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佳祺:27歲創業,37歲掌門上海最年輕互聯網上市公司,堅信越努力越幸運
來源:上觀2020.9.21

在蒯佳祺布置極簡的辦公室里,有兩樣東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電腦桌上的一摞書,有稻盛和夫的《活著》、吳軍的《見識》、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余光中的《長長的路 我們慢慢走》等等,他一年能看100多本書,涉獵的范圍很廣;
還有落地窗邊有一臺落地式天文望遠鏡,從鏡頭里望去,腳下奔流的黃浦江和頭頂浩瀚的天空,都令人心潮澎湃,出生、求學、創業在上海的他,常常通過這個視角看待這座城市。
蒯佳祺的辦公室。欒吟之攝
看書,看天,成為這位“同城即配一哥”每天不變的習慣。或許這也造就了他的創業特質,簡單直接,敏銳沉著,能夠兼容并蓄又不紛亂,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很接地氣,同時也能站高望遠判斷大勢。
37歲的蒯佳祺,是上海最年輕在線新經濟上市公司達達集團的掌門人。他的企業擁有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和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分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社會化即時配送平臺和最大的商超即時零售平臺。成立6年的達達集團,于今年6月在美國上市,目前市值超過50億美元。
記得今年6月上市當晚,記者在現場聽蒯佳祺發表演講,他特別提到“幸運”:“6月6日周六,我們會以16美元開盤上市。而且達達很快將迎來六周年生日。六六大順,這是幸運的兆頭。”如今面對記者采訪,他又一次直言,自己在創業的道路上非常幸運,而且堅信越努力越幸運,因此心懷知足和感恩。
其實“幸運”二字別有深意。運氣好、機遇好的背后,首先是不懈地努力、長久地堅持、一次次正確的抉擇和面對迷茫時的樂觀態度,在“九死一生”的創業道路上更是如此。蒯佳祺究竟是如何一直被幸運所跟隨?這份幸運是否會對上海打造在線新經濟高地有所啟示,又如何可以眷顧更多創業者?以下就是蒯佳祺講述的故事——
年輕就該闖蕩互聯網世界
我出生在上海,后來在合肥度過童年時光,又回上海求學。2000年,我在同濟大學念了物流專業,畢業后在麥肯錫咨詢公司工作。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井噴式發展,以門戶網站和BBS產品為主流。我對互聯網很有熱情,覺得年輕人就該像搜狐創始人張朝陽、網易創始人丁磊那樣,在互聯網世界闖蕩。當時很想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去繼續深造物流專業,最向往的地方是硅谷。
在麻省理工讀書的經歷讓我收獲很多。學校里的牛人太多了,每個人都很勤奮,我每天讀書到凌晨一兩點鐘,學習完拉開窗簾一看,竟還有一半宿舍亮著燈。互聯網前輩張朝陽也是麻省理工物理系畢業的,當時我還特意和同學一起去參觀過他的宿舍。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學霸,但我很有信心認為自己想做的事都能通過努力做到。后來我到硅谷的甲骨文公司做產品經理,負責供應鏈產品,那段日子可以說很安逸。
但我還是想回國創業。2010年,還在美國的時候,征求了一位如今上海明星互聯網公司創始人的意見,他給出的意見很堅定:“回國創業,抓住國內這個奔騰的大時代。”那時,我們都看到了國家創新變革的大趨勢,希望能學以致用,為推動行業變革做出一些貢獻,創造社會價值、也實現個人價值。
27歲時,我回國后先后加入了易傳媒和安居客,一直在做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創業,后來一個賣給了阿里、一個賣給了58同城。我離開了這兩家公司,打定主意做自己的“老本行”物流。我堅信物流本身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賽道,同時又是整個O2O(線上到線下)的基礎設施,物流和商流、貿易流永遠是分不開的。當時整個電商的滲透率還很低,大量本地的零售業沒有被滲透,這是真正非常巨大的機會。
中國過去20年的電商發展,可以分成三大段:最開始是遠距電商,商品庫存離消費者1000公里,送貨時間需要幾天或者幾周;之后來到近距電商,庫存距離以百公里計,當日達或者次日達。再就是微距電商,也就是本地即時零售,商品從門店發出,距離消費者只有三公里,時效變成三十分鐘到一小時達。
很明顯,這20年來,整個中國電商的大趨勢就是,庫存離消費者越來越近,履約效率越來越高,消費體驗越來越好,這個過程就藏著我們的機會。
