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黃崢卸任后,我們盤點了上海互聯網后浪,下一個讓巨頭坐不住的是……
來源:上觀2021.4.1
七年前,一位當時業內老大企業的高管,面對一眾媒體毫不諱言:我們每天都有危機感。比起擔心被第二第三名趕超,我們更擔心的是,突然有一天一匹黑馬殺出,用完全不一樣的打法,把我們都滅了。
誕生于上海的拼多多,可能就是這樣一匹黑馬。
今年3月,出生不足6年的拼多多,在活躍買家數達到7.884億、成為國內最大電商平臺的時候,迎來了創始人黃崢的卸任“歸田”。
在拼多多實現快速生長的上海,一度被稱“沒有互聯網巨頭”。而今回頭看,這反而避開了“大樹底下不長草”效應,各類創新企業得以萌發,開枝散葉。2020年,全國互聯網百強中,上海企業拿下18席。
近期,拼多多、優刻得、上海鋼聯、景域驢媽媽、美ONE、夢餉集團、盒馬、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喜馬拉雅、華為等10家企業的掌門人,共同出現在一個由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解放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市場之聲”企業家咨詢會上。13年前成立驢媽媽的洪清華感慨,當年自己入駐嘉定區3131電子商務園時,還甚為“孤單”,可如今同道中人濟濟一堂共話“十四五”,“驢媽媽真的成了‘媽媽’!”
抽絲剝繭這些“后浪”成長史,會發現和拼多多有頗多相似——它們都是在看似沒有機會的領域挖掘出巨大市場;都曾低調地試圖繞開巨頭的注意,悶聲成長;它們的底層邏輯、盈利模式,都帶有上海的獨到洞見;它們的護城河,也都并非可以輕易攀越。
那么,誰會是下一匹拼多多式的黑馬?
【一】
7年前,阿里在紐交所開啟當時全球最大的IPO,京東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天貓、京東、淘寶,幾乎是人們對電商的全部理解。
有人不勝其擾,更多人樂在其中。拼購誘惑,以及遠低于預期的商品售價,使拼多多在阿里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的眼皮底下,活脫脫走出第三條路,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它只用了25個月即完成納斯達克上市,GMV破萬億只用了4年半,而翻越這座“萬億”山,京東、阿里各花了19年和14年。
拼多多發家背后,有幸運之手的垂青,也有對大勢的精準把握。
不難發現,拼多多上線之際,正值騰訊微信迅猛發力。拼多多占盡了資訊獲取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微信粉絲如猛獸般增長的紅利。微妙在于,此前已擁有京東15%股份的騰訊,2016年也參與了拼多多的B輪融資。這使得拼多多更像是騰訊生怕京東失手而增加的一個備胎。但無論如何,有了馬化騰的護佑,拼多多在微信這個“阿里的禁區”一馬平川,在熟人推薦的拼團優惠外衣下實現銷售轉化,極大解決了電商引流和流量成本難題。
更關鍵的在于,拼多多收容了當年阿里為提升品質而勸退的“中低端商戶”,由此,黃崢拾起了人數以10億計的龐大下沉市場。眼見拼多多一路開掛,阿里追悔莫及,繼而搞出了淘寶特價版、“1元更香節”等,但這更像是亡羊補牢了。
其實在上海,靠微信社交生態繞開流量之殤的不止拼多多,只是現在它們還未強大到被巨頭留意罷了。
比如,拼多多上線后兩年,一對夫妻上線了名為“愛庫存”的電商App。
故事要從2016年講起。這年,程序員王敏被復旦管院MBA課堂上的一句話觸動。教授說:中國所有工廠停工,衣服還夠中國人穿3年。一番調研后,王敏確認了這一事實,并發現美國已有3家市值超過400億美元的專業去庫存的上市公司。他和夫人冷靜不再冷靜,決定一頭扎入這個在中國尚人跡罕至的領域。
起先,他們在線下開特賣場,為服裝品牌做庫存分銷,前來進貨的人多拎著大麻袋,其中不少寶媽。一天,一位母親拖著兩個孩子趕來,孩子喝完可樂的手在地上蹭,蹭完又伸進嘴巴,忙碌的母親根本無暇顧及。這一幕,王敏看到了,他跟冷靜商量,不如開發個線上平臺,解決寶媽奔波之苦吧。于是2017年9月22日,愛庫存App姍姍來遲。
但現實很骨感。當時,流量已進入“海盜時代”,面對高企的拉新成本,名不見經傳的愛庫存靠什么吸引用戶?
