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響警報急剎車后,這家5萬員工的制造龍頭,何以自信保持“兩位數增長”?
來源:上觀2020.3.2

復工第三周的一天,四川中路總部辦公室里,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鄭建華忙著分析疫情影響和復工情況。
幾分鐘后他面對記者,隔著口罩,透露最新評估的結果:“一季度受到影響,預計拖累全年營業收入7至8個百分點,但我們認為,2020年集團營業收入還是能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這家擁有5萬員工、業務遍布國內外的制造巨頭,過去兩年營收增長超過過去12年之和,去年新接訂單1900多億元。
逆勢上揚的關鍵時期,遭遇疫情沖擊,而如今,上海電氣得出“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判斷,發展勢頭何以不變,信心又從何而來?
上海發電機廠線圈自動成型機正在進行調模中,自動化智能設備的應用徹底改觀了員工群體作業的現狀 攝影:姚琪
緊急剎車
新年前,上海電氣上上下下正在品嘗改革帶來的甜頭。
過去一年里,企業整體凈利潤逆勢增長18.3%,按照國資委利潤考核標準,超額部分利潤還有8.7億元。年前,上海電氣按改革方案,在超額利潤中拿出8400萬元獎勵旗下各家企業貢獻團隊。
“小年夜前一天,大家都想著開開心心過年,有的企業還準備春節加班再拼一把。沒想到,警報就在我們身邊拉響。”上海電氣安全環保部部長劉國平說。
1月22日,上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剛剛開始出現。上海電氣一早接到通知,企業一名員工在北京被確診。該員工1月12日由武漢出差回滬,次日在上海公司工作后又去往北京出差。
“吃午飯時,董事長喊我們過去,要聽聽意見。”企業高管說,當時大家還只是在新聞上看武漢疫情,沒想到已經到了身邊。
當時企業沒有防護物資,人員密集工作,食堂吃飯成群結隊,放眼看去,風險隨處可見。大家都覺得暫時沒有其他辦法,最后鄭建華拍板:全線停工,提前放假。各地員工盡量居家休息,湖北出差員工暫不返回。
全國各地5萬人,怎么在最短時間內停下來?上海電氣當天就通過總部、產業集團、300多家子公司的三級網絡,層層下發通知。一些企業當天就放假了,一些員工第二天到公司,馬上傳達,趕在午飯前就地解散。
春節假期延長消息宣布之前,集團總部就做出規定:任何下屬公司春節要加班,都要經過集團一把手批準。
上海電氣旗下海立集團生產空調壓縮機,向來是上半年拼命、下半年淡季,春節加班是慣例。海立負責人提出申請,沒有得到批準。
上重公司經營困難,年前拿到國家特殊戰略項目,全廠特別珍惜機會,正在沖刺奮戰。“爐子開了,沒法關。”經營者向集團爭取不停工,得到答復是寧可承受損失,不能冒險。
但也有一批企業的春節加班得到批準,上海電氣涉及的發電、污水處理、醫療設備安裝調試、電梯維保、軌道交通運維等城市保障項目持續運作。即使在武漢,運維人員也一直工作到軌交暫停前,電梯維保人員始終堅守。
“我們都感覺到,董事長其實很痛苦。”一位上海電氣高管對記者說,疫情就像是高速行駛時踩下的急剎車,管理層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濟和防控間的選擇題。“但現在回想,好在爭取了兩天時間,那是企業防控最脆弱、5萬員工安全風險最大的兩天。”
如履薄冰
目前,上海電氣整體復工率已經達到96%,生產性企業員工到崗率超過80%。復盤時,企業管理層均認為,節前讓5萬人及時停下來,是如今順利復工復產、找回發展勢頭的基礎。
上海發電機廠百萬級千瓦發電機前,現場工程師正在進行轉軸校調 攝影 劉強
除首位在北京確診的員工外,當時和他一同回滬的一位員工也出現疑似癥狀,但在隔離完成后得到了排除。 另外,湖北分公司的600多人中,有一位武漢本地員工在當地確診。
除了上述三人,上海電氣旗下員工經過嚴密防控和嚴格檢查,截至目前再無新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出現。
