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口業務遭遇疫情重創,外貿企業怎么走出新路子?他們這么說
來源:上觀2020.5.12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今年可謂艱難。春節期間,生產一度陷于停滯,貨品難以按期發出。等到國內疫情緩解,準備接單時,國外客戶又因疫情蔓延將訂單取消或延期。
5月11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百聯悠邁生活廣場(楊浦店)遇到3家參加“外貿精品周”的企業負責人。他們說,雖然遭遇重創,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此次疫情是對外貿企業業務轉型的一次倒逼。他們有的原先就有拓展國內業務的想法,有的已有一定行動。
“這一次,在上海市商務委的牽線搭橋下,我們瞄準了各大線上線下平臺,思索著如何加大出口轉內銷力度。試水國內市場,這是一條必須走通的道路。”一家外貿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有自主品牌不涉及授權
原價1000多元的行李箱,在百聯線上線下平臺只賣兩三百元。此次參加“外貿精品周”,上海海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拿出了極高的誠意。“公司安排了800多個行李箱的庫存準備,很多產品低至原價兩折左右。”公司零售經理樊友明說。
這是一家擁有3個自主品牌的企業,其中“愛可樂”品牌歷史較為悠久,1964年誕生于日本,2010年被海琛收購。一直以來,公司通過海外品牌代理的方式開展外貿業務,覆蓋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年外貿額約4億元,占總銷售額的80%。
復工以來,公司陷入大批訂單取消的困境,外貿額下降60%至70%。“行李箱生產周期在3至6個月,我們一般會提前準備3至4個月,甚至5個月的庫存。訂單大量取消后,公司積壓了幾億元庫存,對現金流造成很大壓力。”樊友明說。
清庫存,成為擺在公司面前的頭等大事。對于產品全部外銷的代工企業來說,受限于產品授權問題,出口轉內銷困難不小。“海琛多虧擁有自主品牌、生產工廠以及專業設計團隊,因此能夠輕松地邁過出口轉內銷的第一道門檻。”
與海琛不同,上海風格服飾有限公司之前對“轉內銷”探過路。公司早早入駐淘寶,年銷售額在60萬元左右。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年前還入駐拼多多,如今月銷售額約兩萬元。但突如其來的疫情,還是讓這家外貿占總額80%的企業深受影響。
這是一家已在行業內深耕20年的企業,生產圍巾、帽子、包包等配飾,主要客戶為歐美快時尚品牌。當全球疫情蔓延,國外不少快時尚品牌門店停業,只保留了線上購買渠道。風格服飾女裝事業部銷售經理吳佩喆直言:“客戶訂單取消或延期,外貿額預計下降30%。此次參加外貿精品周活動,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為了打響品牌。”在企業展區,一條100%純羊絨的圍巾,原價1099元,現價299元。
吳佩喆也談到了自主品牌對轉型的重要性,“早在數年前,公司就已創立兩個自主品牌,一個主打獨立女性高端配飾,另一個主打年輕人群潮流配飾。”
摸清內銷路數仍需時日
相比按照訂單做外貿,內銷要考慮的問題不一樣。
此前入駐線上平臺,風格服飾也有過顧慮。吳佩喆說:“原先認為,產品價格定位與平臺不是很契合。考慮到各大電商平臺背后的廣闊消費市場,我們轉變了觀念,主動設計推出價格較為親民的產品,以切合平臺消費者的需求。”
除價格考慮外,什么平臺賣什么貨,還有不少其他的講究。“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國內外審美差異。以帽子為例,外國人偏愛紫色、綠色系,這類產品在國內就不受青睞。我們在國外銷量較好款式的基礎上,開發一些符合國人色系喜好的產品。”
上海信諾服飾有限公司同樣在摸索內銷的路數。這是一家以出口日本為主的公司,擁有從紗線、染廠到成衣工廠一條完整的生產鏈。它與國內外許多知名品牌均有合作,或提供原材料,或供應成衣,外銷額占整體銷售的70%。受疫情影響,日本實體店無法正常營業,訂單量隨之下滑,預計外貿額下降30%。
在“外貿精品周”上,信諾服飾為消費者初步準備了30多種款式的商品。“你看這件毛針織衫,和其他采用拼接工藝的產品不同,它利用自有專利實現‘一根絲線織到底’,具有極好的彈性和舒適性。還有這條裙子,是今年的新款,原來需要4萬多日元,折合人民幣3000元左右,現在僅售389元。”信諾服飾事業部負責人翁維陽介紹。
希望搭建更多內銷平臺
對外貿企業來說,內銷渠道也是一大難題。
海琛這次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的名。4月27日,一天之內,i百聯線上線下渠道打通,合同全部簽完。“以往在商場銷售,租金及人工等銷售費用大約占50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產品賣出100元,就有50元用以支付銷售費用。這次市商務委牽頭,百聯方面給予了很大便利,相關費用幾近于無。這樣的優惠換算成折扣,讓消費者能以低價買到優質產品。”此外,海琛還入駐了拼多多、愛庫存等平臺。
風格服飾更看中線下銷售。“線上銷售對于樹立品牌見效很慢,還是需要線下實體店助力。” 吳佩喆說,“之前我們沒有機會跟幾大平臺合作,這次由政府牽線搭橋,平臺積極統籌,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落實到位,一方面幫助我們解決庫存,緩解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助力企業打開更多渠道,為今后的合作創造更多的可能。”目前,風格服飾正與京東自營、亞馬遜等多個平臺接洽,還將組建一個專門的內銷團隊。
如何加大國內市場試水力度,信諾服飾也在不斷嘗試。“一方面,我們將國內客戶聚集起來,包括線上網紅店、微商等,進行線上社群營銷。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試水淘寶,將一個目標人群為一二線城市白領的品牌放到線上銷售。”
翁維陽坦言,外貿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線上的規則、模式必須花時間弄清楚,中間必然會經歷一個摸爬滾打的過程。“期間公司也付出不少試錯成本。經過一年來的嘗試,積累了一定經驗,為后續開拓國內市場鋪路。”
在他看來,公司擁有完整的生產鏈條以及專業的設計團隊,產品方面也已鋪好路,發展的關鍵還在于渠道,“未來方向是多渠道、多元化。”信諾并不急于在各大平臺上線產品,“我們要走通出口轉內銷的道路,當務之急是要有一批懂得互聯網營銷的專業團隊,線上規則、模式得花時間弄清楚。”
“中國的內需市場很大,我們有信心很快就會挺過去。”樊友明說,海琛下一步決定擴大內銷規模,而國內設計團隊力量是擺在眼前最迫切的事。他說,做出口與做內銷的“手勢”不同,面對許多“游戲規則”,外貿企業是“門外漢”,希望政府能為他們搭建更多平臺,讓出口轉內銷之路走得更順暢。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