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成為港股市值第五位公司,數字化如何賦能生活服務業
來源:上觀2020.8.25

總部在上海的在線新經濟企業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8月21日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由負轉正,總營收247億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大增95.5%;活躍用戶數達4.6億,同比增加8.2%。在經歷了掙扎的一季度后,美團正在漸漸復蘇,在今年5月成為繼騰訊、阿里之后,中國第三家市值跨過千億美元門檻的互聯網公司。
8月24日,財報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美團也由此超越建設銀行成為港股僅次于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的第五大市值公司。這個受資本市場看好的全國最大生活服務平臺,讓2800多個市縣區用戶享受到了超過200種生活服務,399萬外賣騎手獲得就業機會,630萬商家借由數字化運營增加收入……
疫情發生以來,美團一直在促進生活服務業復蘇,為更多消費者和商戶提供數字化生活方式和經營模式。美團CEO王興在發布財報時表示:“我們將聚焦‘Food(吃)+Platform(平臺)’戰略,在生鮮零售和電單車等新業務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讓服務業商戶有顆“數字心”
今年45歲的老餐飲人饒勝君是美團的受益者,他感謝平臺在“危難之時”引他走上一條“數字化生存”路。
饒勝君十多年前創立了“溪雨觀酸菜魚”,以上海為總部,在全國開出140家連鎖店,生意近乎順風順水。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的所有門店停擺一個多月,2000多名員工愁眉苦臉。
老饒向美團求助。對接他的外賣運營師譚勇趕到店里,開門見山地說:“饒總,趕快把外賣業務做起來吧。”其實老饒的店早就在美團上線了,但以前以堂食為主,總不把外賣當回事。這次被“逼”急了,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投入外賣運營。在譚勇的指點下,他重新“裝修”線上店鋪,開發價廉物美的全新套餐,還搞了不少促銷活動。
僅僅兩周,外賣訂單多起來,幾家熱門門店每天能做200單。譚勇每天幫助店鋪一起監測數據,還專門開具“商家診斷書”,量化分析曝光率、新客數、復購率等數據,建議他趁勢搞促銷活動、加速獲得新客。老饒越來越玩得轉,他每天都會研究所有店面的銷售數據,通過分析對比進行策略調整。如今,多家門店都成了所在商圈的銷量冠軍。
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團通過一系列優惠舉措和持續優化的產品體驗,吸引優質商戶加入平臺。僅在上海,就有超過70萬家服務業商戶上線,去年一年線上平均轉化率為30.7%,今年疫情后比例大大提升。
為了助力商戶數字化改造,美團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出開店寶、團購/代金券/閃惠、推廣通、美團小貸、快驢進貨、智慧點餐系統等十幾項產品和服務;此外,還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力量,通過需求側數字化的深度積累,為商戶提供營銷、配送、經營、IT、供應鏈、金融等六大服務。
讓騎手小哥受人工智能加持
奔波在街頭巷尾的騎手們,同樣被數字化賦予溫度。一份訂單,何時送達、派誰去送、怎么送,人工智能調度系統“美團超腦”每時每刻都在為騎手們做決策。該系統能綜合考慮商圈、商戶、用戶等維度的100多個變量,在極短時間內將大量涌現的訂單和周圍騎手進行匹配,秒級時間最合理分配騎手。
“假如我接到5個訂單,要規劃10個點的取送路徑,系統會測算出11.34萬種可能,然后在幾秒鐘里就幫我規劃了最優路線。”金山地區跑單的年輕小伙子劉成,靠著數字化賦能和自己的努力成為“區域單王”。劉成當騎手的初心很簡單:想給家里賺錢。他一邊熟悉智慧系統,一邊研究上海路線,每天深夜下班回家,他總是在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捧著手機研究地圖,每到一個新的地點送餐,都會記下路線和地形,琢磨出最快的配送路線。他還一邊跑外賣一邊發抖音,有時候用招牌“微笑殺”逗樂客戶,有時找來騎手朋友一同拍一段情景劇。簡單真實的畫面中,人們看到一個熱忱積極、為生活打拼的親切小哥形象,在送外賣的風雨路上,他積累下257萬抖音粉絲。
不停奔波著的美團騎手,漸漸成為城市生態里的重要一環。高治曉,原來也只是百萬名美團騎手中的一員,今年3月卻因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而走紅——該雜志發布全球抗擊疫情6人群像,他成為唯一入選的華人面孔。疫情最嚴重時,高治曉每天送四五十單外賣,有時要跑到150公里。他會給客戶送50斤面、一袋大米或一桶油,一點怨言也沒有。一次,一個剛從國外回來的用戶,深夜下單購買鍋碗瓢盆、毛巾拖鞋等各種生活用品。接單后,高治曉跑了幾個超市才買到,東西很快送上門,用戶非要加微信發紅包表示感謝。在他看來,大家在疫情期間多了一些互相理解,有的用戶給送他口罩等防疫用品,更常有人會說一句“辛苦了”或是“注意安全”。
從疫情期間起,美團就顯示出數字經濟平臺對緩解就業壓力的積極作用。僅今年上半年,從平臺獲得收入的新增騎手就有138.6萬人,其中不少人是二、三產業轉移人員;今年8月,平臺又推出50萬個靈活就業崗位,包括騎手、共享單車運維專員、快驢服務司機等等,還面向貧困縣繼續提供20萬就近就業崗位,并升級貧困騎手及其家屬大病保障,加強新就業形態技能培訓。
讓深度用戶享受更多應用場景
在美團看來,有溫度的商戶和騎手,才能贏得更多用戶,而要提升用戶黏性,還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多應用場景。
“80后”上海人張先生是平臺深度用戶,從訂早餐、喝下午茶,到搜索飯店或電影院、購買景點門票、找按摩店,美團滿足了他吃喝玩樂行等全場景訴求。
最近,張先生迷上了平臺上一家連鎖按摩店小確幸Massage。許多次,他下班后,都會訂購一個“推拿調理60分鐘”套餐,不僅可以線上預約半小時后到店,還可以指定熟悉的技師。這家小店沒有前臺、沒有收銀員,同一個區域的不同門店之間,像調度外賣騎手一樣在線調度技師。這種新穎的服務,背后就是數字化平臺帶來的效率提升。
僅在上海,美團就推出了231個服務品類,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全場景,交易最活躍的是餐飲、酒店、麗人、休閑娛樂和購物。最近,美團還參與了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試點項目,有關部門向平臺開放了公共交通、衛生健康等領域的共享公共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于餐飲、旅游、出行等行業,讓用戶更加便捷精準地使用共享單車、網約車等服務。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以來,美團平臺的新業務持續發展,收入同比增長22.1%至人民幣56億元。“美團閃購”進一步豐富產品多樣性,覆蓋藥品、鮮花等諸多品類;采用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發展迅速,取得了近4倍收入增長;平臺還繼續加大在單車和電單車領域投入,本季度推出約150萬輛新單車替換舊單車,并投入近30萬輛電單車,其高頻騎行場景與平臺形成強有力的協同效應。美團CFO陳少暉表示,數字化趨勢將帶來更多機會,美團將積極投入具備成長性的新業務領域,讓商戶、用戶和生態參與方都能獲益。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