從停下來的第一天開始,企業便以另一種方式緊鑼密鼓運作。董事長、總裁牽頭,20人左右的疫情防控小組馬上成立,天天視頻會議,利用停工的機會,謀劃后續預案。物資怎么籌集、人員怎么分批隔離、規范怎么制定……所有事情都敲實在細節上。
這幾年建立起的采購中心發揮了優勢,全集團一個口子出資購買防疫物資,增強議價和資源統籌能力,復工前統一發放到下屬所有企業。
“開始我們買性價比最高的口罩,下了幾百萬只的訂單,感覺挺樂觀。”上海電氣采購負責人介紹,隨后壞消息不斷傳來,各處訂單被取消,只能不計成本,買來的口罩也是五花八門,至今什么款式的都有。復工前,上海電氣終于為所有下屬企業備足一個月的口罩量。
“心里最慌的時候,是復工前的晚上,比1月22日發現確診病例時還緊張。”劉國平坦言,“我甚至跟屬下的同事說,說不定疑似、確診可能會冒出來,可能會管不住。”
如履薄冰的心態,一個個千人大廠的防控壓力,讓企業把任何措施都做得更細一些。復工初期,防控工作組分析認為公共交通是最大風險點,于是采用公司班車、私家車拼車的方法接駁員工,對居住偏遠的人,還撥出一批管理層的公車和接待用的商務車。
每個工廠門口測溫點邊上,特設獨立場所。一旦員工體溫超過37.3℃,就在獨立場所內冷靜10分鐘再測,如果仍發燒則立即通知疾控中心。“我們不光要管廠里安全,也要對社會負責,不能讓他自行回家。”工廠管理人員說。
“抗疫特殊時期,我們提升了應對復雜突發事件的能力。”鄭建華表示,大型制造企業天然注重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倒逼企業將現場管理的精細化做到極致;疫情期間,企業還進一步建立線上體系,包括信息溝通和業務網課,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找回勢頭
越是如履薄冰地防控,龐大的制造機器越能穩定地轉起來。
最近,上海電氣旗下工廠里,一臺臺口罩生產設備陸續出廠,運抵合作伙伴的生產現場。
春節過后,全國各地口罩機缺貨,訂單排到3月份,核心零部件更是難求。雖然口罩生產的廠家眾多,但產能仍存在瓶頸。當制造巨頭以特殊方式全力運作起來,驚人優勢開始顯現。“10臺口罩機已經到位,這個月可以下線50臺。”鄭建華介紹。
“我們將整個集團變成了流水線,用流水線的方式,造口罩生產流水線。”
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總裁賈廷綱解釋這句有些繞口的話:上海電氣旗下五家企業協同作戰。研發、加工、組裝、安裝、調試,1000多人參與,多臺機床一起開動。這是企業從未嘗試過的生產方式。
“口罩機有1400多個零件,市場上缺貨,就全部自己干。”賈廷綱介紹,企業“殺雞用牛刀”,甚至用加工精密磨床和核電堆內構件的特種機床,生產口罩機的核心零部件。
這樣的高成本生產方式,不符合現代工業分工合作模式。但在特殊時期,卻是一次對企業研發制造能力、資源統籌能力的實戰演練。“困難條件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海電氣經營者表示。
當然,樣樣自己干,不可持續。全國各地供應商收到了上海電氣復工消息后,眾多中小企業經營者吃下了定心丸。
“我們一方面為供應商提供各方面支持,一方面也對他們提出要求。”鄭建華介紹,上海電氣通過靈活檢驗、提高獎勵等方式支持供應商復工,同時也以供應商特殊時期的供貨表現,作為將來合作的基礎。“要創造條件,推著中小企業動起來,不能讓他們在等待中垮掉。”
雙管齊下,上海電氣的全國供應體系已經有效恢復。作為橫跨眾多領域的裝備制造商,企業又及時保障了各地終端客戶的需求。復工以來,上海電氣國內外多個重點項目完成重要節點;新項目完成網上簽約;最近還以自主研發的超大容量高速電機產品,打破國外壟斷。
“現在仍是困難最大、成本最高的時候,但我認為企業發展的勢頭沒有變,人的拼勁沒有變。”鄭建華對記者表示,此前企業通過改革激發的活力,是當前危機下的支撐動力。“今年上海電氣還將加大激勵力度,不會因疫情影響中斷改革步伐。要靠更強有力的改革,釋放活力,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