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服務”進入盛夏爆單期,快遞反而變快?有人為了我們的小訂單很拼
來源:上觀2020.7.27

盛夏7月不想出門,互聯網平臺“到家服務”進入“爆單期”。許多上海市民覺得,快遞速度正在變快——在叮咚買菜點了晚餐食材,29分鐘內送達是常事;讓達達騎手到商超“跑腿”,小哥冒著烈日一小時送達;美團外賣也能讓用戶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喝到冰涼爽口的奶茶……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上海各家互聯網平臺發現,同樣是送一份外賣,各家平臺的打法和邏輯卻完全不同,有的重投入前置倉、把服務站點建到居民家門口;有的從不碰貨,卻不斷迭代智能管理系統;還有的早已預警到爆單期,“算”出應對方案。為了讓我們的一份“小訂單”盡快送達,它們真的很拼——
叮咚買菜:大數據預警爆單,前置倉提前預備
叮咚買菜上的西瓜這幾天很搶手:“南匯8424”、沙地麒麟西瓜、戈壁硒砂瓜……常常一到傍晚就全被搶光。17時許,家住徐家匯的周女士在下班路上打開App,迅速搶了一只瓜,平臺顯示18時前可以送到。盡管高峰時間并沒做到“29分鐘送達”,但這個速度已讓周女士感到滿意:“一回家就能吃上瓜。”
平臺大數據顯示,入夏以來,西瓜、冰淇淋、啤酒等消暑美食成為“香餑餑”,7月份西瓜銷量環比增長60%以上,冰淇淋和啤酒訂單則較6月增長超40%。
訂單這么多,怎樣保障履約時間?叮咚買菜負責人說,大數據系統已經提前預警了這一趨勢,他們7月初就緊急行動,擴招一線配送員和分揀員,有的熱門站點還會取消輪休;為了保障充足運力,每個站點也配備2至3輛備用助動車,供配送小哥隨時使用。
在這樣的運力保障下,一只“南匯8424”最快能在1.5天“最佳賞味期”內,從田頭送到用戶家里。和全平臺1600個品類的商品一樣,西瓜也從產地進入城市分選中心(總倉),進行分揀包裝后,再從大倉分散送到全市超過250家前置倉。前置倉距離用戶很近,每個倉覆蓋周邊2至3公里范圍的5萬戶左右住戶,所以用戶一旦下單,前置倉就能立即響應,迅速送出。
叮咚買菜前置倉
這種“分布式倉儲”模式,背后還有一套智能調度和末端配送系統。每個前置倉都有一套所有工作人員能看到的“曹操系統”,用于控制所有訂單。為什么叫“曹操”?一位站長說,取義于“說曹操曹操到”,平臺希望提供最快捷的服務,系統后臺顯示出當下每一個訂單的訂單號、收貨地址和預約時間,還可以實時看到配送小哥的具體位置,地圖上移動的點標有3種顏色,藍色代表正在配送、黃色代表下一個時間段預約配送、紅色代表超市配送,站長可以根據實時信息調整運力,以確保最快送達。
前置倉里的智慧管理系統
“曹操系統”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智慧。在配送環節,系統通過算法為配送小哥規劃騎行路徑,如今,一名小哥1小時平均可以配送7單,相當于滿足了7個家庭“夏天不出門買菜”的愿望。
達達集團:從不碰貨專注技術,幫助商超理順管理
鄭先生在京東到家App的入駐商超華潤萬達下了一單,挑選了12件貨品。一小時不到,達達騎手準時到達,送到的貨品一樣不少、一樣不錯。
與重投入供應鏈的叮咚買菜不同,達達集團的策略是“完全不碰貨”。其旗下的京東到家吸引商超和店鋪入駐,平臺只做“撮合交易”和“商品搬運”這兩件事。
怎樣進行“撮合交易”?京東到家零售賦能事業部總經理練燕杰解釋說,對于一家有上百萬件商品的大超市,做“到家服務”其實很難。傳統操作方式下,分揀員要在偌大的店鋪里找貨,單子越多越難管理,常常找不到貨或者配送時間超長,造成“低效率、高成本、高差評、弱管理”惡性循環。京東到家所做的“撮合交易”,第一步是通過3000多萬月活躍用戶積累的銷售數據,幫助門店更好地線上選品、拓品、汰換。也就是說,海量商品中,可以只選部分購買率高的商品上線,在門店里辟一個面積不大的揀貨倉,專門存放線上銷售貨品,降低分揀員“奔波成本”。
第二步,為商家提供一套“履約解決方案”。就拿鄭先生購物的華潤萬家來說,京東到家提供的智慧管理系統,把商家在所有平臺接到的所有訂單都聚合進系統,算法引擎為多個訂單排序、為分揀員提供配貨方案,還會自動與達達騎手的上門取單時間進行匹配。此外,這個系統支持萬級商品同時在線,4倍訂單量彈性區間不需增加工作人員。同時,系統還能準確告訴商家,這一天打幾折可以產生多少訂單,不但可以幫助制定促銷方案,也能精準進行人員排班。
“商品搬運”也不是件容易事。達達采用“眾包”模式,吸納兼職騎手承擔所有訂單配送。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在一年中有超過 63萬名活躍騎手集體交付了8.22 億份訂單,其中單量最多的就是上海。而為了應對盛夏季節的配送高峰期,達達也會提前準備,通過騎手“老帶新”獎勵或其他福利方式,喚醒騎手池里的“沉睡”勞動力,高效承接呈幾何倍增長的物流需求。
也就是說,用戶下了個訂單,達達集團用技術手段理順了從商超到騎手的每一個管理細節,才做到了“一小時送達”。
美團外賣:“全城柔性調度”,秒級給出“最優解”
90后溫小姐是美團的重度用戶,她每天要用美團點兩次外賣——一頓午飯和一杯奶茶。自從疫情后她就明顯發現,送餐的速度變快了。
那么美團又是什么玩法?溫小姐的直觀感受,印證了平臺最近的調研數據。“美團超腦”這個智能調度系統,在配送環節承擔了訂單匹配、路徑規劃和時間預估等核心任務。它3年更新5代,實現了運籌優化與機器學習深度融合的“全城柔性調度”。根據平臺最新數據,全國高峰期每小時執行約29億次算法,每天調度全國60萬活躍騎手完成超過2000萬訂單的配送,平均配送時長從41分鐘縮短至30分鐘。
就拿溫小姐所處的長壽商圈來說,最近這里常常會突然涌現大量新訂單。對于平臺來說的核心難點在于,要在極短時間內將新訂單和周圍的騎手實時匹配,同時兼顧用戶體驗、商家體驗和騎手體驗,達到最佳平衡。這意味著,系統要承擔龐大的計算量、極高的運算速度和復雜的算法模型。
舉個例子:如果這里實時產生85份訂單,周邊有228位騎手,那么就有22885種匹配方案。系統需要綜合考量超時風險、配送時長、行程距離、到店等餐時長、未來出單情況等多個因素,秒級時間給出“最優解”,將每一份訂單分配給最合適的騎手,并且告知用戶大致送達時間。
具體到每一名騎手,如果騎手身上有5單,就存在11.34萬種可行配送路徑,智能調度系統可在0.55毫秒內為騎手規劃出最優路徑。最近,美團又為部分騎手配備了全套智能裝備,包括智能電動車、智能安全頭盔、智能餐箱、智能語音助手和室內定位基站,所有裝備形成物聯網立體協同。這樣一來,騎手在送餐全過程中,可簡化近80%手機操作,訂單派發后接單速度又提升50%。
各家互聯網平臺背后的配送邏輯,你了解了嗎?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