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供應鏈,摸透電商算法,一家海鮮新零售商何以在拼多多上從零起步做到第一
來源:上觀2020.6.15

在拼多多618預熱百億補貼大會上,來自“寰球漁市”的一款熱賣小龍蝦,被選品選中,由知名主持人周濤直播帶貨,5分鐘之內賣出7200斤。在此之前的“五五購物節”活動中,阿根廷駐滬總領事也為這個品牌直播帶貨,1小時大賣1.3萬單阿根廷紅蝦……
阿根廷駐滬總領事巴勃羅推介店鋪里的阿根廷紅蝦。
即便不蹭節慶熱度、即便沒有明星效應,寰球漁市每天的海鮮訂單也相當可觀,去年一年銷售額2億元、今年預計達到8億元。這家上海土生土長的海鮮零售電商,從拼多多上“白手起家”,兩年來每天都有數據增長、疫情期間更是一路加速成長,成為拼多多蝦類銷量第一的品牌。這背后,有一套怎樣的生意經?
深耕全球供應鏈
打開拼多多上的“寰球漁市生鮮旗艦店”,第一感覺是“走心”。店里共有100多個SKU(庫存保有單位),產品以海水魚、蝦、蟹、貝等凍品海鮮為主,也有肉類、魚干蝦干、蝦餃等海鮮預制品。一些網紅款北極甜蝦、海捕大蝦、阿根廷紅蝦、越南黑虎蝦等等,都掛上了“百億補貼”“618”等標簽;正在直播的是86元三盒裝的熟食小龍蝦、179元一斤的大連即食海參等等……店鋪共有29.3萬人關注,已拼單數達到10萬+。
店鋪截圖。
這家店的女老板名叫張頌,一名85后湖北妹子,在上海創業十年。從2018年創建寰球漁市以來,她便堅持一份初心:“希望全球食材都能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張頌說,店鋪里的進口海鮮,從遠洋捕撈來以后,直接在船上急凍,再一路送往國內,這樣可以產品的鮮度、營養價值和口感。寰球漁市可以做到直接在漁船上把海鮮“標準化”,比如說,每只蝦被分成不同規格,20厘米到25厘米的屬于超大號,15厘米到20厘米的屬于大號,按照特定排列順序擺放、包裝……這些產品信息,連同遠洋捕撈船、海域實景照片等等,都被認真地寫在網店商品介紹中。
“海鮮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又苦又累、利潤不高,既需要高效運營,又要建立供應鏈壁壘。”張頌說,寰球漁市在拼多多上看起來是“從零開始”,但在此之前,她已經備戰多年。
好幾年時間里,她帶著團隊整天在歐洲、東南亞出差。全球哪些海域有哪些捕撈船和捕撈企業,哪些海鮮品種適合中國人的餐桌,她一項項調查排摸,把海產品背后的經緯度、海岸線逐一梳理清楚,數據庫里漸漸積累下超過40個國家的數百家供應企業。
曾經,她在凌晨3時抱著孩子考察澳大利亞墨爾本海鮮市場的照片,被人民大學引用在一份女性創業報告中。可是在張頌本人看來,這是早已習慣的“工作小日常”:“因為全世界的海鮮批發市場都是夜間營業,我就專挑‘黃金時段’趕到那里,為了看到更加齊全、更加新鮮的品種。”
張頌凌晨3時抱著孩子考察澳大利亞墨爾本海鮮市場。
對供應鏈有了深刻了解,才可以做出改變。傳統水產模式鏈路冗長,主要環節為“漁船/養殖戶→生產廠家→產地批發商→進口商→銷地批發商→終端超市→C端消費者”,根據鏈路屬性不同,批發環節加價在5%-10%之間,零售渠道再加價10%-20%,到消費者手中的海產品價格不菲。而寰球漁市則搭建出“漁船/養殖戶→電商→C端消費者”的進口水產直采鏈路。通過供需兩端精準匹配,將進口海鮮供應鏈大幅壓縮,保證產品的持續高性價比。
寰球漁市和秘魯最大的海鮮出口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如今,寰球漁市已經在全國布局了17座中轉倉。海產品從漁船運送出關,船上全程冷鏈,集裝箱有制冷機,全程都能達到零下20℃低溫。貨品到上海港清關以后,要經過食品檢疫檢驗等100項數據檢測,合格后被分撥到全國各個倉。當用戶在拼多多下單以后,就能收到順豐物流全程冷鏈運輸的新鮮貨品。
摸透電商新玩法
除了扎實做供應鏈,寰球漁市的另外一個秘訣,是深入研究電商平臺的新玩法,做到短時間里把更多用戶引流進店鋪,吸引下單購買進而提高復購率。
