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億人次訪問!開發出77萬人都在用的小程序后,這支團隊獲得國家表彰
來源:上觀2021.7.7
7月2日,回滬第二天,剛剛在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盧義耀,就向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的黨員們分享、傳遞了在京的所見所感。今年,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身為黨總支書記,盧義耀作為代表赴京接受了榮譽。
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80后”“90后”黨員占了大多數。就是這樣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隊伍,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火線開發了覆蓋徐匯所有居民區和絕大多數企業的“匯治理”小程序,高效助力了全區的復工、復學、復產、復市。上海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以來,依舊是這支團隊,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業務能級,成為老百姓和企業心目中,“跑一次就能辦成事”的“萬能”中心。
火線開發“匯治理”
去年1月27日,大年初三,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資源管理科科長伍東陽接到電話,第二天要到區里開會,商討盡快在一周之內,開發出居民進行口罩預約的線上系統。“這是我入職以來接到的最緊急的任務。”伍東陽說,接到任務后,科室全部5名成員都第一時間結束了休假,投入了小程序的開發。
他們要做的是一項繁瑣的“翻譯”工作,將區衛健委、商務委、科委等職能部門的需求,全區13個街鎮、306個居民區的居民訴求,與負責開發小程序的技術公司進行對接。此外,全區50余家具備資質的藥店,也要通過梳理,與地圖數據供應單位進行溝通,確保居民預約購買口罩的門店,一定是離家最近的那一個,盡可能減少疫情期間的外出時間。
在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的指揮下,像伍東陽這樣具有技術背景的黨員,組成了一支研發的攻堅團隊,帶領其他技術人員通宵達旦地寫程序、編代碼。負責溝通的成員最高峰時同時組建了100多個微信群,與不同的單位和第三方技術公司展開對接,小程序上線前的壓力測試多達50余輪。為此,伍東陽成了標準的“熊貓眼”。
但最讓他感到“壓力山大”不是開發口罩預約程序的時間緊和任務重,而是徐匯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歷來傳承的作風:要做就要一步到位,做到“最優”。“我們想開發一個能讓老百姓全程網辦、真正‘無接觸’就能預約、購買口罩的程序,因此小程序‘匯治理’的正式上線比其他同類應用程序慢了幾天。”
在看似“比別人慢”的那幾天里,伍東陽和同事們頂住壓力,專注做了一件事:挨家挨戶跑街道、“掃”居民區,充分了解基層干部和老百姓的使用需求。“剛到第一個街道解釋‘匯治理’怎么用,我們被居委干部‘狂吐槽’。”很快,開發團隊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基層防疫壓力已經很大,社區干部也有了自己習慣的登記方式,一下子要用網絡登記,還要在手機上點擊好幾個不同的按鈕,看起來的確把事情變‘復雜’了。”
回到中心后,伍東陽第一時間與技術公司溝通,盡可能簡化登記程序。最終,2.0版的“匯治理”口罩預約改為了“一鍵登錄”,第一輪購買過口罩的居民無須重新登記。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后臺程序開發的模塊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很快“匯治理”就相繼上線了企業返滬人員登記、沿街商鋪管理、學校復課等多項功能,成為好用、管用的疫情防控“利器”。眼下,徐匯居民的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登記也能通過“匯治理”完成。短短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匯治理”用戶總數達到77.33萬人,累計訪問次數破1.55億次,整合了全區18個部門共55個輕應用,形成了政府與市民、企業共商共治的全新平臺。
“十八羅漢”樹服務品牌
“85后”郭穎瑛是徐匯行政服務中心公共服務科的一名窗口人員。“半路出家”的她本是一名外企員工,調整了職業規劃后,于去年5月加入中心成為一名一線辦事人員,每天都要直面企業經辦人、居民的各類問題。
“剛上崗時,覺得中心太漂亮了,大廳寬敞透亮,受理窗口還是彩虹配色,非常現代。”而想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窗口人員,卻給了郭穎瑛一個“下馬威”。“中心有300多項‘一窗綜辦’事項,從工商登記到歷保建筑修繕,背后的政策、程序都要清楚知曉,不能含糊。”郭穎瑛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才從“學徒”成為能獨立上崗的綜合窗口服務人員。
徐匯行政服務中心的18個綜合辦理窗口,也被稱作“十八羅漢”,寓意一支業務過硬、能量無限的團隊。而這支今天已成為徐匯行政服務中心重要服務品牌的團隊,最早能追溯至中心成立之初。
2015年5月,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建成,工作人員們很快意識到,雖然各辦事部門身處“一門”,辦公地點卻仍舊分散在樓內各處。老百姓來辦事,依舊要上下樓“多跑路”。為此,中心籌建工作組以黨員骨干為“領頭雁”,戴著安全帽跑現場、捧著事項清單跑部門,手持不同領域的課題研究報告,與技術部門籌劃搭建系統框架,最終將分散在18處辦公的部門行政審批窗口,整合到了中心一個辦事大廳內。
不滿足于“一門通辦”,始終對標最好、最優的徐匯行政服務中心,目標是“一窗綜辦”,讓來辦事的老百姓不論遇到什么難題,不用“挪座位”,全都交給窗口、中臺和后臺工作人員解決。
為了設立這一“零差別”綜合窗口,中心黨總支牽頭開展了“百人百日魔鬼訓練”,將83個部門專窗整合為18個政府綜窗,同時“優中選優”組建了一支“全科醫生”型的前臺服務團隊。眼下,“十八羅漢”的“人才庫”中大約有30人,其中黨員數量達到一半。目前,中心的區級審批事項入駐率達到98%,“全市通辦”個人事項入駐率達到100%,并成功創建了國家級“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工程。
“三個多一點”成就“快半步”
在上海首創區城運中心、大數據中心合署辦公、一體化運行的管理模式;在全國首創規模化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提供33個部門73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不打烊”辦理;同步在13個街鎮布設25個家門口自助服務點……短短幾年,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已有多個國家級和市級“首創”。
隊伍越來越年輕,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專業人士加入,如何帶好這支充滿活力的隊伍,使其始終保持先進性,是中心黨總支書記盧義耀時常思考的課題。
“企業有企業文化,行政服務中心也要建立以事業凝聚人、以信仰和理想團結人的擔當。”既是黨總支書記,也是行政服務中心的副主任,在業務上和組織建設上,盧義耀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前輩”。
“‘匯治理’剛上線時,我們幾天內接到了上百個‘12345’熱線,有投訴,也有建議,我們都逐一電話回復,把大家‘吐槽’的不足和提出的修改建議一條一條梳理出來。”盧義耀說,在此期間,一些年輕黨員、工作人員覺得有些沮喪,于是他作為“老大哥”幫助大家轉變思路。“我們開發程序不是給自己用的,是給老百姓、給基層干部使用的,老百姓批評、‘吐槽’,說明大家已經開始用了,接下來我們就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如何補缺補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老百姓的評價為服務宗旨,徐匯行政服務中心近年來積極推動基層黨建與“兩張網”建設相融相促,將黨員發展與骨干培養相結合,建立了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還成立了以年輕黨團員為主的“雙創”服務組,主動走訪園區企業,累計服務50多家企業1000余人次。
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是榮譽,是新的開始,也是更重的使命與擔當。“當一支隊伍取得一點成績后,怎樣保持先進性是最難的。”盧義耀感慨,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一點”——思想上永遠比人家多想一層,業務上永遠比人家多思考一點,對自己永遠多要求一點,才能始終“比人家快半步”。“歸根結底,是我們能為老百姓再多辦一點實事。”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