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這群人在同濟大學周邊畫了一個圈,如今產出沖刺“千億級”
來源:上觀2021.4.2
今天上午,楊浦區人民政府和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環同濟2.0創新發展論壇研討會。圍繞“設計明日經濟”的主題,研討會針對環同濟知識經濟圈(以下簡稱“環同濟”)建設規劃、升級思考、產業“內循環”和智慧社區創新等話題,分別從政府引導、學科支撐、市場驅動、企業主體等角度,討論了環同濟2.0版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以及市科委、市科協、楊浦區、同濟大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企業代表、師生代表、居民代表、外籍教師代表參加研討會。
從“赤峰路建筑設計一條街”到“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環同濟依托同濟大學豐富的人才儲備和技術資源,促進建筑與環境設計產業快速崛起,成為楊浦區乃至上海市標志性的設計產業集聚區,2020年總產出達到495億元,力爭到2025年總產出達到千億級。
與會專家將環同濟的經驗總結為“打開大門、深化改革、知識溢出、區校合作”。專家指出,大學必須打開校門,為推動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貢獻。環同濟應繼續加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營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雙創環境,在數字孿生城市建設、低碳經濟等領域發力。
研討會設在國際設計一場,這里原先是由巴士一汽公司的大型停車庫改造而成,長長的坡道變成了辦公空間,大樓屋面和立面布滿光伏電池,低碳環保理念貫穿整幢大樓。“低碳經濟代表著上海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與會人士指出,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是同濟大學和楊浦區之間攜手同行、雙向發力的成果。環同濟未來發展要把握科技革命新趨勢,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使之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策源高地。
“同濟大學一直與楊浦的發展相濡以沫。”同濟大學領導指出,環同濟是踐行“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理念的典范。在建設發展中,同濟大學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提升上海的科創策源能力,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同濟方案”。
站在新起點,同濟大學和楊浦區將進一步深化區校合作體制機制,探索新一輪區校戰略合作協議,除了重點突出設計產業外,還將豐富“設計+人工智能”,“設計+區塊鏈”,“設計+新能源”等產業領域。據了解,楊浦區正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的增長極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創新源,在環同濟這方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產業活力迸發,年均增長率高達15%;輻射能級躍升,業務遍及國內國際。楊浦區將在政策上支持環同濟的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鏈。
2.0版的環同濟將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級“大創意”產業核心區,從建筑設計向創意設計、工業設計、生態設計、海綿城市設計延伸;建設國家級創新創業集聚區,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業孵化體系;進一步拓展傳統優勢產業,導入高端新興產業,讓產業升級賦能雙創升級,努力打造環同濟“5分鐘創業生態圈”,使環同濟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策源高地。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