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把自己看成人工智能企業,互聯網汽車系統搭載百萬次,都跟這座城有關
來源:上觀2020.7.13

上海人工智能發展成績幾何,企業中的人,無疑最有感受度和發言權。為此記者采訪了3位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新銳:拼多多副總裁陳秋、優刻得高級副總裁陳曉建、斑馬網絡智能感知部車外視覺團隊總監吳穎謙,跟他們聊一聊上海AI發展中關于速度、引力和想象等關鍵詞。
企業發展曲線與“高地”建設進程高度吻合
記者:根據公開數據,上海AI重點企業已達1116家,去年規上企業產值1477億元,較2018年增長10.7%。身在其中,有沒有感受到這種高速增長?
陳秋:當然,我們是上海AI速度的最好代言。拼多多將傳統電商“人找貨”變為“貨找人”模式,其背后運用的就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這也是我們更愿意將自己定義為人工智能公司的原因。
陳秋
從時間線上來說,拼多多的發展曲線,與上海建設人工智能“高地”的進程高度吻合。2019年第二季度,平臺有4.83億年度活躍買家,今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達到6.28億。如果再把時間線拉長,2018年第二季度是3.44億,2017年第一季度是0.68億。這正是上海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聚集、產業發展壯大的階段。
吳穎謙:“斑馬”的速度有多快,就能間接印證上海人工智能發展有多快。
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共同投資創建的智能網聯汽車平臺斑馬網絡在上海成立。4年前,我開始組建斑馬網絡智能感知部車外視覺團隊。2016年7月6日,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榮威RX5誕生,這是我國第一輛互聯網汽車。今年,斑馬智行系統已升級到3.0版本,而且不僅僅在榮威上,還搭載在了名爵、上汽MAXUS、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觀致、新寶駿、斯柯達等8個品牌38款100多萬輛汽車上。我們真沒想到,4年里能干成什么多事。
陳曉建:人工智能企業的客戶量越多,要處理的信息越龐大,對于“上云”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因此,看我們優刻得的數據是一個很好的視角。
優刻得是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云計算服務商。2017年至今,已為數千家人工智能行業企業提供“上云”服務。而且,這三年間,選擇“上云”用戶構成發生顯著變化:過去絕大多數是游戲企業,而今,來自金融、教育、醫療、新零售、智能制造等行業的企業迅速躋身“大客戶”,成為“上云量”的最大貢獻者。
陳曉建
人才需求“大胃口”大概只有上海能滿足
記者:相信許多企業包括人才,在來上海之前會面臨許多抉擇,來上海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吳穎謙:做智慧汽車,就是要把汽車從鋼鐵變為鋼鐵俠。這些年做人工智能,最大感觸就在于,對于智慧汽車,任何再瘋狂的想象都不為過,對它的定義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們團隊最大的確定性,就是在上海。
在上海做人工智能,地利人和。AI技術需要大量場景與數據,上海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的特長,可以令人工智能找到最佳抓手。我們和上汽聯合開發互聯網汽車,去上汽感覺就是去隔壁鄰居家。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落地離不開芯片,上海的芯片行業亦發達,平頭哥、華為等都將其芯片研發布局上海,這也方便了斑馬就近取用。而對人才而言,上海更是一個“沒有異議的城市”。我們團隊中有來自中科大、北大以及美國西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人才,他們畢業后參加工作,首選第一站幾乎都是上海,包括我自己在內。
