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單程超1.3萬千米,途中要更換60多位司機,他是“第一棒”
來源:上觀2021.5.31
中午時分,黃偉聽見熟悉的發動機轟鳴聲由遠及近,一把拿起工具跑向緩緩駛入站點的內燃機“東風7c-5001”。他要為自己的得力搭檔來個全身體檢。
今年47歲的黃偉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機輛段駐義烏西站調機司機長,主要是負責中歐班列、中亞班列、海陸聯運班列等各種班列的調車工作。他駕駛的“義新歐”號中歐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鳴笛啟程,經由內蒙古滿洲里口岸出境,經過15天的旅程到達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記者在義烏西站見到了黃偉和他的搭檔內燃機車“東風7c-5001”。一見面,他就向記者“吐槽”:“真是越來越忙了!”語氣卻滿是自豪。
30年運維機車,望聞問切
從義烏出發,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單次行程就超過1.3萬千米。由于路途遙遠,行程中要更換60多位火車司機。
“我跑的就是中歐班列的第一棒和最后一棒。”這是黃偉最引以為豪的。他每天的工作內容是把空車底送到海關,等待海關把中歐班列集裝箱裝上。之后,他駕駛機車將貨場內零散分布的貨物車廂編組成列,牽引至義烏西站。貨物列車停放在站內指定位置后,再由黃偉把班列編組成趟,送到車站,由“第二棒”火車司機接走。
與此同時,他是中歐班列的“最后一棒”。從歐洲進口的貨物,通過中歐班列抵達義烏西站,由黃偉的班列送入海關,進行裝卸車作業。
進出義烏西站的中歐班列頻次增多,黃偉明顯感覺自己越來越忙了。工作負荷增加,又要保證機車狀態良好,黃偉借鑒中醫診療方法,將近30年的工作經驗總結成了“望聞問切”機車質量檢測四字工作法。
交班時,他會向上一班司機仔細了解機車的運行狀態,接著,他通過榔頭敲擊零件及機件發出的聲音判斷設備工作狀態是否在最佳狀態。比如,輕敲螺絲,正常聲音會是清脆的“當當當”,要是“哐哐”作響,那就要小心,這個螺絲可能松動了,需要檢修。除了視覺、聽覺,觸覺也是檢查機車狀態的重要感官。現在的黃偉通過感觸機車部件振動的頻率和溫度,就能確定機車運行部件是否良好。
每次出乘前后,黃偉都為機車做一次“體檢”,再三確認機車狀態良好。通過這套方法,多年來,“東風7c-5001”未出現過一起質量故障。
伴隨著黃偉一整套出車手勢,這個高3米多、重數百噸的大家伙“東風7c-5001”緩緩啟動。這一天還有好幾趟出車任務,中歐班列上的貨物正源源不斷地涌進涌出義烏西站。他片刻不敢耽誤。
在黃偉看來,保證每一趟列車的準時準點是自己的使命,“中歐班列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我的工作是每天接送孩子。”
“海轉陸”需求紛紛,一艙難求
今年春節,黃偉覺得能用“從來沒有這么忙”來形容。最直觀的感受是,往年接近歐洲傳統節日“圣誕節”,運送各類物資的中歐班列步入最忙碌的階段;到了農歷正月,中歐班列減少頻次。然而,今年正月里,進出貨場的集裝箱大卡車仍舊大排長龍,起重機吊裝作業忙不更迭,鐵軌兩旁的堆場滿是集裝箱,形如巨龍的貨運列車一眼望不到頭。黃偉所在的司機隊伍24小時都在輪班工作,中歐班列貨物進出不減反增。
赴任之初,黃偉對于中歐班列的理解是,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后,進出口報關流程簡化,出口貨物到了滿洲里無需長時間停留,就迅速出關。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自己的理解太簡單、片面。
2020年初,中歐班列始終保持高位運行,不僅打通了亞歐大陸的“經濟動脈”,還成為運送抗疫物資的“生命動脈”。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開行超過一萬列,達到11215列,運送集裝箱102.4萬標箱,同比增長56%,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
今年1月25日上午,滿載著100個標箱防疫物資和生產生活物資的中歐班列防疫物資專列從義烏西站啟程,經過13天抵達波蘭馬拉舍維奇。車上有82個標箱為防疫物資,約4萬余件防護服、醫用隔離衣、注射器等總重324噸;另外18個標箱分別為運往歐洲的五金器具、汽車配件、生活用品等生產生活物資,將由同一班列運輸至波蘭后中轉至德國,為當地生產生活提供保障。
前不久,黃偉接到幾個朋友電話,問他能不能訂到去往歐洲的貨物艙位。細問才知,朋友公司的貨物原本由海運抵達歐洲,由于疫情影響,海運費用不斷上漲,部分航線甚至飆漲200%,還不能保證如期抵達。今年3月23日,“長賜號”巨型貨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情急之下來找黃偉幫忙。要知道,此時的中歐班列排單計劃已經排到了一個月之后,一艙難求,甚至需要搖號訂艙。面對朋友們的請求,黃偉愛莫能助。
現在,黃偉心里還有一個小心愿和一個大心愿。面對日益增多的貨物,他希望能多一輛內燃機車,新添幾名同事,更好地為中歐班列服務;至于大心愿,黃偉還有8年就退休了,屆時,他就有足夠的時間沿著中歐班列途經的國家旅游,感受一下這條路上的風土人情。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