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啟用后的首個春運,我們找了這幾個關鍵崗位聊了聊……

來源:上觀2020.1.22

摘要:目前衛星廳已承擔起整個浦東機場48%的航班量。

2019年9月16日正式啟用的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浦東機場衛星廳,正進入其啟用后的首個春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機場集團獲悉,連日來,浦東機場春運離港旅客漸入高峰,日均進出港旅客量高于23.5萬人次,其中衛星廳已承擔起整個浦東機場48%的航班量。

數據顯示,自1月10日春運正式開始后,目前衛星廳日均航班量超過656架次,春運前10日旅客吞吐量已逾100萬人次。不過,由于高起點規劃建設,衛星廳帶來機場運營效率、旅客體驗等質的提升,在春運中尤為凸顯。時值高峰,記者專門采訪了衛星廳中的幾個關鍵崗位。

【捷運】

一次就把站臺人全裝走

發車間隔5分鐘很從容

“地鐵”開進衛星廳?是真的。捷運是旅客往返浦東機場T1、T2航站樓與衛星廳之間的交通工具。衛星廳將城市軌道交通的鋼輪鋼軌制式列車運用于機場空側交通,這在國內外機場中尚屬首次。捷運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可達80公里/小時,單程運行時間最快為2分30秒。目前,每天6時至8時、20時至22時兩大高峰,捷運發車間隔為5分鐘。

浦東機場機電信息保障部捷運管理科經理周欣告訴記者,衛星廳啟用4個多月來,捷運的客流量已從每天日均5萬人次,增加到11萬人次,高峰時段客流超過3000人次/小時,每天運行列次平均達1025次。

不過,在春運大客流面前,捷運依舊從容。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整個浦東機場有接近一半的旅客要通過捷運前往衛星廳登機,但一趟4節編組列車進站,便能將站臺上所有旅客帶走。周欣說,衛星廳客流量是從上周末開始明顯增多,預計在小年夜前出現最高峰,日客流有望攀升至12萬人次左右,“但目前捷運的發車間隔維持在5分鐘已經足夠,若后續需要,間隔仍有壓縮空間。”

【登機橋】

混合登機橋國內、國際切換

航班靠橋率從50%升至90%

衛星廳開航迄今,整個浦東機場的航班靠橋率已從50%提升至90%,即便春運期間,依舊能確保如此高靠橋率。其秘訣,不僅在新增的90座登機橋里,更在環繞衛星廳中央核心區的35座可轉換登機橋中。

可轉換登機橋,這是怎樣的神器?浦東機場機電信息保障部客橋運行科運行主管沈越介紹,同一架飛機,進港時為國內航班,出港時或會變成國際航班。如今,飛機原地不動,就可完成國內、國際航班切換,使聯程飛行保障大為簡化,相比過去功能單一的登機橋,每年可多處理700萬人次的旅客量。

據悉,浦東機場衛星廳的登機橋位數量,超過了T1、T2兩座航站樓登機橋數量總和,包括了5個F類機位,可停靠現役最大機型A380,為三橋機位,可滿足A380三個艙門同時接靠,同時兼容所有E類機型;40個E類機位,為雙橋機位,可接靠如波音787、空客A350等;45個C類機位,為單橋機位,可接靠如波音737、空客A320等。

通過組合機位設置,衛星廳可根據航班實際需求的變化調整機位數量,增強機位安排的靈活性,“因此,即便在春運高峰,絕大多數旅客也不再需要乘坐擺渡車登機,在浦東機場的出行體驗變得更為便捷”,沈越說。

【機坪】

管制移交減少航班延誤

出港滑行平均18.9分鐘

今年春運,也是浦東機場承接機坪管制指揮工作后的首個春運。

航空器機坪運行指揮權由空管移交機場,這是民航局提高機場運行效率、減少航班延誤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浦東機場三期建設中,專門規劃建設了位于衛星廳頂層的機坪管制塔臺。2019年4月25日,浦東機場正式承接本場航空器的機坪管制指揮工作,到2019年9月16日衛星廳投運,浦東機場飛行區內包括全部機坪和聯絡道、滑行道,共計560萬平方米的位置,全部移交浦東機場飛行區管理部機坪管制室負責調度管理。這也是中國民航開展機坪管制移交以來規模最大的機場移交項目之一。

