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特斯拉連續降價的“幕后推手”,打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來源:上觀2020.12.3

80后的羅平亮在前不久獲評松江區第三屆領軍人才,集于一身的還有行業內部的各項專利和科研成果,只是羅平亮瞄準的卻不局限于零部件的供應市場,他給自己的事業定下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要讓更多人開屬于我們中國的新能源車,讓創驅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從而助力中國汽車的強國之夢。”
據了解,羅平亮所在的松江區車墩鎮的創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耕,2018年產品裝車1.4萬輛,2019年產品裝車2.3萬輛……
作為公司研發總監,羅平亮感慨,公司和自己本人的成績離不開松江區和車墩鎮的支持,“我們的根扎在這里,心也就會留在這里。”
偶然,結緣新能源汽車
羅平亮的“汽車夢”已有十四余年,從最初在比亞迪公司負責汽車內外飾產品設計,到后來去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汽車”始終是他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到了2010年12月,一次部門調動,使得羅平亮從原先的技術中心轉入電力驅動部,而這也是他第一次與電驅動系統結緣。
電驅動系統是什么?簡單來說,它是新能源汽車中最重要的核心系統之一,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競爭的重要標桿。羅平亮記得,就在同年6月,特斯拉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制造商,一大波傳統汽車人邁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同一時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認識到新能源汽車。
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特斯拉高昂的定價讓太多人望而卻步,而國產新能源車的市場在那時還略顯不足,“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市場上能夠有更多中國制造的新能源車,那是不是可以讓更多老百姓開得起新能源車。”
羅平亮仿佛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所研究的電驅動系統正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良好性能的電驅動系統將成為各大車企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做好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研發,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我看來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重要一步。”羅平亮說。
打造屬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
羅平亮用了五年的時間扎根電力驅動板塊,在這五年時間里,他帶領電機結構開發團隊,參與了上汽、大眾等項目,并負責了多個項目的開發和驗收工作,扎實的工作經驗讓他在2017年加入了創驅,擔任研發部總監,這意味著,他能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對于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研發也將更深入。
“事實上,創驅能提供的不只是電驅動系統,還有電池系統、電源系統。”羅平亮介紹道,創驅的電驅動系統更能適用于所有市場上的主流車型。到了2019年,長安歐尚、東風景逸、一汽奔騰等品牌汽車均成為了創驅的主要客戶,“我們做過統計,2018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是1.11%,產品裝車1.4萬輛,2019年,產品裝車2.3萬輛,市場占有率為1.97%,2019年11月的時候,我們當月在全國的排名達到第七。”
除了逐步提升的市場占有率之外,創驅已經建立完善的開發流程。以IATF16949為基準,注重細分市場的需求分析,以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實現需求,以完善的測試驗證創新并確認需求,再到完善的售后服務技術支持和診斷設備開發。需求細分、技術創新、驗證確認、專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開發理念,將進一步提升新產品的可靠性和性價比。“零部件產品的成本下去了,可靠性提升了,大家購買使用我們零部件的新能源車的價格也可以更低、更放心。”羅平亮說道,而這也是中國供應鏈的最大價值。
政策、人才,推動科研發展
只是,對于研發過程中的困難,羅平亮卻只字不提,在他看來,那些日復一日的驗證測試時光都是研究必經的過程,“如果真的要說難,最難的還是對于人才的吸引和保護。”在羅平亮看來,優秀的科研產品都離不開優秀的科研人員。“我們這一行,繁復又緊張,還常常經歷失效、故障,要熬過這些挑戰都非常不容易,所幸的是,我們的根據地在松江。”
在羅平亮記憶中,從創驅成立以來,不論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還是科研團隊的專利,在區“店小二”的協助下,都能申請得十分順利,產業化項目的研究更是獲得了松江區政府太多的資助,“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競爭激烈,很多同行在虧損,所以政府的資助無疑是我們科研過程中的定心丸。”
讓他慶幸的是,伴隨著松江區出臺的各類人才引進政策,不少應屆畢業生來創驅工作后可以解決落戶問題,
當越來越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羅平亮認為,公司離目標也越來越近,“就像是推動特斯拉連續降價的背后離不開我們中國的供應鏈,所以我現在做的,就是要讓更多人開得起屬于我們中國的新能源車。”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