上海的創新沃土啟發著冷靜夫婦,他們劍走偏鋒,在傳統電商的B與C之間,增加了一個小b。當年拎著大麻袋帶著娃去特賣場進貨的寶媽們,就是小b。
冷靜是這么算賬的——大牌尾單和外貿工廠貨源若去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開店,需要自建運營團隊,開銷不小。愛庫存每天上新數百品牌高性價比爆款,吸引小b在平臺自助選貨,并在自己微信社交半徑內導購分享,這既免去了平臺購買流量的成本,也幫B端品牌方省下運營成本。這么一來,小b有傭金賺,但終端價仍有足夠競爭力。
和拼多多一樣,躲進微信生態的愛庫存奮力生長,在短短3年內集聚上萬品牌、200萬小b,年成交額破百億元。
品牌方也從愛理不理到“抱大腿”,因為確定性。以國內某男裝品牌為例,一場特賣會,貨值3000萬元,總共60萬件貨,利用小b“螞蟻雄兵”式的廣泛分發,48小時內售罄幾乎沒有懸念。這樣的動銷效率,大電商難以企及。
愛庫存在上線近3年時升格為夢餉集團,不久又拿到了C輪融資。諸多資本的加持,證明著夢餉的獨到價值——它完全是從已充分競爭的電商領域中再突圍,尋得細分市場一杯羹。但這杯羹,少說也有千億元規模。也就是說,夢餉在目前基礎上仍有10倍以上增長潛力。
這頗有點拼多多的影子。當年,眼見一二線城市已被阿里和京東掃蕩殆盡,拼多多轉而發力三四五六線城市,由此挖掘出了“藏在縣城里的萬億元生意”。而今,繼拼多多之后,夢餉這個“在對話框里成交的社交電商”,能否再度證明——互聯網江湖中贏者通吃、頭部企業統治一切的定律,依然有可能被顛覆、被超越?
不管怎樣,在巨頭眼皮底下殺出新路,上海互聯網企業做到了。
【二】
以社區為基底來一場交易,上海互聯網企業也做到了。
再說回7年前,曾經風光的網上論壇寬帶山、籬笆網漸漸失色,但彼伏此起,以“社區”為底色的App即將原地崛起。
2012年,上海交大畢業的毛文超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求學,結識了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瞿芳。他們一同謀劃出了出境購物攻略創業項目,并拿到徐小平數百萬元天使投資。兩人最開始做的是基于PC端的產品形態,徐小平卻堅持認為,錢必須花在移動互聯網上。這一預測,比移動互聯網用戶真正超越PC端早了兩年。
插播一句,上海一直以來都被標以小資文化和消費文化的標簽,這也解釋了毛文超和瞿芳雖非上海人,卻一致選擇在上海創業的原因。
他倆在2013年底推出了小紅書購物筆記App,第二年,基于移動端的互聯網創業風起云涌,小紅書站上風口。大批中產女性在小紅書購物筆記中分享旅游和購物攻略,形成社區氛圍,由此沉淀下第一批忠實用戶。
盡管帶著濃厚的“社區”基因,但小紅書不會步籬笆、寬帶山的后塵。成于社區,敗于“只有社區”。小紅書選擇了一條進化路——左手社交,右手交易。
從左到右,順理成章。對女性而言,只逛只看不買,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于是小紅書從跨境電商切入,通過累積的社區數據精準選品,直接從國外品牌商或經銷商進貨,方便用戶購買。2016年是關鍵一年,平臺用戶開始多元化,除了美妝,用戶還主動分享母嬰、時尚、運動等內容。小紅書抓住機會,開始從美妝垂直平臺向多元化破圈。
用足明星KOL(關鍵意見領袖)和網紅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兩種資源,是小紅書的特色。林允、范冰冰、安悅溪等女星在入駐小紅書后,放下明星范,轉身成為愛美精于護膚的小女生。她們專心曬生活筆記、秀愛用的產品,小紅書則提供專門的運營小組,負責文案和創意,減少入駐明星的創作負擔。
去年疫情中,小紅書又開通了直播,這對其真正跑通B2K2C閉環尤為關鍵。在國際大牌LV、Lanvin、Tiffany等品牌的直播中,品牌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多元化手段,影響平臺上高凈值用戶的消費行為,用戶再通過分享筆記,去影響其他用戶及品牌。在此過程中,電商和社區兩種業務形態被緊緊串聯起來。
