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他把“割一茬又長一茬”的韭菜種成了大產業,盒馬、叮咚等電商平臺也去進貨

來源:上觀2021.8.11

單品種植、菜漁循環,小韭菜也能成大產業。

滬郊大部分種植蔬菜的合作社,種的都是多種蔬菜,這樣既能提高抗風險能力,還能利用各種農作物的不同茬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只種同一種蔬菜的合作社非常少見。不過,在崇明堡鎮米行村,一家名為“怡思田”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實施的就是單品種植模式,而且種的還是一種相對有些“冷門”的綠葉菜:韭菜。

眼下正值盛夏,上海怡思田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內一片忙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整地、起壟,栽下一棵棵韭菜苗。合作社負責人徐俊鋒忍著高溫在田間地頭查看韭菜長勢,計算著下次澆水的時間。“這批韭菜長得不錯,再過不久就能割了!”徐俊鋒的手臂、臉龐被曬得黑中透紅,很難看出眼前這位“農民”曾是一位企業高管和老板。

“半路出家”當農民,專心種韭菜

徐俊鋒老家在河南,年輕時當過兵,1998年從部隊轉業后留在上海,在外資企業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隨著互聯網風潮來臨,徐俊鋒辭職創辦了電子公司,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他的企業遭受較大打擊。“后來我就把公司關了,但人不能閑著,總要找點事情做,正好當時我看到一些農業經營戶大獲成功,于是便覺得從事農業有前景、有奔頭。”2013年,徐俊鋒來到崇明當起了全職農民,創辦了“怡思田”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占地面積近600畝,韭菜種植規模在上海數一數二,產品深受市民喜愛。

為什么只種韭菜這一種農作物?徐俊鋒告訴記者,一方面單品種植更易精細化管理,可更嚴格地執行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種植全過程更可控,比較適合他這樣“半路出家”的農業經營戶;另一方面,韭菜和其他綠葉菜不同,每年可以割四到五刀,一般每三年才換一次茬,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其他單品綠葉菜生長周期短、需要多種蔬菜輪種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問題。

八年來,徐俊鋒瞄準韭菜這種作物,從頭開始踏踏實實學習種植技術,如今已成種韭菜的行家,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怡思田”合作社主要種植寬葉韭菜、小葉韭菜,品種引自河南省的農業科研院所,種植方式分為設施大棚種植和露地種植兩種,年產韭菜約1000噸,可實現全年不間斷供應市場。

規模化種植引來電商平臺青睞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崇明韭菜作為經長期馴化形成的本地蔬菜品種,也是崇明重要的特色種源之一。自2019年起,“怡思田”便從崇明各個鄉鎮廣泛收集本地韭菜品種,目前共有試驗田30余畝,通過加代純化、除雜去劣,不斷篩選優質的本地品種。

相比普通韭菜,崇明韭菜更細、更短,纖維素含量更高。“總體上,崇明韭菜的產量相對較低,但是市場反響卻非常好,比較符合上海市民的口味。”徐俊鋒坦言,崇明韭菜盡管是個小品種,但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

“未來,我們將重點聚焦品質提升,工廠化、精細化發展一定是大勢所趨。”除了在種源上謀求突破,徐俊鋒還希望在栽培模式上進行創新。他介紹,合作社計劃利用無土栽培的模式,在基質中加入有機肥,從而克服草害較多等問題,確保韭菜品質更優、口感更佳。

規模化種植韭菜之后,徐俊鋒已和上海諸多餐飲公司、超市、單位食堂及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電商平臺等達成合作,在保證韭菜品質的前提下可大量、長期為市民提供韭菜。“以前市場價格不穩定,銷售也比較零散。但隨著我們擴大種植規模、不斷提高品質,我們逐步掌握了市場定價權,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如今,“怡思田”合作社的韭菜利潤達到了每畝5000多元。

“菜漁循環”實現雙豐收

在種植韭菜的過程中,徐俊鋒非常注重綠色環保,建立了完整的生產檔案記錄,對產品的種植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聯網上傳,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可追溯。合作社產出的韭菜都要進行農殘檢測,合格的才能進入包裝和銷售環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社連棟大棚的另一側,有一個約25畝的魚塘,清澈見底、魚兒成群,這些魚對韭菜生長起著重要作用。

這是合作社今年依托崇明區蔬菜技術推廣部門重點打造的菜漁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利用大棚頂上的凹槽,收集富含微量元素的雨水進入魚塘,再通過魚類活動將水質調和,用于灌溉蔬菜,最后將蔬菜廢棄物投放到魚塘中,完成閉環。目前,合作社已初步投放魚苗6萬余尾,主要為草魚、鳊魚、河鯽魚等品種。

“簡單來講,菜漁循環就是將魚的排泄物轉化成蔬菜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同時又將蔬菜廢棄物作為水產養殖的主要飼料。”徐俊鋒介紹,該技術不僅解決了蔬菜廢棄物處理問題,還實現了養殖尾水零排放,可有效促進土壤改良。“既能生產綠色健康的蔬菜,還能養殖健康肥美的魚兒,可謂養魚種菜兩不誤、雙豐收!”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