陳秋:人才是第一資源,上海人才非常充裕,這會讓企業非常受益。拼多多現有的團隊,創始人黃崢是數據科學家,新任CEO陳磊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我們已經將技術團隊擴展到超過4000人,其中四分之一專職處理AI和算法問題。這種“大胃口”,大概只有上海能滿足。而且平臺仍在極速壯大中,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加入進來,上海為拼多多提供給了良好的科研與人才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上海除了是金融中心,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同樣強大。上海是全世界少有的二產發達的中心城市,絕大部分產業單獨拿出來都是國際領先水準。上海既能造飛機,又能造航母,海里的、天上的、路上的,無所不包,寶鋼、振華重工、張江高科、江南造船、金山石化幾乎都是全國頂尖。現在上海大力發展的中芯國際等芯片、半導體以及人工智能,也都領跑。創業公司最需要的人才和生態,在上海都可以得到滿足。
陳曉建:其實優刻得落戶上海有曲折。總裁季昕華以前在騰訊、華為、盛大等企業任職,2012年創業時,曾經歷漫長尋覓。當時,季昕華去過深圳、杭州、重慶、北京、蘇州等城市,但發現不少地方對云計算缺乏理解,業內做云計算的也只有盛大和阿里云。季昕華回到母校同濟大學所在地楊浦區,遇到當時楊浦區一位政府負責人,雙方聊起云計算時毫無障礙并且一拍即合。他發現楊浦區的干部對云計算技術產業的了解、期待與他的理想非常契合,這最終促成季總將企業放在楊浦、放在上海。
其實當時的上海,一張云計算藍圖早已鋪開,2010年上海打造“云海計劃”,率先采用“基金+基地”的模式來發展云計算產業,優刻得就是進駐專業孵化器、享受系列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至今我們仍覺得,我們更看重的不是獲得多少資金扶持,而是當地政府是否真正了解新興行業的格局和趨勢,能否真正具備戰略眼光來吸引企業落戶。
這片應用與靈感蓬勃之地激發無止境探索
記者:有一種大膽設想,未來,人都會有一個儲存器,以后你的軀體可能不在了,但你的思想將永存,而且這個思想永遠可以跟別人對話。預測未來,腦洞太大,但至少可以透露下各位在各自領域人工智能進展,描述一下未來1至3年的應用場景會是怎樣?
吳穎謙:我們團隊正在擴招,我們需要更多人才,幫助一同實現人工智能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比如,車子很快就會自覺統計你變道不愛打燈的行為并進行提醒,并且始終操心車輛是否違章,當汽車被違章監控探頭成功鎖定識別后,違停預警系統將迅速發出預警通知。據測算,這種主動服務,可為車主節省至少60秒的“黃金救援時間”,及時避免被開罰單。
斑馬黑科技AR-Driving 3.0之AR狹窄通道助手
上海是應用與靈感的蓬勃地,激發我們無止境地探索。講一件真事,正因為看到上海新手駕駛員在微博上吐槽,受此啟發,我們開發了“窄路助手”,已在實踐中應用。司機遇到巷子等窄路,車輛可自動觸發狹窄通道輔助模式,標注出通過范圍,提前預警,輔助司機快速安全通過。上海的復雜路況,也在鼓勵我們對車外有更多的“看見”。我們還正在進行城市動態交通的監控統計,這意味著當有人開車時發現前方車道修路,會實時共享修路的位置與長度,城市道路效率可以從每一輛能實現自我管理的聰明車中挖潛。
斑馬黑科技AR-Driving 3.0之AR狹窄通道助手
陳秋:我們在上海,意味著有更多玩法。拼多多選擇分布式人工智能,就是讓用戶擁有屬于自己的“AI代理”,讓每個人的數據都可以被獨立處理。并且,當我們選擇和好友一起拼單購買一件商品時,雙方的“AI代理”完成了一次交互,彼此共同的消費興趣和習慣就在數據端建立起聯系。久而久之,用戶看到的商品就會更加精準地“屬于你”。這樣多維度的消費數據,每天都在平臺上沉淀。
未來,制造企業將生產數據導入分布式AI系統,便可以模擬并預知市場銷售情況,從而實現以需定產。同時,每一株農作物從育苗到食用,每一款產品從原材料到消費,所有數據都將盡在掌握。這些信息將推動構建一個超級生態,從而大幅度解放生產力并且降低成本。
陳曉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讓我們得以收獲大量高質量客戶。比如我們的客戶嗶哩嗶哩,目前其日均活躍用戶高達5100萬,今年一季度的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70%,這對服務器來說就是“抗壓測試”。為了讓嗶哩嗶哩用戶愉快地在在網上沖浪而不覺卡頓,優刻得研發的內容分發網絡(CDN)意義很重要——如果把網絡比作一條管道,用戶打開視頻就如同接收到了一個從商店發來的包裹。而CDN就是用戶家附近建起的倉庫,提前把包裹搬過去,這樣用戶就能在第一時間拿到包裹,幾乎感受不到延時。嗶哩嗶哩目前在納斯達克市值已超過160億美元,且未來成長空間仍巨大,服務這些客戶的飛速成長,也會激發我們不斷創新與成長。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