如今,小紅書手握1億月度活躍用戶,以及超過3000萬的KOL和KOC,這些帶貨王的平均帶貨轉化率高達21.4%。投資人自然能讀懂這些數字的價值。近期,小紅書聘請花旗集團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楊若擔任首席財務官,此舉被視作小紅書為上市做準備。有投資人估算,小紅書上市估值或超100億美元。
小紅書是精致范,與毛文超同樣是85后的楊冰所創建的“毒”App,關鍵詞是“潮”。
楊冰是從一個郁悶的故事中得到啟發的。他在中歐商學院結識的一位老大哥,跑去運動城花了七八百元錢給兒子買了雙運動鞋,結果兒子非但沒有驚喜,反過來質問老爸“為什么給我買這個?”如此“吃力不討好”,讓楊冰意識到,不愁吃穿的90后、00后,最在意的是社交資本,是潮流與個性。
以潮鞋為突破口,2015年,“毒”社區A pp上線,兩年后上線交易服務,用戶在看評論、購物、再寫評論的“熱愛循環”中,把社區和商城都帶火了。
盡管路線與小紅書相似,“毒”有其鮮明特色。
比如令人艷羨的客單價。以生活美學著稱的“一條”電商,其800元的客單價已足夠令業界震撼,但 “毒”的客單價竟超過1300元。這足以驗證“潮”之價值。藝人主理時尚品牌,是潮牌圈主流玩法,許多明星特別喜歡“毒”,陳赫、薛之謙、李晨、韓庚、陳偉霆等,都會把“毒”作為獨家首發渠道。除此之外,不少小眾設計師也開始在平臺嶄露頭角。
又比如,“毒”獨特的正品鑒定功能。楊冰曾透露,平臺打造護城河、保持競爭力的方式就是“重投入”商品查驗鑒別。平臺擁有一批鑒別師,他們對海量球鞋、服裝和潮玩進行系統研究,包括資料收集、數據對比、檔案建立、樣本拆解和儀器檢測等,平臺送出的每一件商品,都事先經過多位專業人員的查驗鑒別。
2020年第一天,“毒”宣布更名為“得物”,新品牌名稱取自“毒”(de wu du)的發音關聯。今年3月26日,海外頂級體育IP尤文圖斯足球俱樂部宣布入駐得物。得物未來還能有多“潮”,似乎想象空間巨大。
【三】
拿下最難啃的生鮮電商生意,上海互聯網企業又做到了。
人說電商而今見到生鮮都要繞著走。盡管生鮮是萬億級的市場,但投資大、損耗高、毛利低,全國數千“先烈”已然出局。
但上海的盒馬與叮咚卻堅持至今。它們都在上海開城,繼而打入北京、深圳、廣州,并覆蓋越來越多低線城市。
盒馬掌門人侯毅,上海人,花名老菜,原是劉強東手下高管。京東引以為傲的物流體系,就由老菜一手創建。
2020年上半年,經歷疫情大考后的侯毅,曾向記者吐露當年離開京東、創辦盒馬的緣由。他說,當時生鮮是唯一沒有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他存著執念,一心要解決生鮮的可盈利難題。老菜相信線下實體的價值,認為線上線下結合,有望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然而,當時京東深感物流自營之重,對生鮮反而求輕,想做平臺。難以在劉強東處實現想法的侯毅,遂離開北京,同阿里一拍即合。
選擇在上海做盒馬,不僅僅因為侯毅是上海人,更因為上海有著眼光最刁的消費人群。在侯毅眼中,“上海消費者在意品質,可以讓盒馬從一開始就避免價格戰,而走價值戰路線。”
在上海,侯毅醞釀出了盒馬“新物種”的核心模樣——3公里半徑內30分鐘送達,這是在物流業滾打30多年的他精打細算出來的;每天線上訂單數要大于5000單,這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侯毅給出的規模效應的底線。他的設計還包括,盒馬的生鮮占比一定要高于大賣場,標品占比必須少,且只能圍繞廚房場景來做;盒馬必須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用戶既要有線上也有線下場景,從而將流量池做大。
這些頂層設計決定了盒馬的顛覆性。傳統生鮮超市的坪效為1.5萬元,而盒馬首店上海金橋店,2016年的坪效就已達5.6萬元,是同業的3.7倍。
歸根結底,盒馬就是用實體門店武裝起來的生鮮電商,門店成為“流量收集器”,顧客在盒馬門店吃海鮮,感受品質,打消顧慮,建立信任,隨后便有神轉折——門店不鼓勵現金支付,建議裝上盒馬App,完成在線支付。這就完成了侯毅頂層設計中的重要一環,線下往線上導流。
據說,這個奇怪的規定曾讓許多老人很生氣。然而2020年10月1日,當商超會員制賽道中首個中國品牌盒馬X會員店在浦東開張時,黑壓壓排隊的人群中一半是中老年人。當保安一遍遍確認“必須是盒馬X會員才能進入”時,許多老人驕傲且熟練地打開盒馬App,亮出會員頁面:“瞧,我也是有‘身份’的人!”
