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步行街能用塑料瓶換口罩,快消品企業為何搶著收垃圾?
來源:上觀2020.11.23

11月21日,在“網紅”步行街外灘楓徑上散步的行人發現,路邊多出一個藍白綠三色相間的大鐵箱。這是某飲料品牌在中國試點投放的首批塑料瓶智能回收機。
一個空瓶換一個口罩
記者拿一個空飲料瓶試了一下,點擊屏幕右下角的按鈕,機器右上方的圓孔自動打開。把瓶身上的條形碼朝上,對準內置的掃碼機,符合回收條件后,屏幕會跳出一個二維碼,投放者掃碼就能獲得一張口罩電子兌換券。
脈動中國可持續發展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智能回收機首批有15臺,會分別投放到黃浦區的商場或步行街。將來,投放者還可以獲得優惠券、循環再生材料制禮品等激勵。
據透露,2021年,脈動所有塑料飲料瓶將實現可回收,通過各種渠道再生和重復利用。飲料瓶上不直接接觸食品的部分,比如標簽,也有可能逐步使用再生塑料制成。這些都是脈動在中國試點推出專門回收渠道的原因之一。
“大概30個脈動飲料瓶就可以做成一個大號的綠色購物袋。”塑料瓶智能回收機運維方“拾尚包”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推動基層可回收物回收網點打包袋的“綠色化”,將來所有打包袋都會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塑料垃圾制成。
該負責人認為,通過塑料瓶智能回收機這樣的渠道,回收單位可以得到純凈度相對更高的塑料垃圾,省去了清洗等處置成本。
如果沒有這樣的渠道,回收單位往往要耗費較大的分揀成本,從魚龍混雜的一堆可回收物中挑出符合下游處置環節要求的塑料垃圾。結果就是可循環打包袋還沒做出來,就已經產生了一大塊成本,這會最終體現在產品售價上。在沒有強制要求使用可循環材料制產品的前提下,大多數人仍會選擇成本更低、更便宜的原生料制產品。
循環利用塑料制成的可回收物打包袋
快消品企業爭相試點
脈動并非首個在中國試點投放塑料瓶智能回收機的企業,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外多家快消品企業均推出了塑料瓶智能回收機。
2018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會場里,出現了一款由可口可樂公司研發的概念設備,兼具飲料售賣和包裝回收功能。這臺名叫“左右未來”的設備有兩只“眼睛”——“左眼”可取出購買的飲料,“右眼”可投放空瓶。
又比如,今年外灘大會上馬云用過的同款“塑料瓶回收機”已經落戶上海黃浦區,打開支付寶,掃描回收機上的二維碼,把一個塑料空瓶扔進投放口,就能領取1克螞蟻森林能量,還有聯合利華“滿139元減10元”的優惠券。明年聯合利華定制的這種設備將在全國投放300臺至500臺,未來投放規模還將視情況進一步擴大。
“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履行社會責任,提高循環利用包材所占的比例,所以對上游高純度的相關廢棄物有需求。”聯合利華采購部采購經理葉正強表示,定制回收機只要形成足夠規模,將成為聯合利華主要的可循環材料來源之一。
行業呼吁企業要“抱團”
消費者只需把塑料瓶專門投放進機器,就能獲得禮品、積分甚至現金的激勵,同時,商家給自己的環保行動打了廣告,渴求循環再生材料的垃圾處置末端拿到了“性價比”更高的材料,這看似是多方獲益的一個環保模式,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模式前期投入和后期運維成本很高,很難持久。
塑料是一種低密度、低價值的垃圾,只有不斷鋪設智能回收機,塑料的收運才能形成足夠規模,才有可能通過“跑量”盈利。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按照每800戶居民配套1臺智能回收機來測算,預計上海要配套8000臺至1萬臺,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再低端的智能回收機也要上萬元一臺,要達成規模效應,前期投入無疑會壓垮絕大多數企業。
此外,這類設備是否能穩定投放和運行也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地少人多”的社區,連設置垃圾箱房都夠嗆。其投放后可能引發一些居民對環境、安全的擔憂,也是這類設備能否落地的較大阻力。
除了設備,還有一筆“隱藏”的巨大投入,那就是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時的收運成本。單臺設備空間有限,很快就滿了,收運單位將不得不頻繁前去清空,這樣的清運效率低下,成本巨大,恐怕難以為繼。相比之下,社區的可回收物雖然清運間隔較長,但收運單位單次收運的效率高,收運成本相對可控,更能持久。
回收員清運智能回收箱內的可回收物,從上海各個社區往返可回收物集中場站,會耗費相當高的物流和用人成本
“參考國外經驗,希望能有更多企業‘抱團’,投放行業統一的飲料瓶回收機,而不是各管各的。”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僅靠一家企業,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據介紹,在英國、德國等國家,政府部門和行業聯手推出了統一的飲料瓶回收機,消費者將飲料瓶投放進去后,可獲得此前包含在售價內的飲料瓶押金,有效提高了塑料瓶的循環利用率。
目前在上海投放的回收機大多是“以物易物”的模式,比如用塑料瓶換口罩、優惠券、積分等,而國外是返還押金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