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申報館 ?今朝煥新顏
來源:原創2021.9.17
今天,當你步行至外灘風貌區,駐足漢口路、山東中路口。街道未變,建筑未變,人文地脈未變,最大的變化在于百年人文建筑“申報館”的與時俱進,通過細節上的修繕,內部空間上的煥新改造,讓百年申報館重現美麗容顏。
建筑肌理修舊如舊
空間格局自然通風自然采光
如今,走進漢口路309號,躍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白色穹頂。為了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貌,對建筑肌理做到“修舊如舊“,設計團隊經過多方周旋,確保了對白色雕花穹頂的原貌修復,對所有木質地板進行全新更換,一些原有建筑形態進行了全盤保留,真正做到了對老建筑的”修舊如舊“。據了解,設計修復團隊初步用了十個月基本完成申報館新一輪的內部煥新,隨后又在對外立面可能出現的滲水、沉降進行持續不斷的跟蹤維護、修繕。
事實上,煥新后的“申報館”在設計上保留了1900至1930年建成的辦公建筑結構,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翻新后,使其內部成為一個“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的舒適開放空間,而這也成為申報館后續在空間格局改造中的重要設計理念。比如,現在申報館的中庭扶手處,之前也是一堵墻,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的設計理念下,打通后成為通透的天井,陽光撒進中庭,和改造后的4層自然通透的辦公走廊交相呼應。
此外,中庭處一眼可望的整片木質墻面也是一大亮點——原木的沉穩、綠植的生機盎然與黑白流線型的玻璃匯聚在一起,絲毫無不違和。“申報館在煥新改造過程中經常會引入不同的設計師,盡管設計師經常會換,但應該做什么?具體怎么做?這一些設計理念卻是需要一直和設計師保持溝通。
可再生循環可持續發展、
為老建筑注入新生命
進入主樓邊側的辦公樓入口,引入眼簾的是一層現代感十足的大堂空間,正中還有幾個粗大的柱子。沿著東南角的臺階上到二樓,是這幢建筑的中庭。說是中庭,實際上是個采光透氣的天井。這樣的大氣的建筑格局現在已不太常見了。果不其然,二層以上原來的三層樓面居然已改造為標標準準的五層建筑。你說,它原來的層高有多高?
如果在大堂乘電梯,進入內部的辦公區域,發現每戶單元中運用大窗和玻璃門,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陽光的照射,并最大化使用自然空氣流通代替電力空調系統,保持溫度平衡。申報館在屋頂露臺上的種植蔬菜以達到增加綠化,凈化空氣的效果,建筑內部還使用再生建材并盡可能維持低用水量。
沒錯,百年人文歷史的申報館從建筑格局和功能形態上都已煥新升級。據了解,現今的申報館是一幢有歷史感的創意辦公樓,申報館二樓到五樓出租面積整層近1000平,申報館六樓是樓頂露臺,申報館每層樓面都有綠化。申報館1樓層高4.5米左右,2樓-5樓基本層高3.2-3.5米左右,6樓層高2.8米。走在煥新后的辦公區走廊,挑空五層高的中庭里還能透進陽光,頂面是玻璃鋼天花板風雨無憂。這在大部分現代化寫字樓建筑中都是做不到的。如今,“申報館”不僅是一個辦公空間,正以開放的空間、包容的文化與社群網絡重新建立聯絡,為國內外創意企業集團和工作室打造聚集地,創造具有無限想象力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的創意辦公形態為百年申報館重新注入了活力,更在南京東路、外灘辦公樓群落中開辟了一種全新辦公形態,申報館的百年人文地脈得以繼續延續,并在新時代重新煥發活力。
更多資訊
-
申報館變身網紅地? 給個理由先,那些來打卡的年輕人2021.9.17
2015年4月30日下午,有著中國現代報業發源地美譽的“申報館”迎來了一次業態煥新。這一天,復旦校友齊聚漢口路309號,慶祝申報咖啡館(The Press)開業。這幾年,這里儼然已成為滬上著名打卡地。… 查看詳情 >
-
老建筑會說話|申報館,那些歷久彌新的往事2021.9.17
申報館是由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報業大樓。1918年竣工的申報館占地占地736平方米,建筑面積3680平方米,為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檐口下部、壁柱上都有花紋,東北兩面墻上整齊地在每層開有… 查看詳情 >
-
一座“申報館” 百年海派人物肖像群2021.9.17
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馬路,一幢富有現代感的新式大樓的落成儀式吸引了眾多名流和市民,而大樓門楣上的“申報館”三個字格外耀眼奪目。從這里起步,“申報館”幾經轉手、搬遷、改造,在中國近現代… 查看詳情 >
-
一條望平街 百年“申報館”2021.9.17
上海有很多小馬路,歷經百年風云變幻,不管如今有著怎樣的面貌,或許已更名,或許已消失,但細細探究,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馬路可能承載著百年海派人文歷史,蘊含了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見證著上海百年風華和時代變遷…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