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一座“申報館” 百年海派人物肖像群

來源:原創2021.9.17

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馬路,一幢富有現代感的新式大樓的落成儀式吸引了眾多名流和市民,而大樓門楣上的“申報館”三個字格外耀眼奪目。從這里起步,“申報館”幾經轉手、搬遷、改造,在中國近現代100多年的歷史中,見證眾多歷史時期的重大節點、重要人物以及無數日夜不眠不休下的無數篇新聞報道,陪伴上海城市一路前行。

中國報業泰斗史量才

1872年4月30日,英國人美查在漢口路轉角(望平街)創辦《申報》,跨越了晚清、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三個時代,一代又一代報人在此縱觀世界風云,記錄歷史滄桑,承載光榮夢想;也正是在這里,誕生了20世紀的中國報業大王史量才;當年的申報館里有世界最先進的印刷輪轉機,樓頂還養了三四百只信鴿,用于記者遠距離發稿……

申報館原來在山東路197號。1882年遷到漢口路禮拜堂對面。《申報》最早為雙日刊,不久就改成日報,銷路果然不錯,于是美查又創辦了點石齋印書局。1907年美查回國,又把《申報》出讓給了上海當時報館的華人經理席裕福,后者以7.5萬元將全部產業買下,再把報館遷回了山東路。

1912年,32歲的史量才接管《申報》,立下了“不偏不倚、言論自由、民眾喉舌”的辦報方針。他首先改進了輪轉印刷機,每小時可以印刷五六千份。1916年報業泰斗史量才把磚木結構二樓拆除,耗資70多萬銀兩重建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大廈,門牌號碼是漢口路309號。《申報》日銷量近五萬份,一小時就可以印刷完畢。他還收買自創刊起全部的《申報》、創辦《申報月刊》、《申報年鑒》、舉辦流通圖書館和補習學校等公用事業。

苦心經營22年的“申報紙”

九一八事變后,《申報》又一改政治上保守謹慎的作風,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更加趨向于愛國民主。1931年12月,宋慶齡起草了《國民黨不再是一個革命集團》宣言,《申報》刊登了這一宣言、1932年6-7月又發表社論《三論剿匪與造匪》。同年報紙又邀請了留法歸來的黎烈文主編副刊《自由談》,請魯迅、茅盾、巴金、鄭振鐸、陳望道、葉圣陶等進步作家撰稿,因此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在上海影響很大。《申報》的銷量迅速增長:1912年每天銷量是七千份,1915年增加到10萬份,1928年達到14.3萬份。因為其歷史悠久,收入又很廣,上海人都稱為“老申報”,甚至將新聞紙都成為“申報紙”。

從1912年接管《申報》到1934年遇害,史量才苦心經營了二十二年,鑄就了報業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他以生命的代價實現了自己“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的做人準則。所以,“申報館”這三個字已不僅僅是新聞與傳媒領域先驅的縮寫和代名詞,甚至算得上是海派文化的一個承載,是一塊珍貴的史碑!

77歲《申報》停刊再啟新征程

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布解放,《申報》出版發行了它最后一期報紙,并在“終刊”號上刊登了進入上海的解放軍寧可淋雨,不愿到居民家中休息的報道。

1949年5月28日,在上海解放第二天,經營了77年的《申報》宣布停刊,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上海市委機關報 《解放日報》在《申報》館內創刊,申報館轉為解放日報社使用。也是在這一天,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解放日報》的創刊號就出現在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申報館有了新的名字、新的使命。這幢優秀近代建筑迎來了歷史新一頁。新中國的媒體人繼續在這幢申報大樓書寫著新中國的新聞史,為上海市民提供民生信息,傳遞新聞力量。

作者:孫鑫 攝影:任國強

更多資訊

  • 申報館變身網紅地? 給個理由先,那些來打卡的年輕人2021.9.17

    2015年4月30日下午,有著中國現代報業發源地美譽的“申報館”迎來了一次業態煥新。這一天,復旦校友齊聚漢口路309號,慶祝申報咖啡館(The Press)開業。這幾年,這里儼然已成為滬上著名打卡地。… 查看詳情 >

  • 百年申報館 ?今朝煥新顏2021.9.17

    今天,當你步行至外灘風貌區,駐足漢口路、山東中路口。街道未變,建筑未變,人文地脈未變,最大的變化在于百年人文建筑“申報館”的與時俱進,通過細節上的修繕,內部空間上的煥新改造,讓百年申報館重現美麗容顏。… 查看詳情 >

  • 老建筑會說話|申報館,那些歷久彌新的往事2021.9.17

    申報館是由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報業大樓。1918年竣工的申報館占地占地736平方米,建筑面積3680平方米,為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檐口下部、壁柱上都有花紋,東北兩面墻上整齊地在每層開有… 查看詳情 >

  • 一條望平街 百年“申報館”2021.9.17

    上海有很多小馬路,歷經百年風云變幻,不管如今有著怎樣的面貌,或許已更名,或許已消失,但細細探究,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馬路可能承載著百年海派人文歷史,蘊含了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見證著上海百年風華和時代變遷… 查看詳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