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用品離不開上海這個支柱產業,又有外企投84億元在滬建新廠
來源:上觀2020.2.24

2月24日,全球化工巨頭英威達宣布,正有序推進位于上海市化學工業區(SCIP,以下簡稱上海化工區)的己二腈(ADN)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超過人民幣84億元(12億美元),預計年產己二腈40萬噸。
據英偉達介紹,今年1月,該項目已通過環境影響評價(EIA)和安全預評價(SA);目前,詳細設計和設備采購工作進展順利,工藝設備采購訂單已經完成90%。項目計劃于今年開始施工,2022年投產。英威達亞太區中間體業務副總裁李凱(Kyle Redinger)說:“英威達對中國市場的增長充滿信心,將持續推進我們在上海化工區的投資項目。”
在上海,不僅英威達的投資項目正常推進,其余化工企業也摩拳擦掌。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作為上海六大支柱產業之一,行業中不少企業是防疫物資原材料的生產商,在疫情發生后就開足馬力保生產;隨著各行各業全面復工,這些企業其他產品的生產能力、新建項目也逐步恢復正常,為城市經濟穩定增長添勁助力。
防疫物資原材料,有保障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是跨國聚合物生產企業科思創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基地里有11座工廠,生產聚碳酸酯、聚氨酯原材料以及涂料原材料。其中,聚碳酸酯可用于制造護目鏡、測溫熱像儀等防疫用品的生產,所以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被列入此次“上海市防疫物資重點企業”名錄,在疫情發生后迅速增加了相關產品的產能。
“根據我們行業特點及生產計劃,春節期間我們的一體化基地一直連續生產。所以抗擊疫情需要科思創時, 我們及時反應,傾盡所能。”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說,疫情發生后,科思創協調下游生產商,向全國各地“抗疫”的一線機構緊急捐贈了使用自產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15萬副護目鏡及2000個體溫計。還完成一個來自海康威視的緊急訂單:海康威視生產的測溫熱像儀作為防疫急需物資,需要用到科思創的聚碳酸酯和熱塑性聚氨酯材料。“通過與物流供應商迅速配合,第一批材料從收到信息到送抵海康威視的工廠,只用了28小時。”雷煥麗說,自2月10日以來,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更是從春節模式轉為正常生產模式。
無獨有偶,在贏創特種化學(上海)有限公司的產品線中,異佛爾酮是消毒劑的重要原料。疫情發生后,下游消毒劑生產企業的需求很大。贏創在整個春節假期中都開足馬力,異佛爾酮的產能與疫情發生前保持一致。
在上海,像科思創、贏創等堅持生產的化工企業不在少數。上海化工區是上海化工企業的“大本營”,園區里有10余家企業與防疫物資原材料相關,疫情發生后,沒有一家落下。
據上海化工區管委會介紹,為保障防疫物資原料增能擴產,園區緊急為賽科、科思創、華誼新材料、羅姆等企業開具了正常生產證明,為漢高、贏創、巴斯夫涂料、舒馳、森韋得等公司提前復工開辟了“綠色通道”。目前,區內98%的工業企業已順利復工復產,一邊為防疫物資提供原材料,一邊加大其他產品線的生產能力。預計到2月下旬,園區企業可實現100%復工復產。
既有“一企一策”,又有解決方案儲備
非常時期,化工企業的生產也并非一帆風順。
贏創上海公司總經理陳金秋給記者講了個故事:生產異佛爾酮的主要原材料是丙酮,來自上海化工區的相鄰企業,但其余配料需要從長三角其他省市的合作企業采購。由于大部分地區為防控疫情對省際物流有限制,即便贏創派出車輛去提貨,也沒法通行。好在《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為贏創贏得了時間。
“我們將采購物流遇到的問題告訴上海化工區管委會后,管委會立刻協調相關部門,為贏創開了一張證明,表示這是防疫物資產業鏈企業。帶著這張證明,我們順利地獲得了省際物流的通行證,從長三角的合作伙伴處采購到了生產異佛爾酮的配料。”陳金秋說。
他覺得,化工企業的復工復產速度與上海市對企業生產的支持分不開,“疫情發生后,上海市政府出臺了28條政策扶持企業、上海交通部門推出了‘長三角貨運通’等便利措施、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第一時間幫助我們協調了物流倉儲人員的到崗問題……這對我們支持抗疫和正常生產都是很大的支持。”
科思創在復工復產中,也遇到過問題。科思創的業務開展涉及自身及多家上下游企業上千名物流操作人員和司機,公司的物流和安全部門需要收集核查這些人員的健康申明,為他們辦理非常時期的園區和工廠準入證,工作量巨大。但在化工區管委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相關核查工作開展得很順利,上千名關聯工作人員很快得到準入許可,實現了科思創基地持續生產運作和運輸暢通。