浦東機場飛行區管理部機坪管制員施納告訴記者,機坪管制移交后,機場對于落地后航班何時滑行到廊橋、地面保障團隊和設備需何時到位、公共交通和出租車等陸側交通需求如何及時配給等,能夠更為精準地把握并提供服務,效能提升明顯。“航空器從離開登機橋、跑道滑行到起飛的用時縮短,平均只需18.9分鐘;而進港過程更短,從航空器落地到靠橋,僅14分鐘左右。”

【商業】

機場帶動“老字號”出口

零售餐飲保障到最后旅客

整個浦東機場的主樓+衛星廳,樓內商業總面積約6.6萬平方米,其中衛星廳商業面積約2.8萬平方米。由于春運期間機場運行“人多不慢”,旅客得以更悠閑地在機場體驗“上海購物”。

據悉,衛星廳啟用前,浦東機場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符合旅客消費需求的零售餐飲品牌,浦東機場商業布局得以進一步優化。浦東機場商業經營分公司商業監管科黨支部書記馬喆告訴記者,目前,在浦東機場經營的商業零售餐飲店鋪有434家,其中主樓298家,衛星廳136家,引進老字號品牌21個,包括西區老大房、第一食品、雷允上、同仁堂等。上海市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杏花樓餐飲集團旗下新雅茶室、老正興、德興館三大老字號餐飲品牌也首次進入浦東機場,且承諾與市內對標店同城同質同價。

“登機前帶點上海老字號,正成為衛星廳的新時尚”,馬喆說。比如“西區老大房”,春運期間推出鮮肉月餅“買十送二”活動。大量旅客在登機前爭相購買老字號年貨,也帶動了上海老字號通過“人肉”方式實現出口。

這個春運,浦東機場另一項暖心之舉在于,機場共有20家店鋪實現24小時營業,有32家店鋪營業至本區域航班結束,以確保在航班正常運行時至少有一家商業零售便利店或一家餐飲店鋪為出行旅客提供托底保障。

【食堂】

首家機坪控制區內的餐廳

旅客順暢抵離也與它有關?

這家衛星廳職工食堂,實在太特殊了。它是全國機場中首家設在機坪控制區內的職工餐廳。

為何要在禁區內設食堂?旨在解決機坪保障人員和其他駐場單位吃飯難。衛星廳與航站樓主樓直線距離1.5公里,機坪人員要去主樓食堂吃飯,須乘坐捷運,再加上吃飯時間,緊趕慢趕,一個來回在50分鐘左右,一要跟乘坐捷運的乘客“搶車廂”,二可能降低機坪運營保障的效率。

浦東機場職工食堂管理科副經理周杰告訴記者,職工訴求被提出后,機場集團啃下“硬骨頭”,最終促成衛星廳職工食堂在去年7月11日開業。由于禁區內嚴禁使用明火,食堂后廚配備全電廚房設備,菜品一律用電烹飪;所有食品原材料,均經歷各道安檢;食堂內的烹飪用具,須在公安備案,使用和放回原處都有臺賬記錄。

這個食堂每天都被高度需要——食堂現可容納380人同時就餐,日均就餐人數達1600人次。食堂每天都為職工供應物美價廉的本幫、川菜、特色小吃等各式菜肴30余款。機場春運中的高效服務也蘊藏于該食堂菜品的變化中。周杰說:“考慮到春運繁忙,我們特地推出品類齊全、營養豐富的暖心蓋澆飯,這樣一來,機坪工作人員便能省下點餐時間,吃飯問題速戰速決。同時,在零度以下天氣,食堂將免費為職工提供姜茶。只有讓春運期間堅守崗位的職工及時感受到溫暖,他們才有更好的心情和體力,全力以赴保障旅客的便利出行。”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