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家健身房暫時閉館,轉線上健身能突圍嗎?且看這家健身公司如何戰疫
來源:上觀2020.2.27

正經歷寒冬的健身行業去年就進入洗牌期,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行業的優勝劣汰加速。
疫情圍城,對健身行業來說,似乎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線下健身店紛紛關停。很多健身會員心里在擔憂:我的健身房可不要倒閉啊!
一方面,巨大的線上健身需求又被催生,一些教練開始嘗試當起健身網紅。直播、線上視頻課流量暴漲,千萬人在線同時健身,只要想動,客廳隨時變健身房,甚至有不少人把各種線上健身課程練了個遍。
“很多線下健身房生存困難。”樂刻運動CEO韓偉說,為應對疫情,樂刻從大年初二開始嘗試走線上直播、視頻等模式。
從線下轉線上,能否完成行業自救?疫情之后,線上模式會成為主流還是曇花一現?
線下健身房涼涼
疫情之下,健身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以樂刻為例,全國布局的500家線下門店疫情期間全部暫停營業。
這些天來,韓偉和他的團隊幾乎無休,跑步、打羽毛球等運動全部取消,一心撲在疫情應對上。“疫情之下,樂刻的線下營收是減少的,而成本依然沒變,同時還要面臨用戶留存、再激活等問題,這些都是挑戰。”韓偉說。
2月17日,樂刻位于杭州的總部已經復工,員工分批到崗,高管也在做各種預案,線下門店雖然沒開,店長們已在奔忙線下業務的梳理,以及推廣課程。
事實上,樂刻很早就作出疫情判斷,1月16日,全國各門店的洗手液、口罩、消毒水等預防措施已經做好。1月23日武漢封城,樂刻把年會也取消了。
疫情使得健身公司經受了不同程度的考驗。傳統健身房因為實施預付費方式,可能手頭的現金相對要多,但會遇到消費者糾紛問題。相比之下,樂刻等互聯網零售化經營模式的品牌在現金數上不占優勢。“我們沒有預付費機制,會員買的都是月卡,不存在消費者糾紛等問題。雖然財務模型相對健康,但我們的現金數確實相對弱很多。”
不過,韓偉對前景持樂觀態度,至少到現在,疫情對于樂刻的“沖擊”還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過去五年,公司打造的“無推銷平臺化管理”新模式帶來了相對充足、健康的資金流。去年樂刻的經營也還不錯,線下利潤超過酒旅和商貿。
“賬上有錢”讓他們抗疫的底氣相對足了些。“比起電影院、大浴場等,健身房還不是最悲催的,可能好于電影院,和KTV差不多。”韓偉說。
線上火爆,但后面環節打通了嗎
線下涼涼,不少健身品牌瞄向線上。
據公開數據顯示,健身品牌Keep聯合每日瑜伽、Lululemon等10余家品牌推出的全網聯盟運動直播進行時活動,累計參與人數突破5600萬,每日參與人數平均提升145%。
樂刻也不例外。
“我們在大年初二就在‘快手上線課程了。”韓偉說,樂刻運動發起“共克時艱,宅家也愛做運動”全網公益話題,發動全平臺8000+教練和國際國內優秀教練群體一起線上“教學”,輸出簡單有效的宅家運動教程或健身知識問答,并推出網上宅家訓練營。
網上流量成績單也很亮眼:在快手上,1月28日上線“宅家也愛做運動”話題,截至2月26日,點擊達2億,上傳視頻7142條;抖音2月3日上線“宅家運動會”話題,截至2月26日點擊達15億,上傳視頻56000條;樂刻運動的團課直播截至2月26日為止,20天直播,全平臺觀看量突破600萬。
“線上課程給健身行業帶來一線生機,但絕大多數企業的線上運作,目前還停留在客戶維護、品牌宣傳階段。”韓偉表示,營銷和銷售是兩個概念,營銷要轉變成真正的銷售還需要時間
他強調了“閉環“的概念,不是你轉到線上,就可以戰勝”淘寶“了,如果后面一系列的環節都沒打通,依然沒有營收,這會成為一種有效的引流宣傳手段,而不會是主流服務模式和有效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春節期間樂刻運動所有的團課直播都是免費的,他們和政府以及各個平臺合作,主打“公益”課程,倡導更多人在家里健身運動對抗疫情。
