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年入2億元,上海這家“第二梯隊老字號”挖掘新市場
來源:上觀2020.10.12

10月10日,2020中華老字號博覽會開幕首日,掛著名牌的參展商們與拎著小拖車專程來“掃貨”的阿姨爺叔形成鮮明對比,上海老字號市場的競爭脈絡也在此顯現:老年人仍是老字號購買主力;年輕人更多地被線上營銷吸引;外地游客更關注伴手禮的“上海元素”……
除了全國人民街知巷聞的大白兔、豫園、老鳳祥等品牌,一批主打上海本土市場的“二線老字號”近年來另辟蹊徑。第二食品商店已經在徐匯區開出10家社區店,覆蓋全區幾乎所有大型居民區;喬家柵在淮海大廈開出“喬咖啡”跨界店,“包子+咖啡”的新型套餐吸引網友爭相“打卡”。
第二梯隊的上海“老字號”,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走!向社區發展 ?
在老字號博覽會第二食品商店的展區,腌臘產品最受歡迎,前來詢問價格、產品、烹調方法的多為專程來掃貨的老年消費者。一對老夫婦對小包裝的臘雞腿、南風雞很感興趣,各購買了2包后,還詢問上海市內是否有其他銷售地。
“相比老字號集中的南京路和淮海路商圈,老字號進社區正成為一股日漸上升的新商機。”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金葉告訴記者,第二食品商店12家線下實體門店中,90%為社區店,其中11家為綜合性零售門店。除了位于淮海中路的旗艦店和位于衡山路的精品店,其他門店均位于居民區之中,覆蓋徐匯的梅隴、田林等主要大型居住區。“從今年1-5月銷售情況來看,社區店復蘇速度更快,疫情常態化后,社區店總體銷售情況也優于其他門店。”
老一輩上海人愛吃“老字號”,使得口味地道、價格公道的老字號擁有強大的“剛需”基礎,但對于年輕人來說,老字號的口味、品質、顏值乃至購買便捷度,比“情懷”更容易打動他們的錢包。
金葉介紹,2010年,第二食品商店首家社區店在田林路開業時,企業尚未明確社區化的拓展路徑,但“居民有需求就開店”的想法,讓這家徐匯區老字號國企誤打誤撞地搶占了一個新市場。與淮海路旗艦店不同,社區店鮮少售賣海參、人參或是售價較高的精品火腿。更多時候,這里的柜臺上擺放的是小份包裝、價格實惠的糕點、腌臘制品、南北貨,讓居民隨時常買常新。
今年11月,第二食品商店首家徐匯區外的門店即將在普陀甘泉地區開業。對于品牌愈發清晰的社區化路徑,金葉并不避諱談到其中的原因。“上海最知名的老字號品牌主要集中在黃浦、靜安兩區,也是上海游客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第一梯隊的競爭非常激烈。”與此同時,普通市民想要購買老字號產品,也要前往市中心主要商業街——居民對老字號走進“家門口”的需求日益顯著,為“第二梯隊”的老字號創造了機遇。截至目前,第二食商店年銷售規模可達2億元。
“風”要追,老本不能丟
國慶期間,與環貿廣場一街之隔的第二食品商店旗艦店內,玉蘭酥、金華火腿等主打伴手禮銷量一路走高,“牛小薩”、臘雞腿等包裝新穎、口味獨特的特色產品也占據銷量榜前列。一頭是日新月異的市場風向,一頭是老生常談的“老字號堅守”,如何平衡個中差異并非易事。
今年66歲的“火腿大王”李耀生已屆退休年齡,之所以得此名號,源自他爐火純青的切火腿技藝。“火腿一定要切了才能賣出去,大塊要切小,小塊要用刀修,表面氧化層都要修剪干凈,還不能把‘好肉’削掉。”
李耀生
然而,由于制作工藝差別,中式火腿并不能像西班牙火腿那樣直接生食,因而在線上直播、線下推廣時都有局限。為此,第二食品商店創設“耀生”火腿品牌,將“火腿大王”從個人形象轉化為品牌效應,并在梅隴店等線下門店設立現切火腿專柜,李耀生最年輕的弟子、“80后”張慶良繼承師傅衣缽,成為駐店“火腿師傅”。
傳承經典的方式還有改良與創新。金葉介紹,近年來,一款名為“特松條”的點心頗受消費者歡迎。特松條類似蘇州采芝齋的松子糖,是一款松仁含量特別高的麥芽糖零食,由一家蘇州供應商獨家供貨。“標準盒裝最實惠,也最受歡迎,238克售價48元。”金葉介紹,另一款“回購率”較高的產品是“牛小薩”,是牛軋糖和薩其馬的融合產品,兼具薩其馬的香酥口感和年輕人喜愛的牛軋糖元素,今年以來銷量一路攀升。
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催促著老字號不斷自我革新。第二食品商店今年推出的“爆款”產品玉蘭酥,不僅有奶酥、香芋、蔓越莓、抹茶等四種新老交替的口味,同時,為了使玉蘭酥更符合現代人口味,除了降糖、少添加劑,中式點心慣用的豬油也用黃油、奶粉替代。“以前消費者喜歡甜膩的點心,這兩年大家明顯更喜歡偏咸的口味,苔條酥、甜咸酥等更受歡迎。”金葉介紹,千層杏仁酥、南棗核桃糕、黃油核桃酥等經典產品已經都采用海藻糖代替蔗糖,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
“顏值消費”時代,商品外觀對消費者錢包的指向性愈發明顯。“顏值對產品的銷售太重要了,不好看的東西,再好吃也鮮有人問津。”金葉介紹,目前第二食品商店售賣的產品均有專業團隊承接外包裝、內部包裝等整體視覺設計,這一部分占比可達成本的20%-30%。對于現在“風很大”的網紅手作點心,金葉認為,老字號還是要堅持標準化生產和品控。“現在每年上市的新品占30%,末位淘汰率約10%,老和新都兼顧。”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