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孟加拉家具進口大王的上海傳奇:與中國合開工廠因疫停擺后,成了進博會參展商

來源:上觀2021.11.8

孟加拉扎坎,從進口商變出口商。

38歲的孟加拉人MD.ZAKIRHOSSAINKHAN,中文名為扎坎。今年,是他首次參展進博會,但他與中國的緣分卻已延續近20年,他本人在上海也已生活超過12年。

“無論身在何處,有無疫情,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與中國有關。”扎坎說得確鑿誠懇。

扎坎在第四屆進博會展位上。

扎坎是學霸,畢業于孟加拉一流學府達卡大學。他的父親曾是一名緝毒警察,退休后從事中孟貿易,于2003年左右聯合親友,從中國廣東佛山進口家具到孟加拉。猶記當年,扎坎尚在求學,卻已開始幫忙打理家族事業。他英語順溜,負責與佛山的中國供應商電話溝通、核實單證等。

扎坎告訴記者,孟加拉當地原先多為實木家具,做工慢、價格貴,還笨重。他父親敏銳地發現到,中國創新生產高密度板合成家具,具有極大的價格優勢,且便于拼接,適合標準化、批量化進口。遙想當年,扎坎父親果斷押注“中國制造”,填補了孟加拉當地空白,前來訂購的客戶絡繹不絕,用來布置辦公室或家庭。還有客戶從扎坎父親處批發后再零售,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扎坎很驕傲,盡管后來許多進口商跟進,競爭加劇,但扎坎家族的家具進口業務量仍穩居全國前茅。

廣東佛山是我國家具制造和出口重地。

隨著家族生意越做越大,扎坎決定深入了解中國,尋求更寬廣的機會。最好的方式是留學。

2009年9月,扎坎成了上海同濟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一名研究生。敢來到完全陌生的國度和城市,他的底氣在于“未雨綢繆”——早在孟加拉達卡大學讀書時,除了主攻的英語專業外,他一課不落的是每周兩節的漢語選修課。在上海,他不放棄任何能360度了解中國的機會,2010年,適逢中國上海世博會,他主動報名,被安排在世博園區非洲聯合館擔任志愿者。半年的志愿者經歷,讓他更深刻感受中國之強大,對于拓展中孟貿易有了更多想法。

扎坎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做志愿者。

與中國的緣分還體現在扎坎的感情生活上。來上海4個月后,他便結識了中國女孩耿樹鳳。耿樹鳳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在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工作。這對高顏值學霸情投意合,談了5年戀愛,而后結婚、生子,夫妻倆把家安在了嘉定南翔。

這期間,扎坎一鼓作氣,攻讀完同濟大學技術經濟管理博士學位,家族事業也進入新階段。2017年,考慮到孟加拉當地對含金屬配件的進口家具關稅有所調整,扎坎家族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商議決定——在孟加拉開廠,即利用孟加拉土地資源和加工優勢,同時引入中國加工工藝與管理之道,進一步降本增效。這意味著,扎坎的家族事業與中國聯結得更緊密了。

扎坎隨即加緊選址、租地、建廠。租地合約,一簽就是30年,其誠意可鑒。2019年7月,工廠正式開工運轉,初期聘請了50名工人,兩位中國師傅則駐守工廠,指導工藝、把關質量。然而,機器轟隆隆響了5個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剛剛起步的工廠很快陷入風雨飄搖。

扎坎記得,他在2020年的1月6日從孟加拉回到上海,和夫人一起過年。但隨著疫情嚴峻,他無法回到家鄉管理工廠,當地亦難以開工,3000平方米工廠及諸多設備投入終是打了水漂。