記者了解到,網上健身目前處于“吸粉”階段。除了超級猩猩和輕重健身等少數品牌推出了付費產品以外,大部分健身品牌的線上渠道都不設費用,多數都是在過渡時期以維護客戶關系為目的,不設置拉新引流和創造收入的功能。
“既做流量,又賺錢,這還不成立,這個鏈條不是一夜之間就起來的。” 韓偉說,這里面有路徑的選擇差異,如果在抖音上做直播,會產生很大的流量,但很少產生營收。而在有些直播平臺上線,流量雖然小,但因為是和微信打通的,可以把流量導到自己的平臺上帶貨。
“我們選擇了前者,放棄了賺錢,這個路徑很清晰:1.0獲流量,2.0走出商業閉環,然后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算是網上健身做得最好的了。”韓偉說,美國用了5-8年才讓消費者接受線上健身,中國這個過程不會更短,不會變成3個月或5個月了。
但眼下疫情的確是個契機。這背后也是各個健身品牌的一場資源爭奪戰——影響力越大,流量越多,意味著對消費者的宣傳力度就越強,那么疫情過后,線下門店客戶的重新激活甚至是新客戶的增長,就會更理想。
“疫情把用戶的線上需求充分激發出來,線上健身讓用戶市場下沉得更廣。”但韓偉表示,疫情結束后,線上部分不會成為主流的健身服務形式,而更可能成為線下服務的補充或是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服務方式。比如,原來每個月來線下上6次課,可能會變成2節線上課、4節線下課的新形式。
公司如何自救,行業如何洗牌
這場疫情,讓原本就在洗牌期的國內健身行業雪上加霜。
這兩年健身行業集中爆發倒閉、跑路事件。統計顯示,2018年共有3099家健身房關閉,關閉率為4.36%,成立一年內關閉的健身房則高達528家。2019年,國內最早的連鎖房浩沙健身突然倒下。這家有著20年歷史、160家門店、30萬會員的健身品牌,在3個月內幾乎關閉或轉讓了全部門店。
本就是“寒冬”,疫情讓局勢變得更加嚴峻復雜,事實上,目前,健身公司更多關心的是“自救”,努力熬過這場疫情。
不少健身行業已傳出減員70%,賠償部分工資。部分健身企業高管教練一起減薪共渡難關。而一些公司開始做新的布局,比如傳統健身公司一兆韋德、威爾士等也開始嘗試開設線下直播課程,以團操為主。
教練也在謀求“自救”和轉型。疫情之下,除了健身公司本身,教練是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他們大多數不是公司全職員工,疫情來了,很多教練斷炊,即使有一兩千元底薪,也只是杯水車薪。
樂刻對此有幾個方案,一個是培訓,給教練開免費課程,原先沒有時間學習,現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在線免費學習相關知識。另外線上健身平臺也給部分教練提供了收入來源。用戶買一節課可以抵網上兩節課,“這讓教練有了一定收入”。
這些暫時不產生營收的項目都在為后勢“搶跑道”。疫情拉低了用戶教育成本,線上的探索帶來了老用戶互動與新用戶獲客,品牌塑造和長期價值的好機會,會清晰地反映在疫情結束后品牌表現出的“后勁”上。這場疫情讓以前很多不關注甚至抗拒線上的經營者,開始意識到線上的重要性。
更多人看到的是未來的機遇。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健身行業可能更加艱難。但是從長遠來看,將迎來大利好。一方面,對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健身行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疫情也讓人們看到健身的重要性。
“樂刻今后會有更多線上的業務,線下加線上兩個輪子去跑會更穩一些。”韓偉說,長遠來看,健身行業一定是向上的。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