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9架波音737,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來了,浦東六大硬核產業“全面開花”
來源:上觀2021.6.3
國內算力最高的自動駕駛芯片、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超過10個一類新藥處于藥品上市申請階段……昨天,浦東新區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國芯”“創新藥 ”“藍天夢 ”“未來車 ”“智能造 ”“數據港 ”等六大硬核產業“全面開花”,一批重量級產品正全力研發生產,全年浦東將實現工業總產值站穩萬億平臺,工業總產值增量達到千億的目標。
?大型郵輪船體合攏進度已達62%
大型郵輪被譽為“世界造船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設計建造難度遠高于大型LNG船甚至航空母艦,是目前我國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產品。2019年10月,由外高橋造船承建的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式開工點火,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標志著中國船舶業實現了零的突破,正式跨入大型郵輪建造新時代。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企劃部副部長陳思介紹,大型郵輪是典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具有極強的經濟效益與產業帶動能力。以13萬總噸級大型郵輪為例,船舶單價高達7.7億美元,相當于9架波音737的價值,且設計建造復雜,全船零件數量約為2500萬個,是大飛機的5倍,高鐵的13倍。去年受疫情影響,外高橋造船廠許多國外專家和設計師無法來華,郵輪項目面臨巨大考驗。浦東新區政府及時給予幫助,通過綠色通道解決一批專家來華。此前,新區政府又協調各方力量,上門為員工接種新冠疫苗。通過各方通力協作,外高橋船廠的郵輪建造繼續保持加速度。
目前國產大型郵輪首制船和二號船整體進展順利,首制船詳細設計和生產設計工作已步入尾聲,二號船正在確認設計需求。在建造方面,首制船機械處所已實現貫通,預計9月份完成全部總段的吊裝工作。內裝方面,首批公共區域以及艙室預制模塊已通過檢驗,目前正在開展艙室預制車間投產工作,其他各項事宜也正在按計劃穩步開展。截至今年5月底,國產首艘大型豪華郵輪總段制作進度已達到86%,船體合攏進度達到62%,今年年底將完成船體起浮,2023年完工交付。
除了國產大型豪華郵輪外,在浦東,張江機器人谷和金橋機器人產業園已形成全球一流的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圍繞落實《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浦東已有8家企業入圍上海市智能工廠,占全市40%,年內將完成對450家企業的智能工廠線上測評。
目標建設世界級產業高地
除了智能制造開足馬力外,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也在浦東迅猛發展。
目前,浦東已構建了從核心產品設計、先進制造、裝備材料、高端封測服務為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全球十大晶圓代工企業中的2家、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中的2家總部在浦東,全球芯片設計10強中有7家在浦東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英飛凌、肇觀電子、守樸科技、阿里巴巴、晶心科技、瓴盛科技等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相繼簽約落地,中芯南方、華力二期、格科、聞泰科技等重大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浦東同時也是我國生物醫藥創新人才最集中、研發機構最密集、創新鏈條最齊全、創新成果最突出、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地區之一,誕生了全國15%的原創新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浦東現有在研藥物品種500多個,處于臨床階段的一類新藥近200個,超過10個一類新藥處于藥品上市申請階段。今年前四個月,新區共有58家(次)生物醫藥類企業獲得資本投資或上市,總共融資超過140億元,金額同比增長2.6倍。
今年以來,浦東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同樣呈現出高產出、高增長、高附加值的特性,涌現出一批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行業頭部企業。目前,張江人工智能島上已匯聚90多家企業、4000多人在此辦公、研發,實現了產、學、研、用、投創新鏈的集成。
浦東新區科經委副主任周征宇表示,浦東未來要在高端芯片、航空發動機、高性能醫療器械、核心零部件等領域補齊關鍵短板,超前布局產業技術前沿領域,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建設世界級產業高地為目標,積極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