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全家、7-11…上海的便利店疫情期間不打烊,背后誰在支撐

來源:上觀2020.3.25

摘要:“我剛來到中國時,這里長期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是2016年起,中國市場的貨代、進出口和第三方物流格局都發生巨大變化,這也促使我們不斷進步,找到新的發展點。”

駐守虹橋機場兩個多星期,長寧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黃冬生發現,長寧區內不少日資企業在過去兩周都加快了復產復工步伐。“3月15日出現了一波日籍人員抵滬的小高峰,當天從虹橋機場返滬的重點國家人員中有48位是日本居民。”

作為長寧區虹橋機場駐點人員的總調度,從上海啟動機場人員轉運第二周開始,他和同事們就注意到,持工作簽證回滬的日籍人士數量有明顯增長。“有些企業先派1人回上海打前站,第二周就把員工都調派回來,甚至連有大巴集中接送他們都知道,說明已經把上海的防疫、通關流程掌握得很清楚,登記的時候也很配合我們的工作。”

目前,長寧區總部企業中日資企業占比達到40%。疫情期間,區商務委等部門已接連為亞瑟士(中國)商貿有限公司、日奔紙張等協調相關的總部企業認定,為住友精化、永旺永樂、日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分別解決了升級投資性企業、辦公場地裝修、員工跨省通勤等各類難題。

其中,因疫情面臨物流通關等影響的日立物流(中國)有限公司在長寧區的幫助和引導下,不僅克服了多重經營難題,公司黨支部還積極參與臨空園區的疫情防控,保持公司業務的運轉流暢。日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木宏明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分享了疫情期間這家日本企業與上海人民一同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經歷。

虹橋臨空經濟園區


便利店365天無休,我們也不能休息

“去過全家便利店嗎?上海63%的全家門店,冰柜里的商品都是我們負責配送的。”采訪一開始,高木宏明的介紹就讓人立即對日立物流的業務領域有了直觀感受。

成立于1950年的日立物流目前是日本規模前五的綜合物流公司。2019年,日立物流(中國)實現了9.93億元的營收,是長寧區千萬級的稅收企業。為上海全家便利店提供的低溫商品冷鏈物流服務,其實只是公司在華業務中的冰山一角。但在疫情期間,由于上海的便利店幾乎都堅持營業為百姓提供民生保障,相對應的物流配套也因此不能“斷檔”。

“便利店配送利潤并不高,但物流成本和運輸要求卻很嚴格,遇上疫情員工們就更加辛苦。”高木宏明所說的“辛苦”有多個方面。

目前,公司位于浦東、奉賢的倉庫覆蓋了上海10個行政區近950家全家門店。位于浦東的低溫冷庫面積達620平方米,需常年保持零下18℃的低溫。另一座1900平方米的普通冷庫,也要保持2至6℃的室溫。工作人員需要時刻監管貨品進出,即便身穿防寒服,動輒2個小時一班的工作強度仍舊非常辛苦。

疫情期間,部分員工留守老家暫時無法回滬,加之春節本就是物流企業人員流動較大的時段,今年日立物流位于浦東、奉賢兩地的倉庫總人數只有不到40人,卻仍要承擔每天10-15萬件貨品的配送工作。“我們答應了對方要保證貨品準時抵達,既然便利店不休息,我們的倉庫也要全年無休。”

高木宏明表示,像7-11、全家便利店這樣的客戶,在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為市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作為物流企業能一同參與貨品的充足供應,也是為抗擊疫情出力。但特殊時期,企業保持物流暢通也遇到了重重困難。首當其沖的是疫情初期,口罩、耳溫槍等防疫物資不足。緊接著,由于航班相繼取消,確保貨品運輸的艙位就變得非常困難。此外,便利店的貨量需求較疫情發生前有大幅下降,物流企業的利潤無法保證。

2月7日,長寧區商務委緊急為一批企業打通了物資渠道,日立物流成功采購到50瓶免洗洗手液和40升消毒酒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臨空園區黨群中心的黨員干部在春節期間放棄休假,為園區內繼續防疫物資的企業積極尋找貨源,最終為日立物流成功采購100公斤84消毒液和一批N95口罩,保障企業關鍵物流環節不受影響、不降低標準。

“得到了長寧區和臨空園區的幫助,我們企業也要履行好社會責任。”日立物流(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一山介紹,疫情期間,企業組織黨員志愿者們參與園區的樓宇防疫工作,還積極利用自身的物流優勢,幫助臨空園區黨委找到了將消毒物資順利運輸到武漢的渠道。

