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家最賺錢的民族樂器廠迎來改制,未來將這樣布局
來源:上觀2021.6.29
這是中國民族樂器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有著63年歷史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日前完成公司制改革,正式更名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在6月28日舉行的揭牌儀式上,執掌民樂一廠近23年的王國振感觸最深,從廠長變身總經理,他見證了民樂一廠從低谷到重新崛起的歷程,如今隨著改制完成,標志著企業發展進入到公司治理的全新階段。
上海是中國民族樂器文化的發展重鎮,其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1956年,上海民族樂器業實行合作化,86戶民族樂器制作坊合并為7家生產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改組成立三家地方國營工廠,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自此成立,成為制作吹、拉、彈、打四大類樂器的綜合性民族樂器廠,并于1962年成功注冊“敦煌牌”商標,“敦煌牌”也成為民樂一廠的代名詞。
起步時期的民樂一廠可謂風光無限,S型岳山21弦古箏成為主流形制、琵琶八字音條發明向行業公開推廣、改良版的冬不拉和艾捷克名揚新疆樂壇、合作改制的“雪梅月琴”倍受京劇和民樂界推崇、合作推出的革胡等新型樂器成為我國民族低音樂器的重要成果。至上世紀70年代,“敦煌牌”樂器產品達到4大類500多個花色品種,“敦煌牌”琵琶、二胡、古箏、笛、巴烏等產品質量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但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洋音樂的大量涌入,“鋼琴熱”“吉他熱”“流行音樂熱”風起云涌,民族樂器生產企業困難重重。面對這場遭遇戰,“敦煌”樂器人并沒有退卻。他們“借廟躲雨,留根保苗”,尋求自救良策,不僅生產風車、彩蛋、圣誕老人、木偶等外銷工藝品,還研制了多功能直吹笛,引進了流水線安裝雅馬哈電子琴,用多種辦法來渡過難關。
即便在民族樂器發展的低潮期,“敦煌”樂器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全廠范圍內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和技能考核工作,《琵琶制作》《二胡制作》《大阮制作》《三弦制作》《京胡制作》《揚琴制作》《琴弓制作》《琴弦制作》等教材陸續推出,“敦煌”樂器人將寶貴的民族樂器制作技藝以文字的形式系統地記錄下來。
王國振說,步入21世紀以來,“敦煌”樂器人以品牌建設和創新驅動為兩翼,在實踐中實施文化營銷、創新文化產品、培育文化型工匠隊伍,推動中國樂器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讓民族樂器文化“活”起來。譬如,在市場拓展上,組建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創辦敦煌藝術學校、開展“敦煌杯”“敦煌國樂”“敦煌之夜”“敦煌大講堂”系列百余項活動,有力推動了民樂市場發展。與此同時,主動擔起弘揚中國樂器文化的使命,走出國門,還走進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國進博會等處進行民族樂器展演活動,讓世界了解、認知、喜愛中國樂器與音樂文化。
2017年8月21日,首屆澳門國際古箏音樂節上,2520人同臺演奏敦煌古箏,共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產品研發上,讓民族樂器不僅體現中華聲音之美,更要展現中華工藝之美,平均以每年40余款的新品研發速度引領行業發展,現擁有授權專利271項。所推出的融合了青花瓷、竹刻留青、木雕、貝雕、景泰藍、漆器、古典文學、名人書畫等工藝和元素的“敦煌牌”民族樂器,已經進入了拍賣收藏界。
一組數據顯示,近20年來,民樂一廠年銷售收入從4000萬元增長到4億元;年利潤總額從9萬元增長到1.1億元,員工年均收入從1.4萬元提升到18萬元;每年上交國家稅收從240萬元提高至8400萬元。如今,民樂一廠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中國樂器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
不為眾人所知的是,自成立以來,民樂一廠一直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
為更好激活集體經濟,在市國資委領導下,上海新集體經濟合作聯社順利完成了對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改制。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樂一廠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深化市國資委系統集資集企改革、推動城鎮集體經濟和集體企業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特別是,通過引入上海紅雙喜集團和上海上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兩家國有企業和骨干員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業持股,完成對民樂一廠混合所有制改制,達到了“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益”的目標,為上海聯社集資集企改革跨出了堅實步伐。
未來,民樂一廠有限公司將大力推進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產業鏈延伸,布局音樂教學和配送平臺、非遺文化傳習平臺、測試鑒定平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等四大平臺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平臺生態圈,著力打開公司發展的上升空間。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