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逾4.5億元!我國最先進的兩艘專業用船通過竣工驗收,能暢行全球
來源:上觀2021.9.27
9月26日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傳來好消息:兩艘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和“藍海201”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作為我國迄今為止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具有全球航行能力(除兩極冰區以外)的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和“藍海201”推動我國漁業科考船的調查能力和技術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藍海101”號和“藍海201”號調查船分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負責建設和具體運行維護。兩艘調查船于2017年9月開工建設,總投資4.58億元人民幣。每艘船總長84.5米、寬15米、滿載排水量3289噸、續航力1萬海里。針對海洋科考要求,它們配備了聲學評估系統、無線拖網監測系統和浮游生物分水層拖網等世界一流的漁業資源科學調查設備和國際先進甲板機械操控系統,構建了漁業資源調查、漁業環境生物生態調查、海洋理化分析、聲像評估與遙感等4大科學調查系統,能高效完成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綜合調查,并具有海基數據系統集成和信息傳輸能力。
同時,兩船可以同步探測取樣、數據比對與驗證以及協同作業能力,能增強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手段,成為未來10年內我國開展海洋漁業科學調查的主力軍。它們還可以與三大海區現有和待建的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相互補充,形成我國現代化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船體系,具備在近岸、近海、外海和深海遠洋等全面開展漁業資源科考的能力。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介紹,在進行驗收前,兩船已自2019年6月投入使用,承擔了“渤黃海共享航次”“鰻鱺保護國家行動計劃”“2020-2021年度東海漁業資源調查”“中韓聯合漁業資源調查”“黃海越冬場調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項目”等多項重要的國家海洋科學綜合調查任務,高質量完成各項科考任務。兩船穩定運行兩年來,總共執行航次23個,海上航行作業186天,累計安全航行3.13萬余海里。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