高木宏明在上海辦公室


把企業的事都當做“分內事”

日立物流的主要業務涵蓋國際貨代、國內貨代、第三方物流以及物流軟件研發等領域。其中,涉及倉儲及配套服務、貨物及設備的搬運、貨物包裝、簡單加工及相關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是公司強項。在中國,包括恩斯克、尤妮佳、資生堂等知名企業均有很大一部分貨品由日立物流負責運輸配送。

疫情期間,日立高新公司所生產的一種血液分析儀成為治療新冠肺炎急需的一項醫療設備,日立物流(中國)負責配送血液分析儀所需的一項關鍵藥品。以往,這一藥品在全國有多個生產工廠。但疫情來臨使得國內工廠暫時停產,全國的物流渠道也受到影響。最終,日立高新決定從日本直接進口這一藥物,由日立物流承擔海關通關、檢驗檢疫和國內配送事項,防止因藥品配送不及時造成血液分析無法完成的窘況。

企業也遇到過一時難以解決的物流缺口。2月10日,上海第一批企業開始集中復工,日立物流是其中之一。但此時,臨近的江蘇昆山還未完全復工,公司位于昆山高新區的倉庫無法順利出貨。張一山介紹,位于昆山市玉山鎮的倉庫主要從事日用品貨物的進出,此前無需在當地進行工商注冊。但倉庫復工需要向當地政府部門同時提交書面和網上申請,沒有注冊就意味著無法獲得復工批準。

情急之下,企業一方面及時向昆山提交了注冊申請,同時在3月4日長寧區商務委走訪企業時,“壯膽”向區商務委副主任趙睛講述了這個并非是長寧區“分內事”的難題。

“沒問題,把倉庫具體情況提供給我們,我們想辦法與昆山協調溝通,看看能不能幫到你們。”出乎張一山的意料,長寧區商務委主動表示,愿意出面與昆山當地部門溝通。而就在商務委一行離開后不久,昆山高新區經濟技術發展局相關負責人打來電話,請企業負責人員帶好企業公章前往辦理復工。位于昆山的倉庫最終在3月5日順利恢復營業。

“雖然不是‘分內事’,但政府部門的回應態度非常積極,從企業長期經營的角度來看,政府這樣的態度和服務熱忱讓我們很受鼓舞。”張一山說。


放眼整個長三角和中國更遠的地方

高木宏明辦公室內的兩幅中國地圖

截至目前,日立物流(中國)582名員工均已復工。其中13名日籍員工分布在公司管理層以及財務、營業、物流技術、信息系統研發等多個崗位。

高木宏明的辦公室里,常年懸掛著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和一幅立體的中國地形圖。記者采訪時,他會對照著墻上的地圖,逐一尋找蘇州、無錫、寧波等公司物流倉庫的所在地,還主動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在廣州、常熟、杭州、合肥、南京、蕪湖等地拓展物流倉儲,將業務重點擴展至整個長三角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這一在中國發展的巨大信心,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疫情期間上海給與企業的服務。“上海的政府部門說要當‘店小二’,我們的確感受到了‘店小二’精神。”努力說著“店小二”的中文發音,高木宏明告訴記者,長寧區商務委以及臨空園區辦公室等部門在疫情期間主動向企業通報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對企業順利復工復產起到了很大幫助。

“早在2月1日,政府部門就指導我們做好值班人員安排和防疫預案,幾天后又主動指導我們為員工做好個人信息申報和復工的防護指導,每一次都是主動服務,甚至不需要我們提要求。”2月15日,臨空園區內的企業都接到了人員信息采集電子化的通知,臨空辦便第一時間指導企業使用“隨申辦”等功能,及時幫助企業掌握返滬員工情況。

在高木宏明看來,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大國風范,恰恰印證了過去幾年來,中國在世界市場的角色轉換。“我剛來到中國時,這里長期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是2016年起,中國市場的貨代、進出口和第三方物流格局都發生巨大變化,這也促使我們不斷進步,找到新的發展點。”

面對眼前兩幅中國地圖,高木宏明指了指位于“大西北”方向的蘭州。“下一步,我們的發展重點要從沿海地區慢慢延伸至內陸,在南昌、長沙、蘭州甚至烏魯木齊建立倉儲和物流體系,更好地適應中國接下來的發展。”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