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日產200噸,疫情當前,這家公司如何保障上海蔬果種植?
來源:上觀2020.2.17

立春已過,春耕已經開始,而疫情防控也進入了關鍵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障肥料生產,以供給各地春耕使用?近日來,位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書院鎮新港工業園的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各方幫助下解決了這一難題。
“我們有最多40名生產人員,大都來自外省市。受疫情影響,返滬的人不多,還要居家隔離,上生產線的只有5個人。”芳甸生物銷售總監李凱說,“我們研制的特種肥料直供浦東、崇明等多個種植基地,通過經銷商售賣的對象則遍布全國。為保障春耕生產,我們的肥料產量必須跟上。”
生產人員似乎不夠,但芳甸生物自2月12日正式復工以來,日產200噸肥料,基本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如何做到?走進生產空間,記者看到一臺巨大的設備正隆隆作響,而它正是解決難題的關鍵鑰匙之一。
“這是公司新采購的設備,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生產模式。”李凱說,“我們的生產人員都不用加班,5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就能達到200噸的產量——這在整個行業內都堪稱最高效率。”
生產人員雖不多,加上行政、銷售等人員,公司也有數十人復工。對芳甸生物而言,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同樣重要。早在復工前一周,公司就安排了詳細的疫情防控工作預案,并準備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供員工使用。
車間操作工熊師傅告訴記者,每天進公司前,必須先測溫,進公司后,除了吃飯時間,必須戴好口罩。午餐時間,記者隨熊師傅來到食堂,見員工一人一桌各自就餐,排隊取餐的人也未摘下口罩,間隔一米以上。整個食堂除了咀嚼、吞咽的輕聲外,安靜得讓人有些不適應。熊師傅解釋,公司規定,就餐時不許說話,以盡可能地減少飛沫產生。
“吃飯不讓聊天,聽起來有點不近人情。但特殊時期,大家都能理解。有什么話,戴上口罩再說。”李凱告訴記者,食堂空間不夠,但為堅持一人一桌,公司還實行分批用餐制,“現在是十一點半,一樓、兩樓的同事們先來吃飯。”
此外,公司每天對所有辦公區域、廠區進行至少三次的全面消毒,保證員工有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還專門騰出場地,設置了隔離觀察室,一旦有員工身體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送往隔離間,等待專業醫護人員進行診斷并接受相應治療。
對于從外地返滬的員工,公司額外租了4套房作為宿舍,并提供生活必需品,讓員工在獨立的環境中安心隔離;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還按照重點、非重點地區分別隔離。
新片區管委會與書院鎮也為芳甸生物提供了不少幫助。書院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鎮里為轄區內企業免費提供額溫槍等防疫物資,并提供防疫制度、相關知識宣傳培訓。芳甸生物相關負責人楊春輝告訴記者,復工后,書院鎮派專人定期提供咨詢,解決企業難題。
臨港新片區地域廣,一些員工騎車上班走大路需繞很遠的路。平時,這些員工選擇穿過幾個社區,走近路上班,節省不少時間。近日來,各個社區都實行封閉式管理,進出需要出入證。書院鎮協調各個社區,共享人員信息,讓芳甸生物的員工上班方便了不少。
上周,臨港新片區發布《臨港新片區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6條。幾日來,楊春輝都在研究其中內容。而管委會主動踏前一步,上門告知申請渠道開啟,并提供咨詢指導。
他高興地說,公司能申請的內容不少,包括補貼減免租金、保障資金流動、支持網上培訓等,“這些都是最實實在在的支持,對我們企業而言是一陣有力的強心劑。”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