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經發處負責人陳震說,化工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問題有個性也有共性,所以園區管委會在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服務的同時,也梳理了共性問題,提前儲備了解決方案,使得企業一遇到問題,就有答復。
比如,化工企業上下游關聯度較高,企業跨省采購原材料的需求比較多,所以園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準備了生產資質證明等文件,為企業暢通物流。
再比如,上海化工區所在地與浙江平湖、嘉善比鄰,園區內很多企業員工每天往返滬浙兩地上班,如果按照目前的防疫規定,這些員工在滬浙兩地都會被要求隔離14天。對此,園區管委會與上海金山、浙江平湖、嘉善溝通,為園區企業跨省通勤員工準備了通行證。
相關化工企業說,疫情發生后,國家和上海都陸續出臺了不少企業扶持政策,上海化工區通過視頻會議、微信公眾號、企業代表微信群等方式,進行政策宣傳。當企業遇到困難時,通過微信群就能聯系到園區管委會,獲得支持。
在中國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在上海,除了英威達,很多跨國化工公司都有投資項目。雖然疫情發生給2020年帶來一個不一樣的開頭,但這些巨頭都表示,在中國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
去年9月,德國化工巨頭朗盛與上海化工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建設綜合生產基地預留了土地,還計劃在上海建立亞太區應用開發中心。朗盛亞太區總裁錢明誠說,2020年是朗盛的關鍵之年。這些計劃對于朗盛拓展中國及亞洲市場非常重要,朗盛希望今年能逐步推進公司各項戰略計劃順利實施,繼續為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質、綠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并切實履行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我們堅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必將戰勝疫情。”
雷煥麗說:“2020年對企業發展而言充滿挑戰,但我們看到中國各地政府都在通過各種舉措控制疫情,相信困難是暫時的。科思創對中國的投資是長期的,也看到市場對高科技塑料的長期需求,所以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不會改變。”
陳金秋覺得,企業在上海發展有信心,既與上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業的吸引力增強有關,又與上海立足實際、穩扎穩打的務實態度有關。在上海化工區,能深深感受到“復工復產”與“防控疫情”并重。贏創內部針對疫情發展建立了應對預案,“但有的處置方式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完成的,比如萬一某家工廠出現疑似病例,還需要整個園區聯動處置。對此,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的反應速度很快,將企業自身的應急預案與園區的應急預案銜接,未雨綢繆。”
陳金秋認為,不論從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合度,還是園區就企業發展提供的“一企一策”支持,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周到細致,以上海化工區為代表的上海“店小二”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堅定了贏創在中國的發展信心。
自復工以來,巴斯夫大中華區所有基地及辦公室實現了安全、平穩運行。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長柯迪文博說:“中國政府采取了果斷而有力的措施來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我們堅定不移地與在中國的員工、客戶、社區以及所有相關方站在一起,相信終將贏得這場病毒防疫戰。”
陳震透露說,在推動上海化工產業聚焦高端發展上,即便疫情發生,上海化工區也沒有按下“暫停鍵”,“雖然外出招商、企業來訪暫緩,但園區招商引資工作仍在進行。以賽科配套項目為契機,主動對接北歐化工、英力士、沙索等,以商促商,吸引項目落戶。我們還與國際咨詢機構、外國在滬理事機構、商會等第三方機構合作,拓展項目洽談渠道,推動高端化工項目向化工區集聚。”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