拼多多平臺上,專門對接寰球漁市的“店小二”小唐,這兩年一直跟蹤服務,幫助店鋪經營得更好。在小唐看來,這家店鋪對平臺的運營意識很強。他告訴記者,剛和寰球漁市接觸時,雙方對于進口生鮮的共識是,國內市場對這一品類缺乏認知,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生鮮的印象還是“價錢比較高,不會輕易納入食譜”。
阿根廷漁民在分揀紅蝦,電商數據讓從漁船直接定制成為可能
第一步,小唐與商家共同核算,發現一個基本事實:普通家庭吃兩頓進口生鮮的價格,其實跟平時吃兩頓魚蝦類似,甚至可能更便宜。在此基礎上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合適人群,就可以幫助店鋪做得更好。
第二步,針對不同產品定制了價格區間,拿出最能觸動消費心理的價格。比如,4斤超大野生阿根廷紅蝦104元,450至550克的澳洲波士頓龍蝦每只99元,2.8至3.2斤的進口智利帝王蟹每只199元。在此基礎上進行打折促銷,讓用戶慢慢養成采買進口食材的習慣。
最關鍵的第三步,平臺在相關類目為店鋪找到精準人群。什么是精準人群?小唐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經常購買食材的家庭主婦,或是經常買廚房用具的老年人,很可能也會對平價的進口生鮮感興趣。拼多多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可以讓貨找到人,把合適用戶的需求和寰球漁市對接,再打出低價直接觸達潛在消費者。
“貨找人”的過程,讓張頌學會了根據客戶需要“反向定制”,深度研發產品、精準制定標準、改進產品設計等等。張頌說,比如拼多多平臺上產生了有50萬個訂單,50萬用戶買走30款產品,店鋪就會根據這些訂單進一步設計產品,蝦的長度、大小、包裝,蝦是橫著排還是豎著排等等,這些細節都將被納入考慮。而在選品上,69元5斤帶魚、99.9元7.2斤小龍蝦、89元600克三文魚中段,都是大多數消費者能承受的熱門產品。
位于太倉的中轉倉里,工人正在分裝澳大利亞銀鱈魚。
堅守“好吃不貴”
“中國人餐桌上的消費升級,正隨著電商發展潛移默化地推進。”張頌有一個興奮的發現,起初,他們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人群,如今,甘肅、新疆等偏遠地區的訂單增長飛快,還有許多離海很遠的縣城用戶,也愿意下單品嘗他們的海鮮。
最近,她開始思考兩個問題——中國人很忙,能不能3分鐘一道菜,吃得更方便?此外,餐桌上的選擇多起來以后,營養怎樣更加平衡?于是,寰球漁市開始推出更多熟制品,在產品上附加“食材做法”,讓用戶更加便利;他們還將推出更多當季海鮮,把每個海域每個季節產出的不同海鮮運到中國。張頌說,比如他們原來主要開發蝦系列,如今又開發帶魚、三文魚等品類/很多消費者只吃過東海帶魚,卻沒有嘗試過西非帶魚,他們就引進了這個品類;還比如煮粥時需要增加一些營養,他們就從格陵蘭或加拿大找回一些貝柱。
寰球漁市至今已陸續入駐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京東、云集、紛來等零售渠道,覆蓋大約500萬用戶。去年一年,店鋪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400%,用戶復購率高達30%,在拼多多渠道拿下阿根廷紅蝦、小龍蝦、黑虎蝦、甜蝦等多個單品銷量第一,已經實現盈利,數據幾乎每天都在漲。張頌說,在去年營收規模2個億的基礎上,今年預計達到8個億。
有一組這樣的數據,遠洋食材的市場需求每年增長40%,目前的市場需求超過2000億元,5年后應該預計達到4至千億元。對于更遠的未來,張頌希望成為整個中國家庭遠洋食材的提供商,“我們將持續豐富大家的餐桌,海鮮‘好吃不貴’或許是未來10年、20年甚至永遠都不會變的話題。”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