幸運而神奇的2014年
創立達達是在2014年,那是神奇而幸運的一年。就在那一年,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那時候,4G網絡、智能手機、移動支付開始普及,使得我們的配送騎士有了手機接單的硬件基礎。
2014年夏天,我拉了一群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小伙伴,10個人在浦東民生路一家漢庭酒店租了3間房,沒日沒夜地工作,做出了基于網頁的最小化原型。我們構架的產品是一個供需匹配的物流平臺,當時線下就有大量的同城配送需求,批發市場和零售店始終有調貨需求,我們通過眾包方式做“最后三公里”配送,當時全世界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嘗試——搭建一個雙邊市場,一頭是商家,一頭是運力。
誰來接單做配送,是我們最初遇到的問題。我們最先關注到保潔、保安和保姆這類所謂藍領人士,他們的工作相對平凡,有不少閑散時間,我們想把他們集合起來,通過技術讓他們的時間產生價值。最初我們在八佰伴附近的街上找別人聊天,漸漸有人愿意做我們的配送員。早期我們還擺攤設點,打開廣播,扯開旗子,上面寫著“日收入150元,還送洗衣粉、油、米。”地推拿著小喇叭喊“安裝App就可以帶東西回家。”擺攤的地點,選在配送站點、肯德基、麥當勞等有配送隊伍的門店門口,還有城中村、工廠等人群聚集的地方。
剛開始,達達的兼職配送員很少,只有10個人左右。訂單也很少,中午就留1個人做客服,其他人都在外面跑送單。我經常自己去跑單,有一次雨下得特別大,有個訂單距離很遠,我跑單時摔了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跤,回來時渾身濕透、鞋子里全是水。這也是我們至今對配送員很有感情,也特別注重配送員關懷和安全管理的原因。
蒯佳祺曾經穿著這雙鞋跑單無數,他把它稱作O2O鞋。
現在,我們的管理團隊每隔一段時間仍然會出門送貨。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一個用戶角度來發現產品是否足夠好用、該怎樣優化,比如新手對路線和地形不熟悉,就要通過地圖的優化讓人更方便地找到目的地。
達達最早的100家商戶大部分是花店,但我們很快發現送花是件低頻的事。幸運的是,2014年冬天,外賣爆發。那時,成立6年的餓了么和成立4年的美團迎來外賣訂單的暴漲,從10萬單迅速增長至100萬單,即時配送成了關鍵一環。我們抓住機會,獲得了快速增長。后來,眼看訂單量到達瓶頸,我們又幸運地趕上了新零售風口——對于餐飲、商超、生鮮等消費品,人們越來越多地趨向線上購買;電商市場“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需要即時配送進行運力補充;同城急件的快運需求,又擴展了即時配送的范疇……
不斷地回望,是為了提醒自己永遠保持最早期的創業動力,思索市場上有哪些可以創造價值的地方,然后去做好。就像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所說:“永遠在Day 1(第一天)。”
兩個獨立開放的平臺協同相融
2016年,我們與京東的合作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又是一份幸運的開始。
當時我們比較低調,謝絕了外部一切報道,專注做業務。因為剛開始進入一個全新領域,就像很多人讀過《三體》,會知道有黑暗森林有獵人等著你,你其實不希望迅速被獵人發現。然而這個行業里最敏銳的投資人、最敏銳的公司發現了我們,京東就是這樣的公司。
當時京東負責戰略投資的副總裁常斌專程從北京飛到上海“考察”我們。他當時很驚訝,我們已經拿到了上億美元投資,怎么還在浦東一個很偏的商務樓里辦公,連前臺也沒有?當時常總說:“將來我們如果合作的話,京東商城的訂單可以交給你們來配送。”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在物流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京東,愿意跟我們這家還非常小的不知名公司合作,并且是以一個創新模式來做,我想這是他們很有遠見甚至很大膽的想法。后來我和劉強東見面,我叫他大哥,他說:“那要不咱們就一塊干吧。”
達達早期的辦公環境。
2016年4月,劉強東發布一封內部信,對外宣布了京東集團對達達的戰略投資。京東把整個京東到家的所有資產和業務團隊都注入了達達,京東占47.4%股份,投了達達兩億美金外加一攬子資源。劉強東擔任新達達(當時達達集團名為“新達達”)董事,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外部公司的董事,但他放權很大,基本不干涉管理層。