同在上海,叮咚買菜與盒馬模式迥異。侯毅曾直言,叮咚的前置倉“沒有未來”,但他也親口承認,“叮咚的蔬菜、活魚、活蝦賣得比盒馬好”。
叮咚買菜采用的是比盒馬更重的“產地直采+前置倉”模式,上線于2017年5月,現在全國已建起350個生鮮直供產地,產地直供供應商超過500家,在上海布局了250余個前置倉。位于上海長寧區淞虹路的前置倉是叮咚的明星倉,成立于2019年5月,每天7時送出第一單,一直持續到23時,平均日訂單量1500單。
前置倉的好處是離消費者更近,可更快送達。壞處在于,前置倉若分配不精準,生鮮隔期作廢,若其他倉又缺貨,就會增加折騰成本。因此,前置倉模式對于上游供應鏈、精準算法的要求更高。
不過事實上,叮咚買菜在上海的部分前置倉,布設滿一年即開始盈利。
在創始人梁昌霖看來,前置倉雖重,但行得通。
他這樣算賬:
在理想運營狀態下,經營一年以上、日均單量在1000單的前置倉,平均客單價為65元,每筆訂單的毛利率達32.1%,刨去各項履單成本,每單營業利潤超過3%。盡管平臺并未透露目前上海前置倉中有多少比例能達到日均1000單和平均客單價65元,但記者多次采訪調查確認,多數前置倉都超過這兩個數字。
叮咚買菜認為復購率為王,其內部有一個計算公式——
V=(a+b+c+……)*d^n,
V是規模、營收,a+b+c是流量,d就是復購率為主的增長因子,n是購買次數。買菜是高頻行為,復購率提升,n增大,營收也將帶來指數級增長。
出道至今,叮咚買菜始終以實干回應質疑。去年年中,叮咚買菜走出上海大本營,開拓新城。根據公開數據,今年1月,叮咚買菜在全國30個城市已有近1000個前置倉,日訂單超過80萬,全年營收有望超過200億元。種種跡象表明,叮咚買菜的模式打磨已基本完成,可支持其快速復制擴張。今年2月,叮咚買菜考慮赴美IPO消息傳出,另外,今年年內還計劃投資6億美元,在江蘇昆山建設生鮮綜合體。此舉意味著,叮咚買菜采取了類似盒馬產地倉的策略,大規模布局生鮮源頭供應鏈能力。
梁昌霖將生鮮電商的競爭比作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只是規模,海平面下看不到的,是企業的組織能力、供應鏈能力和數據算法能力。這是生鮮電商真正的硬核實力。
盒馬與叮咚,不知誰能笑到最后,又或者一起笑到最后。
【四】
優刻得董事長季昕華說,正因為近年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數量眾多,數據存儲需求巨大,而競爭對手間又要相互提防、彼此制衡,“中立”的優刻得反而得以收獲大量客戶,實現飛速成長。
優刻得于去年1月在科創板上市,成為國內云計算第一股。
優刻得所服務的上海本土視頻平臺,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市值站上360億美元,近期又回港上市。上海音頻平臺喜馬拉雅最近也傳赴美上市。
種種跡象表明,上海互聯網企業后勁足,路也正長。
解放日報·財經頻道重磅推出微信公眾號“懂經”,歡迎懂經的你掃碼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