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有病變將來不必跑來九院,這項研究落地后,專家醫生資源全國共享
來源:上觀2020.7.6

“隨訪評估”“科普宣教”“個人中心”……這是日前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針對慢性疾病人群推出的微信公眾號“打浦慧醫療”中重要的三大服務板塊。按需索驥,患者可以足不出戶,就實現慢性病自我管理、慢性病知識科普及健康評估。
這樣的互聯網診療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今,黃浦區衛健委率先發力,為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開通了“互聯網社區診療服務”,統籌打造了涵蓋互聯網+護理、線上復診、在線處方和健康管理等服務齊頭并進的區域互聯網診療服務新模式,不斷增強群眾健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打浦慧醫療”為例,不僅社區衛生中心的23位家庭醫生每天輪流在線坐診,開展科普宣教和健康咨詢問診,還同步開啟了“家庭醫生直播間”,青年家庭醫生們紛紛出鏡,線上直播指導正確佩戴口罩、夏季中藥茶飲知識、白領日常保健等。這在給居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有效吸引居民首診到社區,拓展了健康服務空間。
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區內除了協同萬達健康云,在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推動在線處方、在線診療、健康管理等服務,積極推進在線復診和在線處方服務外,也鼓勵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線上預約就診模式,以服務號、微信群為平臺,以兒童保健門診和預防接種門診預約制服務為切入點,促進居民逐步養成預約就診習慣,減少人員簇擁和等待時長。截至目前,全區各社區衛生中心在線咨詢量已超過1393例,線上預約計劃免疫量6278例,兒童保健879例。
除了社區醫院外,不少三甲醫院也正探索將前沿新技術與醫院特色結合,推動遠距離就醫成為可能,讓醫療資源更趨均等化。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AI技術早已在放射科的肺結節、肋骨骨折、頭頸部淋巴結診斷中得到了充分的實踐。從最初使用AI技術進行診療,可以在結節檢出等單個任務上更高效、更準確,到后來AI可以幫助醫生面向肺癌、乳腺癌等高發疾病,進行全病灶、全征象檢出,深入分析良惡性,提供疾病診斷依據,AI結合了三甲醫院特色的最高級別的診療水平,下沉其他醫院,并在住院、基地等醫師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如今,九院放射科以陶曉峰主任牽頭正在探索的“基于頭頸部CT影像的淋巴結病變人工智能診斷輔助系統的研發和推廣”及“頜骨囊性病變的AI輔助定量分析軟件研發”等項目一旦落地后,將實現以患者為中心個性化多學科診療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作為生物與新醫藥、新技術、新設備與醫學專用軟件、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交叉前沿研究,是上海市科委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生物醫藥科技支撐專項項目。九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口腔頭頸部疾病診療是九院的“拳頭產品”,在全亞洲范圍內具有權威性。然而,許多患者受制于距離等客觀因素,沒法前來接受治療,“這套頜骨囊性病變的AI輔助定量分析軟件投入使用后,不僅可以與全國各地的醫院連線,實現患者的遠程診療,九院這么多年積累的案例、經驗、數據也可以共享,讓疑難雜癥的治療方案成為各地、各級醫院共同參考的知識,讓優質的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到老百姓身邊。”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