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量”閃耀神舟飛船:告別訂制,飛船進入批量化生產時代
來源:上觀2021.6.17
2021年,名副其實的載人航天“超級年”。
4月29日,我國空間站的“第一塊積木”天和核心艙順利就位;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并實現與核心艙的滿分對接;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不到兩個月,我國載人航天領域已經圓滿實施了三次重大發射任務,是前五年發射任務量的總和。
“當前,飛船研制、發射、飛控任務接續實施,交叉并行,實施密度之高前所未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系統副總指揮顧側峰告訴記者,這對八院飛船型號的研制任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戰。
這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研制中,上海航天八院承擔了飛船的電源分系統、對接機構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制任務。可以說,這艘空間站建設階段的“關鍵之船”,烙下了深深的上海印記。
數年一艘到一年多艘的跨越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先后突破了從無人到有人,從出艙活動到交會對接,從短期在軌試驗到中期駐留停靠等核心技術,一艘具有中國特色的飛船已成為中國載人航天的閃亮名片。
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屬于自己的空間站。建造期間,將陸續發射4艘載人飛船往返天地,執行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與建造任務;后續空間站建成后,每年將會有多艘飛船往返運送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進行長期有人照料運營。
顧側峰說,“飛船任務環環相扣,任何一艘船不容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對飛船產品的高質量生產、高效率交付提出了極高要求。”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小到一個器件,大到整船試驗,上海航天研制團隊進行了周密細致的規劃,以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流程的更改。以飛船型號八院產品來說,抓總研制的產品涉及72臺/套,如何保證各階段的產品質量,是進行大批量投產工作的關鍵。
為此,飛船項目辦早在2016年開始制定產保大綱和產保流程,提前識別出飛船各研制階段的上百個風險點并嚴格把控;在生產過程中,安排專人對強制檢驗點、關鍵檢驗點進行檢查管控工作,確保“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產品驗收時,除了對產品實物進行細致檢查外,還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文件資料進行一一核查。
以飛船推進艙艙體結構的驗收工作來說,“我們會對每個艙體的外觀、多余物以及其他影響性能的關鍵環節進行檢查確認,比如逐個確認整個艙體共計近700螺釘的擰緊力矩和防松,確保每一個產品不帶隱患上天。”推進艙結構主任設計師歐紅旗如是說。
對接機構成就太空之吻
這次神舟十二號飛船將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快速交會對接。
神舟載人飛船自執行任務以來,已順利開展10次對接動作,其中包括5次載人對接。在一次次成就“太空之吻”的背后,上海航天研制的對接機構已經憑借其可靠穩定的優越性能,提前一步邁入了產品化的進程。
“我們計劃每年投產5到6套對接機構,在滿足飛行任務需求的同時,還能保證一定的存量。”805所對接機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姚建說,這基于上海航天研制團隊在天舟貨運飛船在軌飛行驗證成果基礎上,提出的載人飛船與貨運飛船對接機構產品通用的方案。不僅大大節省了研制成本,還完善了部組件組批投產的機制,有效提高了雙線作戰的效率。“以往從生產、總裝到試驗,一套對接機構交付使用需要10個月,現在僅需6個月。同時,組批意味著有源源不斷的產品進行交付,一旦有臨時發射需求,我們也具備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總裝測試并投入使用的能力。”
此次8噸的神舟載人飛船與30多噸的天和核心艙組合體相遇,如何確保對接平穩至關重要。對接機構研制團隊首次在載人飛船對接機構上安裝了可控阻尼器,用于吸收兩個航天器在對接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姚建說,對接機構可以緩沖上萬牛的撞擊力,不僅可以有效減輕對接過程航天員的不適感,還可以對對接機構實現有效保護。
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前向對接口實現剛性連接后,兩個航天器之間會形成一個“密不透風”的通道,方便航天員穿過,因此對接機構要連得可靠、連得緊密;同時,對接機構還要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斷得干脆”,特別是神舟十二號將首次度過長達3個月的載人停靠期,任何風險都容不得忽視。
但在太空中,由于沒有空氣的阻擋,當兩塊金屬放置的距離過于接近時,兩塊金屬就會自動焊接到一起,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冷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張崇峰透露,為了避免“太空自動焊接”的情況,研制團隊在對接機構上噴涂了一層特殊設計的“保護膜”,從而起到阻隔和潤滑的作用。
確保飛船可靠能源供給
2021年,中國將相繼實施2次神舟飛船發射,從之前的3年1艘,到如今的1年2艘,且此次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長達3個月。如何在穩定地提供能源供給的情況下,保障航天員安全返回?離不開上海航天打造的電源系統。
從神舟十二號飛船開始,上海航天電源分系統完全建立并引入了產保概念。研制團隊編制了分系統產保大綱,各單機形成獨自的產保實施細則,成立了一支專門的產保隊伍,由領域產保副總師領銜,下設不同型號的產保工程師,參與產品從設計到交付整個流程的質量保證。
同樣是從神舟十二號飛船開始,電源分系統自產品設計階段,增加了一些特色工作,如開展包括可靠性安全性、風險控制等在內的6個專項的再設計再復核再確認,如梳理所有的關鍵環節,形成9個關鍵環節的控制清單。
此次在神舟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神舟飛船會經歷最長19天的大面積遮擋周期,面臨太陽電池翼被遮擋、自身不能發電的情況。
不要緊,中國空間站上有一群“樂于助人”的“中國好鄰居們”,這時,空間站的其他成員將“慷慨解囊”,熱情“送電”。“整個空間站系統,電源的能量是可以互相傳動的,神舟飛船可以接受來自核心艙的并網供電。并網供電的源頭很多,可以來自核心艙,可以來自貨運飛船”,上海航天電源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唐筱介紹,“根據飛船的能量平衡情況按需并網,并合理安排儲能蓄電池組在空間站停靠期間的充放電管理措施,可以適應長期的遮擋工況。”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