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每年研發投入上億元,上海“硬科技”企業破例獲得“科技履約貸”

來源:上觀2019.11.29

摘要:經過兩個月的多次溝通和審核流程,浦發銀行上海分行最終決定:給予矽睿科技500萬元貸款。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硬科技”也稱“硬核科技”,指的是需要長期投入、持續攻關才能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如何讓掌握這類技術的企業在上海越來越多?近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走訪了多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硬科技”企業,了解它們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企業成長過程和成長的煩惱,以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對它們的扶持。上觀新聞今起推出一組“如何培育更多的硬科技企業”系列報道,希望給讀者帶來啟發。

近日,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批“科技履約貸”審核情況,申請500萬元貸款并通過審核的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顯得頗為特殊。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黃麗宏說,矽睿科技不太符合“科技履約貸”申請條件,但是為了支持這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更快發展并申報科創板,中心破例與多家銀行溝通,最終浦發銀行決定給予矽睿科技500萬元貸款。

為國際競爭持續高研發投入

矽睿科技成立于2012年,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孵化,研發運動傳感器。“傳感器可能是唯一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半導體器件。”矽睿科技首席執行官孫臻說,運動傳感器是傳感器的一類,能通過微機械裝置采集物體運動的方向、加速度、轉動、高度等信息,將它們轉變成電信號,傳輸到專用集成電路(ASIC)芯片中,芯片會將電信號放大,再通過算法進行解析,判斷出電信號所反映的物體運動情況。

2005年前后,這種由芯片、微機械裝置等構成的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在全球興起。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流行,為MEMS傳感器打開了巨大的市場。沒有傳感器,手機轉屏也無法完成。而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的方興未艾,讓這種器件有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孫臻看來,“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除了5G通信,中國企業還要能設計、制造國際一流的傳感器。”

矽睿科技研發的六軸慣性傳感器芯片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矽睿科技近年來持續高投入,自主研發物聯網領域的“硬科技”產品。2017、2018兩個年度,公司研發經費支出都超過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超過100%,這對一家中型企業來說,負擔很重。

可否降低研發投入,減輕企業負擔?孫臻說“不行”,因為MEMS傳感器領域有三大國際巨頭——博世、意法半導體、TDK。它們體量大、研發投入高、技術積累雄厚,一家年輕的中國企業要與它們競爭,必須在研發上持續高投入,才能在較短時間內縮小差距,讓產品占據國內外市場的一席之地。

貸款審核突破“原則上”規定

這種“啃硬骨頭”的企業發展戰略,得到了資本市場青睞。去年,矽睿科技完成5.7億元B輪融資。依靠這些資金,公司在國外建立了研發團隊,收購了兩家上海企業。目前,公司已研制出包括加速度傳感器、磁傳感器、氣壓高度計、慣性傳感器在內的全套運動傳感器,獲得70余項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產品進入了消費類電子、汽車電子、制造業等行業。

除了股權投資,矽睿科技也希望獲得銀行貸款。今年6月,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在上海新微科技集團設立集成電路行業“科技金融服務站”。作為服務站管理方,新微科技集團向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推薦了矽睿科技,后者申請“科技履約貸”500萬元,用于研發和運營。

企業申請“科技履約貸”的條件包括:屬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原則上上年度銷售額1000萬—1.5億元,最近一年盈利。黃麗宏說,由于有盈利這個條件,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與銀行溝通時,她心里也沒底。中心動員銀行放貸的理由,是矽睿科技的技術水平國內領先,且屬于國家和上海大力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雖然未盈利,但今年銷售額已超過1億元。

經過兩個月的多次溝通和審核流程,浦發銀行上海分行最終決定:給予矽睿科技500萬元貸款。這家企業還進入了“科創企業上市培育庫”,將得到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與新微科技集團的聯合培育。

矽睿科技研發人員在實驗室測試芯片。

讓更多科技機構扮演“紅娘”

在新微科技集團總裁秦曦看來,科創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集成電路產業中很有代表性。“銀行對企業的信貸評估,往往以盈利狀況、現金流、可抵押物等為依據,這種傳統的客戶準入、風險控制、問責方式體系,對于輕資產、高成長特性的科創企業來說,往往并不適用。”

如今,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銀行應如何更好地支持這類企業發展?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推動銀行信貸資金有效地配置給中小微科創企業,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新微科技集團攜手上海銀行,共同發起成立了“科創金融創新實驗室”,旨在研究制訂相配套的授信評估標準,開發創新性金融產品,支持“硬科技”企業的融資和發展。這一合作模式,值得其他科技機構和銀行借鑒。

矽睿科技研發人員將芯片放置到測試儀上。

談及這個問題,孫臻認為,需要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新微科技集團這類懂科技的“紅娘”撮合,為銀行評估、篩選出適合貸款的“硬科技”企業。因此,他建議政府部門為“紅娘”搭建更大的平臺,并讓更多各個專業領域的科技機構擔任這種角色。

矽睿科技是幸運的,它孕育于中科院,獲得國有資本投資,最近又得到銀行貸款。據透露,公司計劃未來兩年內申報科創板。如何讓這種幸運降臨到更多的“硬科技”企業身上,通過科技“紅娘”撮合,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扶持輕資產、盈利少甚至虧損的企業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快速做大做強,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