然而,疫情可以中斷一個剛起步不久的小工廠,卻無法中斷貿易。

疫情期間,扎坎困在上海,行動受限,但這反而讓他成了“宇宙中心”。大量孟加拉客戶囿于難以來華直接采購,都找到扎坎,要做防疫物資、面料和挖土機等各種生意。此時,扎坎與中國妻子分工默契,一個負責維護和開拓客戶、進行出口報價,另一個則負責在中國國內找貨、詢價。除了孟加拉客戶,扎坎在同濟大學求學期間的美國同學們也找上來,緊急向他一次性訂購數十萬只醫用口罩。

這就是身在上海的便利,“各類資源唾手可得。”

在他立足上海、發揮樞紐功能的同時,“進博會”三個字再次浮現腦海。

2018年,他與首屆進博會擦肩而過。當年,孟加拉商務部曾找到扎坎,鼓勵他近水樓臺、參展進博。扎坎躍躍欲試,卻不知如何報名,結果錯過了報名時間。第二到第三屆進博會,扎坎先是忙著在兩國間奔波,張羅工廠事宜,隨后又經歷疫情沖擊,對工廠進行各種施救,并承受失去之痛;直到第四屆進博會,他覺得,自己再不能錯過了。

今年,幫助扎坎成功報名參展第四屆進博會的,是上海人楊峻。楊峻做了十余年的中孟貿易,早期從孟加拉進口蝦殼,隨后在國內加工成甲殼素、氨糖,用于關節炎治療。2018年和2019年,楊峻幫助在上海交大留學的孟加拉小伙薩夫參展進博會。薩夫帶著孟加拉家庭婦女手工編織的黃麻手工藝品,逆襲成網紅,拿下大量意向訂單的同時,黃麻手工藝品還第一次走進了高端商場高島屋。

經朋友牽線,扎坎也遇見了楊峻。楊峻告訴扎坎,孟加拉每年從中國進口棉紗、家具及機電設備等,貨值近200億美元;但與此同時,孟加拉每年向中國出口的貨物不到2億美元,且以黃麻、牛皮、海鮮等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很低。

巨大的貿易逆差,對扎坎而言就是機會。當了十余年的進口商,這一次,扎坎有志于扮演出口商的角色,不過起點很高,“我想高質量地出口,要把孟加拉的品牌產品帶給中國。”

在關于究竟該把什么產品推介給中國這個問題上,他的夫人給了他許多啟發。在與夫人一起回孟加拉省親時,夫人驚艷于孟加拉婦女們一頭漂亮的紅色秀發。其實,她們使用的是當地植物海娜花所提煉的海娜粉,是一種天然無毒的染發劑。結果,夫人買了不少回去送親友。再后來,“我丈母娘就用上癮了”,扎坎說。

扎坎在與姐姐微信視頻,向記者展示他姐姐一頭漂亮秀發,用的就是海娜粉。(李曄 攝)

扎坎姐姐漂亮的秀發,以及手上繪制的圖案,用的都是海娜粉。(供圖)

扎坎夫人結婚時,也用海娜粉繪出手上美麗圖案。

所以,這一次,孟加拉當地知名品牌的海娜粉,呈現在了扎坎9平方米的進博會展臺上。除此之外,還有孟加拉的黑茶、純天然護膚精油等。“我們國家好東西太多了,第四屆進博會,對我而言,只是一個起點。”

扎坎告訴記者,進博會給了他一扇門,一扇雙向交流的門。他若有所思:“人都是兩條腿走路,我們做貿易的,自然也應該既有進口,也有出口,這才走得穩。”

扎坎夫婦帶孟加拉大使參贊逛上海南京路。

扎坎夫婦在第四屆進博會展臺。

他還記得12年前第一次來上海,這座城市,車水馬龍,超級繁榮,帶給他巨大好感。此前與此后,他也去過世界許多城市,“但沒有一處地方可以像上海那樣,讓我看到第一眼就強烈地想留下來。毫無疑問,如今上海就是我第二故鄉,我的誠意,用我的婚姻來證明。”

他坦言,如果疫情結束,他可能會重啟孟加拉的家具工廠,“但無論如何,我的事業,始終與中國兩個字捆綁在一起。”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