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保障船入列速度破紀錄,見證上海極致挖潛
來源:上觀2020.11.30

近日,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再添“利器”,一艘45米長的專業海道測量船“海巡1660”輪正式列編。
設計方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方面表示,相比國內現有的40米級測量船,新船的各項性能均有顯著提升,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它的列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東海海區在專業海道測量、應急掃測和搜尋等海洋監測領域的保障水平。
新入列的海巡1660
這是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十三五”期間接收的第5艘航海保障作業船舶,此前還有3艘航標船和1艘測量船入列。上一個五年,該中心只接收了3艘船,并且有兩艘是12米長的小艇。再細究下去,新入列的5艘船都是按需定制的最新款,而過去入列的都是十幾年前的老款,并未重新設計。
入列速度、新船質量雙雙破紀錄,內部人士感慨東海航海保障事業迎來了“黃金時代”。但這并非巔峰,“十四五”期間,光已確定的,就有6艘新船入列。其中一艘120米長的大船,將填補我國深遠海測繪、搜救等作業的空白。目前這些船正在加緊建造中。
2019年入列的大型航標船“海巡160”
輝煌的背后有其現實邏輯。長江入海口和上海近海海域是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的重點保障區域之一,該中心船機裝備主管劉永東介紹,“十三五”期間,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穩步提升,特別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以來,上海港船舶流量再上一個臺階。為服務好全球航運企業,五年來,上海極致挖潛。比如利用原本不計入使用范圍的航道兩側邊坡,首創“超寬交會”概念,實現兩條超級大船交會進出長江口航道。又比如完成南槽航道一期治理工程,使其變得更寬、更深,并推出與硬件提升相匹配的船舶通行新規范,進一步釋放長江口的通行潛能。
這些新變化和新做法,對上海的海洋保障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去定制最新、最好的公務船。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高級工程師張良舉了個例子,長江口深水航道容易受堆積的泥沙影響,一旦航道深度低于12.5米,就可能影響船舶安全通行。因此,測量船必須動態監控,并每月出具報告,請航道疏浚單位整治。“過去,對精度和時間的要求不高,但上海把航道通行潛能挖掘到極致后,我們的數據不能有絲毫誤差,同時作業必須爭分奪秒,以減少對船舶正常通行的影響。”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定位水下物體開展搜救和打撈時、更換和重新布設航標時……對效率與精準的要求都在逼近極致。
測量船和航標船的工作,堪稱是一切航運行為的基礎。就像馬路上的機動車道需要測繪出兩條白線作為邊界,航標就是船舶航道的邊界。此外,最新測繪數據制成的海圖,會標注出海域中的暗礁和其他新形成的危險區域,為船舶安全航行保駕護航。
“十四五”期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將更上一層樓,幕后的保障者們則表示,他們已做好準備,迎接全新的裝備,見證東海航海保障事業和上海港走向又一個“黃金時代”。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