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時四五萬人扔的垃圾去了哪里?“四葉草”里有新動靜
來源:上觀2021.11.8
各路展商、觀眾紛至沓來,但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始終有條不紊,干凈整潔的程度令四海賓客嘆服。
在一些參展商的朋友圈里,“四葉草”里的道路和智能垃圾桶也成了他們爭相曬出的“風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和往屆進博會相比,今年“四葉草”內的市容環境保障更智能也更低碳了。
更低碳
在靠近“四葉草”北廣場的垃圾中轉站,500人的保障團隊、16輛垃圾短駁車、11輛外圍保障車每天24小時輪流進出,確保整個“四葉草”4000多個垃圾桶、果殼箱沒有垃圾滿溢問題。
“進博會積極響應國家的減碳政策,今年國家會展中心首次引入了兩輛國產的電動掃洗車,慢速下可運行四五個小時。”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震濤表示,這幾天風雨在道路上留下許多枝葉,電動掃洗車都在夜色中默默清理掉了。
這種電動掃洗車一般在夜深人靜時出動,對0米層和16米層進行清掃和沖洗,每晚要巡回保潔整個展區兩遍。它的運能、工作效率和燃油車近似,但更環保,在道路上不會產生尾氣。
在車輛不方便運行的高峰時段,極端情況下,可能有四五萬人次的扔垃圾需求。
“四葉草”內安排了多達405人的宣講團隊,在現場指引、宣傳垃圾分類。場館內還有一支24人的團隊,在現場對可回收物進行篩檢,加速垃圾分類后的轉運效率。
更智能
和往屆進博會相比,今年“四葉草”部分場館門外靠墻處多了一種5G智能垃圾箱,共有33組、147個。
這些5G智能垃圾箱或三個一組,或四個一組,也可以六個一組,但背后都有講究——落地前,政府部門和國家會展中心管理方會根據不同的場地條件和人流量,給出“量身定做”的建議。
在3號館的7號門前,兩個干垃圾箱、一個濕垃圾箱、一個可回收物箱組成了一個“智能垃圾分類角”。
輕點屏幕,點擊“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等按鍵,對應種類的垃圾箱就會開門。
“今天剛進來,就看到了這個,科技感十足,對扔垃圾的人而言,先要想一想手中的垃圾怎么分類。”來自安徽的一位觀眾說。
值得一提的是,屏幕上還有一個“兒童模式”按鈕,點擊后扔垃圾的按鍵就會降低到適合兒童的身高。
掃一掃屏幕上的小程序二維碼,還能用扔垃圾獲得的綠色積分兌換在線商城的禮品。
“智能垃圾箱能提升垃圾清運的效率。”垃圾箱邊,上海梓砼科技有限公司的王維正在指導使用者。
他表示,垃圾箱內側的頂端設有紅外垂直感應器,監測到下方垃圾桶即將滿溢,就會發送提醒信息,讓負責人及時前來清運。
只要有網絡覆蓋,“四葉草”內所有智能垃圾箱的實時情況在后臺都可以監控。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