那時,京東還做了一件很有氣度的事,定出一條規則——到2016年12月31日,原京東到家員工可以回京東工作,這是為了減小合并對員工的影響。但事實上,京東到家的八九百名員工大部分都留了下來,成了“達家人”。我們兩個獨立開放的平臺,協同相融、互促共贏,不僅形成了更多商業價值和業務優勢,也塑造了共同的企業文化。
創始人之間的信任和支持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當年“618”,達達騎士已經開始接京東的訂單,幫助京東在“最后三公里”對用戶履約,達達平臺的日單量一舉突破200萬單。后來京東和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劉總也特意引薦了達達,最后三方達成戰略合作?。
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我們在即時零售時代賦能商超
在這個即時零售時代,中國的線下零售業和線上零售業,共同迎來了一個歷史時刻,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最大的趨勢和價值來源。
如今,全國近10萬家的優質連鎖零售門店均入駐了京東到家,但我們“完全不碰貨”。京東到家吸引商超和店鋪入駐,只做“用戶引流”“即時配送”和“數字化賦能”這三件事,幫助實體商家把到家業務、把數字化轉型做好。
對于一家有幾萬個商品的品牌連鎖超市來說,要做到“到家服務”其實很難。傳統操作方式下,店員要在偌大的店鋪里找貨,單子越多越難管理,常常找不到貨或者配送時間超長,造成“低效率、高成本、高差評、弱管理”惡性循環。達達集團通過流量、履約、商品、門店、用戶五大賦能模塊,來幫助傳統零售企業深度觸網,共同打造一套完整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數字化的服務體系。
我們用自研的海博系統,為商家提供一套全渠道數字化解決方案。第一步是通過4000多萬月活躍用戶積累的銷售數據,幫助門店更好地線上選品、拓品、汰換。
舉個例子,海量商品中,商家可以只選部分購買率高的商品上線,在門店里辟一個面積不大的揀貨倉,專門存放線上銷售貨品,降低揀貨員“奔波成本”。此外,這個系統支持上萬個商品同時在線,4倍訂單量彈性區間不需增加工作人員;我們還可以把商家在所有平臺接到的所有訂單都聚合進海博系統,算法引擎為多個訂單排序、為揀貨員提供最為高效的配貨方案,還會自動與達達騎手的上門取單時間進行匹配。目前海博系統已上線中百倉儲、華冠、永旺、卜蜂蓮花、農工商超市等近30家大中型連鎖超市,部署應用超過1200家門店。
今年“618”期間,我有朋友說,他一邊看著京東到家的直播,一邊下訂單,直播還沒結束,東西就送到了。這樣“直播購物1小時達”的全新體驗,也是我們的突破性升級。用戶在直播間下單,商品從距離消費者3至5公里的京東到家門店即時發出,通過達達快送騎手的高效配送,1小時內就可送貨到家。
?我們有個小目標,要通過技術和營銷賦能,將這個模式復制到京東到家平臺的所有入駐商家、門店及合作品牌,讓整個直播行業邁入“1小時送達”時代。
未來將深拓下沉市場
達達集團的愿景,就是希望“萬千好物 即時可得”,我們保持一顆不變的初心,希望全國更多地區的用戶能夠享受到“1小時到家”服務。
深拓下沉市場,是我們未來的重要策略。到今年6月30日,京東到家已覆蓋約1000個縣區市,達達快送業務已覆蓋超過2500個縣區市,將便捷消費體驗帶到更多三線及以下城市。我們正在把過往賦能全國連鎖商家的優勢經驗帶到區域商家,強化與區域零售龍頭的合作,為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帶去更多更好的商品。在這一過程中,還在帶領品牌商快速下沉,幫助品牌與更多低線城市的門店建立連接,實現在下沉市場的渠道拓展。
我把自己定義為“滾雪球的人”,我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很看好。中國商超的零售總額將在2023年增長到3.6萬億元,其中最主要的增長引擎是超市O2O電商,其銷售規模將從260億增長到3900億,復合增長率達到72%。而目前超市O2O的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2019年僅為1.4%,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總有人問,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我想我們與巨頭已經共處多年、相安無事,但對于未來新模式的出現和顛覆,誰也無法預料,但我們會始終保持一份創業的初心,始終致力于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攜手共贏,把握市場發展機遇。
?幸運,會一直伴隨著我們。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